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禪對西方披頭士文化的影響
2500年前釋迦牟尼創建了佛教。達摩大師學成正法後來到中國,倡導「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禪學主張,成為中國禪宗始祖。經過歷代祖師的不斷地發展,禪宗廣泛傳播到全國各地,成為中國佛教的主要流派和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對世界文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西方披頭士文化概述
20世紀五六十年代,二戰造就了美國經濟和政治上的強盛,卻無法使民眾擺脫戰爭帶來的精神苦悶,而冷戰又進一步加重了心理陰影和恐懼,使許多年輕的美國人對現存的社會狀況,包括對個人的追求都產生了懷疑。
這些年輕人開始就以「不修邊幅,蓬頭垢面」的姿態,來挑戰美國的社會觀念和倫理道德;通過酗酒、大麻、同性戀,來尋求解脫和宣洩的方式。
倫?金斯堡在《嚎叫》的開頭中便如此嚎叫:「我看見這一代最傑出的頭腦瘋狂被毀滅,挨著飢餓歇斯底里渾身赤裸,拖著自己走過黎明時分的黑人街巷尋求痛快地注射一針。」他在舊金山「六藝人畫廊」的聚會上朗誦了這首詩歌,引起了聽眾的強烈共鳴。
披頭士們在精神方面,盡情享受這一種感官的快慰,他們宣稱自己是未來,但卻沒有未來;自己生活在美國,但卻不屬於美國。這樣的一種心態,使他們更加迷茫、焦慮,與社會顯得格格不入,成為時代的「遊魂」,更說不上去改變美國的社會。
披頭士對中國禪的接受
太虛大師
鈴木大拙
中國禪在美國的傳播和接受是一個漸進發展的過程。從外部因素來看,倡導「人間佛教」的太虛大師,奠定近代中國禪在西方傳播發展的基礎。他曾於1928年應邀到西方國家講學,開創了中國禪師在歐美諸國弘法的先河。中國禪的傳播者之一——鈴木大拙,五十年代初在哥倫比亞大學講授《禪的哲學與宗教》等課程,從1953年到1958年,他又在西方各地巡迴演講。
披頭士們對中國禪的接受,從深層原因來說,是他們對中國禪文明的一種認同。禪宗三祖僧璨的《信心銘》對披頭士們的禪修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它的主旨是要求修行者排除一切是非觀念,摒棄事物的好惡之心。該文講到:「契心平等,所作俱息。狐疑盡凈,正信調直。一切不留,無可記憶。虛明自照,不勞心力。」這種思想使披頭士們認識到,如果使自己的懷疑和迷惑消除殆盡,不再糾結、執著於任何東西,那麼一切都會變得不言自明,不需要頭腦去努力。
1958年,詩人加里?斯奈德在《常春藤》雜誌上,發表了他翻譯的24首禪僧寒山的詩歌。他非常痴迷於中國詩歌中的禪理,在充分了解寒山詩的基礎上,融入西方披頭士的文化經驗,「專心努力地把詩中的景象投射到腦海里,用自己的語言寫下心中所看到的。」
比如,寒山詩句「細草作卧褥,青天為被蓋。快活枕石頭,天地任改變」,他就翻譯為「Thin grass does for a mattress,/The blue sky makes a good quilt./Happy with a stone under head/Let heaven and earth go about their changes.」斯奈德的譯詩充分展現了,寒山詩中「物我一如」的禪宗境界,進一步推動了披頭士們對中國禪的接受。
正是由於外部和深層的原因,使得這股清凈的中國禪學之風,滋潤了他們空虛的心靈,而且人生觀也慢慢隨之改變。他們重新回歸生活的本質問題,思考如何消除心中的煩惱,增強面對困難的信念和勇氣,並逐步脫離孤獨彷徨的境地。
披頭士與披頭禪
披頭士們逐漸放棄了酗酒、大麻、同性戀等不良的嗜好,開始轉向對禪的研究和修行,以求得心靈的另一種超脫和歸宿。同時,這種風氣在西方的年輕人中迅速流行起來,以致成為一種時尚,被美國哲學家艾倫?瓦茨稱為「披頭禪」(Beat Zen)。
披頭禪最為顯著的特點是,他們重視體驗和感悟,並將其中的禪意融入到音樂、文學、繪畫等當中,顛覆了傳統的藝術觀,形成了一股迥異於二戰前的文藝運動和思潮。
在文學上,如傑克?凱魯亞克的代表作《在路上》,採用的是一種「自發性的寫作」,它的核心是藉助禪的感悟,「作者的心中想到什麼就馬上將之寫下來,不需要停下來尋找合適的詞。」詩人加里?斯奈德將詩歌的寫作融入了禪的因素,如《松樹冠》寫道:「藍色的夜晚/霜霧,天空/被明月照亮/松樹冠/彎彎的雪藍,隱入/天空,霜,星光。/皮靴嘎然/兔的足跡,鹿的足跡,/我們知道什麼。」
在音樂上,美國先鋒派作曲家約翰?凱奇受禪學的影響,將創作立足於生活本身。他的經典作品《四分三十三秒》,被稱為「四分半鐘的靜寂」。他獨自一人在舞台上靜坐,沒有演奏一個音符,而觀眾因憤怒而產生的喧嘩和躁動,就是他所想要的這首曲子的旋律。在繪畫上,美國抽象表現主義重視內心、專註直覺的創作觀念和美學原則,也帶有中國禪宗「法從心生」的烙印。
總的來說,中國禪進入到西方社會,與美國的時代環境相融合而形成的「披頭禪」,雖然多少存在一些誤讀,甚至是充滿了神秘的色彩,一味追求奇異的感覺,但也確實為他們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
中國禪的現代影響
是什麼東西成為披頭士們的精神食糧,把他們從迷茫的境地解救出來呢?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是他們把目光轉移到了中國禪——中國禪的種子在他們的心田紮根,隨後開出花朵,結成心靈上「葯食」。
披頭士們在接受了中國禪的一番洗禮後,不斷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例如,從那個時期成長起來的史蒂夫?喬布斯,與朋友聯合創辦了蘋果公司,他在禪學思想的啟示下,其蘋果系列產品的設計中,有著一種簡約、質樸、寧靜的感覺和風格,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股神巴菲特則藉助禪學的智慧,不貪婪、不跟風、不投機,在股市中創造了許多神話,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富豪。
另外,中國禪在西方的傳播,也推動了諸如波普藝術、表演藝術、身體藝術等前衛藝術的發展與轉型,為他們的作品注入了新鮮的因素與活力,創造了一個文化藝術繁榮的時代。
美國詩人黛安?迪普萊瑪的一句話,道出了中國禪對美國的影響:「不管我們意識到與否,有關佛教的學說已經滲透到美國人的意識里了。」據調查顯示,美國的佛教徒人數在不斷增長,受佛教影響的美國人口約有三千萬,已成為美國第三大主要宗教。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西方逐漸改變以往偏見的態度,而是以理性的眼光來觀照中國禪文明。禪修已成為美國人平靜心情、減輕壓力、追求健康的一種重要修行方式,是佛教在美國影響最大的一種宗教實踐方式,甚至在一些教堂、醫院也建有禪修中心,並提供禪修服務和治療。
結語
如今,面對經濟全球化,世界的聯繫更加緊密,文化的交流也更加頻繁,我們要做的就是,在譯介和闡釋的基礎上,擴大東西方兩種文化的深入對話和交流,積極探討中國禪文明如何為世界人類造福,努力構建一個社會和諧、人間和美的世界文明。
黃燕華:廈門大學研究生院社會學研究生。
TAG:開元志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