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退出《中導條約》,美國就要試射兩種中程導彈,中俄壓力大了
戈爾巴喬夫與美國已故總統里根在1987年簽署了具有歷程碑意義的《美國與蘇聯關於銷毀中程和中短程導彈的條約》,而這個條約在2019年8月2日正式壽終正寢。
美國剛剛正式退出《中導條約》,美國政府就宣布將在幾周內測試陸基巡航導彈,而新的中程彈道導彈的試射會在11月進行。
那麼問題就來了,我們知道一件新武器從研製到試射,都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為什麼美國這次這麼快就能試射新導彈,難道在退出《中導條約》前就開始秘密研製了?
海基版戰斧導彈發射畫面。
其實,美方聲稱的陸基巡航導彈就是戰斧導彈,作為世界上名氣最大的巡航導彈,戰斧最早其實有陸基版,但是因為與蘇聯簽署《中導條約》,美國裁剪了陸基版戰斧,保留了海基版,不過兩者其實差別不大。只要把軍艦上的戰斧導彈挪到地面,引入地面控制系統,就能由海到陸。對於美軍先進的作戰體系來說,這一點點的騰挪完全不叫事。
至於在11月試射的中程彈道導彈,就有些說道了,一種說法,是美國把現有的近程彈道導彈「擴容增程」。目前美國裝備的近程彈道導彈是陸軍戰術導彈,它的射程只有300公里,通常和陸軍的M270或者M142「海馬斯」多管火箭炮系統整合在一起。
美國現役近程彈道導彈。
它的外形短粗,長度只有4米,直徑610毫米,重1670公斤,對於彈道導彈來說是「小矮個」。比俄羅斯的「伊斯坎德爾」導彈小了一半多,攜帶的彈頭重量也只有500磅(227公斤)。
如果要將它增程的話,通常認為突破的是中導條約的下限,也就是500公里,這樣只需要增加一個更大的助推器就可以。至於更大的射程,就過於勉強,並且性價比不高了。
另外一種可以快速上手的導彈類型就是靶彈。
長期以來,美國在測試自身的導彈防禦系統時,費盡心機模擬了俄羅斯、伊朗等國的各種彈道導彈,這些靶彈不攜帶真實彈頭,但是射程卻是貨真價實。
在美國反導試驗中準備模擬伊朗導彈的靶彈。
比如由「民兵2」導彈改造而成的「人牛怪II 」TLV靶彈,它能將400公斤的彈頭投送到4000公里外;另外一種STARS/GROW靶彈使用「北極星A3」潛射導彈發動機,射程達到3000公里,全重16.7噸;此外還有一種LV-2靶彈,是由「三叉戟」導彈的一級和二級加上彈頭改型而成,射程在3000-5500公里之間。
它們全部在陸上發射,具備制導能力,只需要將彈頭換成實彈,就是貨真價實的中程導彈。
但是改裝靶彈只能說是一種權宜之計,因為靶彈只需要模擬敵方導彈的彈道特性,在實戰能力方面肯定不如真正的中程導彈,如精度、發射準備時間、可維護性等等。
1983年2月,「潘興2」彈道導彈試射。
而美國當年的武器庫中,還有一款堪稱當時中程導彈的巔峰之作——「潘興2」彈道導彈。
「潘興2」是美國為蘇聯量身定製的武器,最大射程1800公里,最大速度12馬赫,導彈直徑1米,長10.6米,彈體全重7.46噸,能夠攜帶一枚W85可變當量核彈頭,威力在5000-80000噸之間可調。
順便說一句,當初「潘興2」被報廢后,有120枚W85核彈頭被改造為B61核炸彈。這也是兩者之間的一段淵源。
圖為B61核炸彈。
「潘興2」有兩大獨門絕技稱霸一時,第一是極高的精度,其圓概率誤差只有30米,這在當時的彈道導彈中絕無僅有,即便放到現在,也是頂尖的水準。
它採用了一種非常特殊的數字地圖匹配技術,預先在彈頭中存儲目標的數字地圖,當導彈發射後抵近目標區域,彈頭中的雷達天線掃描目標地形,並將掃描結果轉化為數字圖像,和預先儲存的數字地圖進行比較,然後根據比較的結果修正飛行,這樣一邊比較一邊修正,在最後就可以達到較好的精度。最成功的一次試射,彈頭落到距離目標只有25米遠的地方,對於核彈來說,基本上等於直接命中。
「潘興2」的第二個絕技就是從準備到點火發射,只需要5分鐘時間,這使得它具有極高的機動性和靈活性,拉出來就能打,所以很難防禦。
可是美國想復活「潘興2」也並非易事,就算技術資料還在,但是當年的導彈生產線早已關閉,甚至已經不復存在,重建生產線不但耗資巨大,也需要較長時間。
圖為俄羅斯「伊斯坎德爾」導彈。
另外當年算得上頂尖的性能,在如今也不算什麼,在精度方面,俄羅斯「伊斯坎德爾」導彈能達到10米內,戰鬥準備時間也降4分鐘。
不過考慮到美國逆天的研發能力,對「潘興2」做現代化升級也不是沒有可能。
比如使用新型的導彈頭錐和彈體材料,可以有效減輕導彈的尺寸和重量,但是射程和載荷不變。當年儲存目標信息的介質還是磁帶,容量極小,在導彈發射前把磁帶插入控制面板對導彈進行編程,這佔據了發射準備的大部分時間。
導彈存儲的目標數字地圖其解析度只有256×256,而雷達掃描形成的目標地圖更只有128×128,通過置換現代化的電子元件和更先進的雷達系統,無疑能將地形匹配的精度提升數倍乃至十幾倍,發射準備時間也能進一步減少,最後得到的魔改版「潘興」導彈會相當嚇人。
如果美國在中程導彈上再次發力,對於中俄來說有什麼威脅呢?
首先,這對俄羅斯是一個壞消息,中程導彈因其射程近,精度高,速度快,其全程飛行時間只有幾分鐘,所以通常被認為是極難攔截的。俄羅斯和歐洲相鄰,隨著昔日幾個蘇聯加盟共和國加入北約,俄羅斯和歐洲之間沒有了戰略緩衝。北約的多場軍演就貼著俄羅斯邊境展開,如果美國有能力和決心在這些國家部署中程導彈,無疑比當年蘇聯在古巴部署核導彈的威脅更大。
對中國來說,美國退出《中導條約》開始在中程導彈上發力,也帶來重大威脅。
東風-26是中國第一個射程可到達關島及關島美軍基地的常規彈道導彈,因此被網友冠以「關島快遞」或「關島殺手」的稱號。
因為中國當年並非《中導條約》簽署國,所以我們合情合理地發展了自己的一系列中程導彈,如東風21、東風26,在海空力量處於劣勢時,這些中程導彈面對美軍在第一島鏈上的諸多基地,具有極強的威懾能力,美國因為受到《中導條約》制肘,沒有對等的武力。
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後,毫無疑問會在海外基地開始部署中程導彈,就算短期內不部署在日韓基地,以美國的海空投送能力,想要部署隨時都能運抵。那樣的話,對中國的戰略樞紐、軍事基地以及其它要害地區就非常不利。
但是,美國想藉此同時壓制目前世界第二和第三軍事強國,還是遠遠不夠的,很可能這又預示著新的一輪軍備競賽的開始。
※日本欲成F35夥伴國,美國為何拒絕?背後原來有這麼曲折的內情
※美國算盤精,升級巴鐵F16,也給印度支持,還讓殲10出口變難
TAG:談兵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