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現代版「刮骨療毒」:右眼負傷,手術拒用麻藥,72刀一聲未吭

現代版「刮骨療毒」:右眼負傷,手術拒用麻藥,72刀一聲未吭

為救士兵右眼中彈負傷,手術堅持不用麻藥,被贊為現代「軍神」。現代版「刮骨療毒」:右眼中彈負傷,手術拒用麻藥,72刀一聲未吭。

關羽被後世尊為武聖,《三國演義》的美言為他掙得不少加分項。《三國演義》中的關羽,是一等一的大英雄,武功蓋世且為人忠義,「刮骨療毒」一節,更是將關羽塑造成一條鐵骨錚錚的硬漢子。

關羽在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後,名聲大震,是天下人景仰的大英雄。但是,在攻打樊城時,關羽被曹仁弓弩手所傷,右臂中箭,翻身落馬。恰逢神醫華佗來訪,他檢視完關羽的傷情後說:「此乃弩箭所傷,其中有烏頭之葯,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無用矣。」

關羽所中乃浸有毒液的毒矢,如不及時治療,一條胳膊就廢了。華佗要為關羽刮骨療毒,讓要將他的右臂綁起,並蒙上雙眼,以減少疼痛與恐懼,但是,關羽卻不以為意,直接伸出右臂,交由華佗處置。

華佗下刀時,關羽一邊與馬良下棋,一邊飲酒食肉,談笑風生,全無痛苦之色。手術結束後,就連見多識廣的華佗也嘆服不已,並誇讚說:「某為醫一生,未嘗見此。君侯真天神也!」

有人會認為,這只是《三國演義》的戲說,真實的關羽可能承受如此創痛?據陳壽的《三國志》所載,關羽還真有刮骨療毒的壯舉,只不過,施術者並不名醫華佗,而只是隨營的普通軍醫——

羽嘗為流矢所中,貫其右臂,後創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醫曰:「矢鏃有毒,毒入於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後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醫劈之。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於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三國志》)

關羽刮骨療毒的故事千年流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立志報國的熱血青年。在上世紀初的特殊年代裡,許多有志之士都投身到改天換地的大潮中,有位將軍就演繹了一出現代版的「刮骨療毒」,故事的主角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開國元帥劉伯承將軍。

劉伯承是四川開縣(今重慶市開州區)人,因為飽嘗生活艱辛,從小就立志「拯民於水火」。1911年,當辛亥革命的風暴席捲神州大地之際,年僅19歲的劉伯承毅然選擇了從軍之路。次年2月,劉伯承考入重慶蜀軍政府開辦的將校學堂,經過大半年的強化訓練後,被分派到川軍第5師熊克武部。1913年,參加四川討袁之役,討袁失敗後,於1914年遠走上海。

1915年底,雲南都督蔡鍔將軍掀起了反袁復辟的護國運動,劉伯承也奉命返回四川,拉起400餘人的隊伍,組建了「川東護國軍第四支隊」。其後,前來投軍者絡繹不絕,很快,四支隊就發展到2000多人。劉伯承帶領這支隊伍活躍在川東各縣,有力地牽制了駐川的北洋軍。

1916年春,雲南護國軍開赴川南,要與袁世凱的北洋軍決一死戰。為了策應蔡鍔將軍的遠征,劉伯承率部北渡長江,去攻擊由北洋軍重駐守的豐都縣城。攻取豐都不僅能夠控制川東的大片地區,而且還可以切斷長江的交通,既阻止袁世凱把援兵派到川南,又使入川作戰的北洋軍進退兩難,可謂是一舉多得。劉伯承率部開赴豐都後,與潛伏在豐都城裡的護國軍和哥老會會眾裡應外合,很快就佔領了豐都城。

護國軍攻克豐都的消息傳開後,很快引來了北洋軍的瘋狂反撲。面對倍於己的敵軍,加之阻止牽制增援敘永、瀘州之北洋軍的戰略目標已經達到,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犧牲,劉伯承當機立斷,決定將部隊撤出豐都城,轉移到農村。

就在部隊邊打邊撤時,劉伯承突然發現身邊一個士兵沒有隱蔽,受到敵人火力的威脅,便馬上撲過去,大聲吼道:「危險,快趴下!」 此時突然飛來一顆子彈射穿了他的顱頂,從右眼眶飛出,劉伯承的眼珠當即破裂流出眼窩,他痛得昏倒在地……

後來,受傷昏迷的劉伯承被部下轉移出城。經過當地郎中簡單包紮後,劉伯承又被好心人輾轉送到重慶的一家醫院。劉伯承的主治大夫是位德國人,平時待患者比較冷漠,但是,他卻被劉伯承的英雄豪氣所深深打動。原來,為了不讓麻醉傷害腦子,手術時,劉伯承拒絕使用麻醉。在清醒的狀態下,雖然每一刀都讓人難以忍受,但是劉伯承自始至終,都沒喊過一聲。手術結束後,德國醫生非常心疼地問:「一定很疼吧?」劉伯承也只是笑笑回答:「才七十二刀嘛!」主刀的德國醫生,對劉伯承頓時肅然起敬,直誇他為「軍神」。

手術順利做完,劉伯承的右眼雖然保住了,但是右眼視力卻再難恢復。是役,由於他指揮有方,作戰勇敢,年僅24歲的劉伯承也獲得了「川軍名將」的美稱。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黃說史 的精彩文章:

隋煬帝不僅是亡國暴君,還是詩壇高手,連秦觀與馬致遠都抄襲過他
「黃粱一夢」到底睡了多久?正確答案來了

TAG:老黃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