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歡迎來玩哈龍·米爾扎的電流和版權遊戲

歡迎來玩哈龍·米爾扎的電流和版權遊戲

巴基斯坦裔英國藝術家……,實際上哈龍·米爾扎(Haroon Mirza)並不喜歡叫自己「藝術家」,他覺得這個稱呼無所不包但又什麼也沒說,他比較喜歡的稱謂是「作曲家」(composer),或者用這個詞的英文原義——「把東西組合在一起的人」。這個說法就具體多了,直接顯示出他所做的事情:將聲音、畫面、光、影像等元素組合在一起,讓它們彼此干擾互動。有時候,哈龍用各種日常可見的現成物品來作為承載聲與光的媒介實體,有時候他並不需要這些實體,只要有電流就可以了——電流是整個裝置中的靈魂。因此,哈龍·米爾扎在南京四方當代美術館的展覽名為「電之離調」。

「哈龍·米爾扎:電之離調」展覽現場,2019,展廳一樓(局部),本文圖片均由四方當代美術館提供

哈龍·米爾扎二十幾歲的時候曾經做過 DJ,我並不知道哈龍曾經的 DJ 風格如何,不過現在他傾心於電流通過設備時產生的那些我們熟悉的聲響。無論是節能燈管被接通時產生的不穩定的「滋滋」聲,還是電冰箱發出的低沉的「嗡嗡」聲,或者是收音機和老式電視機找不到信號時發出的「沙沙」聲——這些或者撩人心弦、或者讓人平靜的聲音詮釋出電子的流動,如同現代生活的血液。「電之離調」一樓展廳充滿了類似的聲音,為此次展覽設定了一個特別的「基調」。

《太多的靈芝》,「哈龍·米爾扎:電之離調」展覽現場,2019

在作品《太多的靈芝》當中,一塊太陽能板和一幅畫著靈芝的畫板(蓋婭·福格扎作品)相互支撐組成了裝置的主體。細小的電線穿過畫面,並在畫板之後纏繞。太陽能板將光能轉化為電能,使裝置有節律地發出噼噼啪啪的聲響,LED 燈帶隨之跳動閃爍。作品中有一台混淆視聽的音箱——人們不免以為聲音是從那兒發出來的,而實際上人們聽到的不過是擴音器放大的電流聲。米爾紮好像很喜歡這個小小的感官欺騙,《大爆炸之後》這件作品也是一樣:大瀑布在顯示器播放的視頻中傾瀉而下,觀眾會以為自己聽到了流水的聲音,殊不知那其實是從顯示器下方的音箱里傳出的白噪音。

《大爆炸之後》,「哈龍·米爾扎:電之離調」展覽現場,2019

《警報》,「哈龍·米爾扎:電之離調」展覽現場,2019

去年冬天,英國 Ikon 畫廊為哈龍舉辦了一場名為「現實其實就是我們所以為的樣子」(reality is somehow what we expect it to be)的個展,這個題目恰恰從反面解釋了這種感官錯位——你所以為的現實未必是真的現實。但與此同時,真正的現實可能並不比你所以為的現實更重要。這麼一來,第一件作品《太多的靈芝》當中的視覺符號似乎就有了所指——指向一種由蘑菇引發的存在於人們頭腦中的現實。

《優化展亭—副本》,「哈龍·米爾扎:電之離調」展覽現場,2019

《優化展亭—副本》,「哈龍·米爾扎:電之離調」展覽現場,2019

還有一件比較複雜的作品,它的名字叫《優化展亭—副本》。不知從何處出現的花灑正在瘋狂噴水並發出噪音,一個用來接水的塑料大桶和旁邊的大片藍色吸音棉似乎都是為了拯救這個失控的情景而存在的。同時,一支麥克風正低下頭,謙卑地傾聽這花灑的訴說。看到這兒,你的思緒一定像地上糾纏的線一樣亂。但如果你順著電線的方向看過去,就會發現它竟然沒有終止,而是沿著展廳的牆面一路遊走。如果你足夠好奇(而好奇心是觀看當代藝術展覽的必備品!),你可能會跟著這根電線,一路穿過美術館商店、咖啡廳,直到一樓廁所旁:它鑽進了一個小房間。

《優化展亭—副本》,「哈龍·米爾扎:電之離調」展覽現場,2019

你走進去,發現了展覽海報上那根傾斜的燈管。隨著燈管亮度的不斷增加,耳邊有一個噪音的音量也在不斷加大——沒錯,到這兒你就能猜到這個聲音來自何處了。正當你感到幾乎不能忍受的時候,突然一下,你的眼睛陷入黑暗,聲音也戛然而止,只剩下一些殘留的影像和聲音在腦中回蕩。

2011年,為哈龍·米爾扎贏得威尼斯雙年展「銀獅獎」的作品《The National Apavilion of Then and Now》(2011)與這件作品有異曲同工之妙,讓人感受極致的喧嘩和極致的寂靜。不過我卻突然想到了 Rube Goldberg 的聯動機械裝置漫畫,哈龍·米爾扎的裝置就像是極簡主義和電子版的 Rube Goldberg machine,一步步引導電流翻山越嶺,讓一處發生的動作在另一處產生結果。

《9/11 - 11/9—副本》,「哈龍·米爾扎:電之離調」展覽現場,2019

《9/11 - 11/9—副本》,「哈龍·米爾扎:電之離調」展覽現場,2019

地下一層則是一件更大型的組合,四塊屏幕和一牆之隔的八個聲道的音箱,以及分散在整個負一層的 LED 燈帶同時運動,如同一部巨大的機器。牆上的紅藍兩色吸音棉拼貼也增添了氛圍的陌生感。如果你忽略視頻站在音箱中間,很可能產生隨著節奏搖晃身體的衝動,此刻,哈龍的 DJ 功力就顯現出來了。而屏幕的引入則為作品增加了更多信息,奇特的薩滿儀式、911事件、特朗普就職、科學研究影像與現場的聲、光一起混亂地共舞者,他們所代表的時代背景亦如此。或許隔開幾年,人們便能從這時代的雜音中辨認出其中埋藏的主要旋律,但願它不會像作品名那樣,成為一個 「911-119(特朗普就職日)」 的循環

《9/11 - 11/9—副本》,「哈龍·米爾扎:電之離調」展覽現場,2019

《9/11 - 11/9—副本》,「哈龍·米爾扎:電之離調」展覽現場,2019

《光的作品》系列,「哈龍·米爾扎:電之離調」展覽現場,2019

沿著四方當代美術館二樓獨特的路徑行走,則會看到《光的作品》系列。在這裡,電線既是一種功能性的存在,也是作品外觀的一部分。它們相互連接,同步閃爍,一直延伸到美術館一層的樓梯旁。

《光的作品》系列,「哈龍·米爾扎:電之離調」展覽現場,2019

《挪用規則》,「哈龍·米爾扎:電之離調」展覽現場,2019

《挪用規則》,「哈龍·米爾扎:電之離調」展覽現場,2019

從二樓再往前走,觀眾們就會遇見此次展覽中除了電流之外的另外一個線索——複製品。《挪用規則》這件作品中包含哈龍·米爾扎作品中常用的太陽能板,其上懸浮著路易威登錢包,以及三位與該品牌合作過的當代藝術家的代表作品模型——錢包和模型均為無授權的中國複製品。這件作品誕生於哈龍·米爾扎和路易威登品牌之間的版權糾葛:2018年,路易威登全球多個旗艦店的櫥窗展示中出現了與哈龍·米爾扎作品相似的太陽能板陣列,而哈龍對此並不知情。藝術家試圖與之交涉時,沒有得到任何回應。

「哈龍·米爾扎:電之離調」展覽現場,2019,展廳一樓(局部)

哈龍·米爾扎於是在自己的作品中挪用了與該品牌相關的視覺元素對之進行回應,還從中國當地購買了許多仿冒驢牌皮具進行限量創作,版權符號也以塗鴉 tag 的形式躍然美術館白牆上。而就在此次展覽布展期間,路易威登品牌又一次使用了哈龍作品中常用的吸音棉元素進行櫥窗陳列,哈龍因此在一層展廳特別增加了三件新作,用三塊屏幕惡搞了路易威登男裝品牌主理人維吉爾·阿布洛的 instagram 主頁。

《跟風狗》、《(不)合法效法》、《菜鳥》,「哈龍·米爾扎:電之離調」展覽現場,2019

實際上,「挪用」也是哈龍·米爾扎作品中經常運用的元素。他並不反對人們共享知識或者某個精彩的想法,他反對的是時尚圈內一些既嚴格強調自身版權,又肆意踐踏他人同等權利的做法。在與路易威登較勁之外,哈龍·米爾扎還在展覽多處隱藏了他對「複製品」的看法——所以此次展覽中有許多作品的名字叫做「XX副本」。在哈龍看來,藝術世界所強調的「原版」並不重要,在同一個概念下,何苦要將最初使用的材料不遠萬里運送到另一個展覽現場,而不就地取材,再做一件副本呢?

「哈龍·米爾扎:電之離調」展覽現場,2019,展廳一樓(局部)

整場展覽在閃爍的燈帶中呈現出一種輕鬆而溫和的調侃氣氛,哈龍·米爾扎的才智隨著電流在四方當代美術館奇妙的建築中愉快地流淌。

「哈龍·米爾扎:電之離調」將在四方當代美術館展出至 2019 年 12 月 8 日。如果你到了四方當代美術館,可別錯過散落在四方當代藝術湖區的 20 多棟精彩的大師建築作品。

// Written by : 陸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CE中國 的精彩文章:

為爭兩袋米,日本人蹬起辦公椅競速
跟喬杉聊聊喜劇和搖滾樂,順便打一局拳皇

TAG:VICE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