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清大凌河之戰,4萬明軍為何全軍覆滅?一切都是「天意」!

明清大凌河之戰,4萬明軍為何全軍覆滅?一切都是「天意」!

崇禎四年(天聰五年)正月,孫承宗作為薊遼督師,東出巡關。此前,皇太極侵逼北京城,已經動搖了明王朝的統治基礎,孫承宗此行意在重整關外防務。自明與後金開戰以來,無論是從廣為人知的薩爾滸,還是被驚心動魄的松錦大戰,處處都瀰漫著明軍慘敗的悲哀氣息。由於在野戰中吃盡了苦頭,明朝軍隊開始想辦法克制後金軍在野戰方面的優勢。

最終,孫承宗提出的堡壘戰略被採納,以守代攻,蠶食不斷遊走出擊的後金軍。後金軍雖然野戰能力極強,但很不適合攻城,所以對於皇太極來說,明朝的這種新戰法正中他的軟肋。遼東巡撫邱禾嘉上書孫承宗,建議在在右屯、義州、廣寧三城構造防禦戰線,將明廷最為依仗的「寧錦防線」延伸出去,意圖徐徐推進,擠壓清軍所侵佔的遼東土地。

但是邱禾嘉根本不知道明廷的「錢袋子」癟到了什麼程度,以明廷的財力,這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計劃。孫承宗將邱禾嘉的計劃做了修改:「廣寧,海運、陸運皆難;義州,地偏僻。因此,必須先佔據右屯,聚集官兵,積蓄糧秣,方可逐進,逼近廣寧。右屯城已隳,築城而後可守。築之,敵必至。必復大、小凌河,以接松、杏、錦州。」他的話中包含了幾層意思:

一、廣寧、義州暫且不修。二、右屯重要,距海較近,應先築守。三、為保右屯,還是要修大、小凌河城,互為犄角。四、關寧錦防線諸城,要進行串縱連接,加強防禦體系。五、築右屯,敵兵必至,而築大凌河城,敵更必爭。孫承宗本意是想先修右屯衛,但是邱禾嘉違背了孫承宗的意思,修右屯的同時,大凌河防禦工事也同步進行,分散了人力物力,導致大凌河城進展緩慢。

皇太極知道後認為,「坐視漢人開疆拓土,修建城郭,繕治甲兵,使得完備,我等豈能安處耶?」同時他認為明帝國的「精銳皆在此城,他處無所有」。皇太極害怕大凌河再一次成為明朝邊境上一座固若金湯的城池,遂決定帶軍進攻大凌河,力圖在這顆釘子釘入木樁之前將其拔掉。公元1631年,皇太極發兵5萬,進攻大凌河地區。

要命的是,明朝朝堂中的那些大臣們,又開始抨擊遼西軍務,居然強制下令將所有的軍隊撤回薊州,錦州之地只留下一萬人駐守。孫承宗得到詔令之後也是無可奈何,只能聽令撤掉寧錦之地的外圍防線,並建議將尚未完工的大凌河城放棄。這時的大凌河城建,城基、牆垣、敵樓已經大致完工,但是城上的雉堞僅完成一半,並且城中糧草儲備少,隱為憂患。

看著即將完工的大凌河防線,邱禾嘉誓死不撤,帶著祖大壽及其弟祖大弼,登城遙望,似自言自語:「孫經略當年,有支持袁崇煥守孤城之勇,今何欲棄之,奈我朝無崇煥第二人乎?」祖大壽及其弟祖大弼聞言,表示願共守此城。這時的大凌河城中有馬兵步兵各七千,夫役、商人約萬餘人,及其他林林總總約3萬人。

此時的皇太極雖然已經擁有完整武備系統,但對於攻城依舊信心不足,於是八旗開始了圍城,深挖壕溝,修築柵欄,想困死大凌河。皇太極還命令佟養性率領八旗漢軍將火炮布置在通往錦州的道路上,以阻擊明軍來援。面對八旗如此嚴密的防守,明軍也驚嘆,「逆奴圍凌,連挖四壕,彎曲難行,器具全備,計最狡矣!故雖善戰如祖大壽,無怪其不能透其圍」。

皇太極還派軍在大凌河西面駐防,切斷松山、錦州兩地前來救援的明軍。大凌河糧草不多,漸漸陷入絕境,城中「炊骨析骸」,即用人骨頭當柴燒,把人肉割下來烤著吃。整個城中到處是人的遺骸,到處在燒人肉吃,此時的大凌河已變成了一座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下活生生陰森森的陰曹地府。皇太極多次派人招降,均被祖大壽拒絕。

1631年(崇禎四年)農曆九月二十四日,明朝援軍終於到了。監軍張春會同吳襄、宋偉等戰將百餘員率領四萬大軍,過小凌河,列車營與八旗對峙。皇太極依然是以前慣用的打法,在雙方交戰正酣的時候,派遣兩路騎兵從側翼突襲,結果宋偉、吳襄節節敗退。然而此時忽然一陣大風颳起,朝著皇太極的大軍吹去,吳襄靈機一動,開始縱火放煙,後金軍被大火逼了回去。

然而天意弄人,戰局剛有起色,吳襄正帶領明軍朝皇太極大軍衝殺時,竟天降大雨,風向逆轉!(「時有黑雲起,且風向我軍,明兵趁風縱火,火燃甚熾,將逼我陣」。「天忽雨,反風向西,火滅,明軍反被火燎」。)皇太極趁機率軍掩殺,明軍陣型徹底潰散,張春和他手下的三十餘名將領大都被擒,總兵吳襄和宋偉僅率領數十人僥倖逃脫,四萬大軍土崩瓦解。這一戰,明軍不是敗在了皇太極的手中,而是敗在了天意手中。只是從此以後,明廷再也沒有派援軍增援大凌河。

此時的明廷大臣,不僅沒有想辦法怎麼去救援駐守在大凌河的祖大壽等人,而是在朝堂之上爭論戰敗之後,由誰來負責。困守大凌河的祖大壽、祖大弼毫無辦法。崇禎四年十月,在大凌河被圍近三個月後,皇太極再次致書招降祖大壽,祖大壽山窮水盡走投無路,只好投降,副總兵何可綱因不肯投降,被祖大壽斬殺。

祖大壽投降以後,向皇太極表示:趁戰敗的消息還沒有傳回明朝,自己應該迅速逃回錦州,等大汗進攻錦州時,自己可以充當內應。皇太極相信了祖大壽,放他返回了錦州。可是沒想到,祖大壽返回錦州後,再也不提做內應的事,反而屢屢與後金軍隊交戰。祖大壽此舉害苦了那些已經投降的明軍,皇太極怒不可遏,盡數屠戮降兵,毀大凌河城,回到了瀋陽。

大凌河之戰,是明亡清興的最重要10場戰爭之一,說到底,此戰明軍的失利還是孫承宗造成。孫承宗任遼東經略,袁崇煥擔任前線指揮,這是明朝軍事搭配最好時期。袁崇煥被殺後,孫承宗但任主帥,一直遙控指揮,沒有根據實際情況採取措施,導致這次戰役明軍沒有一個全局規劃和指揮。1萬多明軍堅持到最後一刻才投降,可以說前線明軍都很英勇,只能說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參考資料:《清史稿》、《明史》等)

喜歡歷史的朋友請點一下關注!圖片來自網路,如有錯誤,還請指正!歡迎大家留言互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老師阿吖 的精彩文章:

三國「最討厭」劉備的人,卻被劉備追捧,找了半個中國終於收服
日本翻譯一句口誤,讓日本遭受滅頂之災,60萬日本人灰飛煙滅

TAG:歷史老師阿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