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比起明星離婚刷屏,這才是官宣最該曝光的愛情!

比起明星離婚刷屏,這才是官宣最該曝光的愛情!

每個人

都具有創造的潛能

再小的手藝,也有自己的價值

讓世界看見你

無限可能

圖文版權歸屬原作者,僅限交流學習

以下為圖文

不知從何時開始,

我們這個時代變得越來越有「儀式感」了:

戀愛官宣,

分手官宣,

結婚官宣,

離婚官宣。

有人吐槽:

「這屆狗仔不行,逼的明星都要親自下場。」

也有人說:

「這屆明星太狠,分手信都得寫得文采斐然。」

千萬別小看一條短短的「官宣」,

不僅能夠顯示明星的學識、修養,

還能夠證明他們的關注度和流量。

宋慧喬和宋仲基離婚那一天,微博崩潰了3次:

上午,雙宋發文離婚的消息刷屏,

下午,張若昀和唐藝昕結婚爆了,

晚上,范冰冰和李晨的分手宣言再次衝上熱搜頂端。

有人調侃到:

「職場競爭太激烈,沒點兒流量,都不好意思官宣。」

我們看到的,都是能上熱搜和榜單的。

然而,真正該被官宣的,往往都是安靜卻又有力量的。

你一定知道「兩彈元勛」:鄧稼先,

卻未必熟悉他的夫人:許鹿希。

33年前的今天,「國士」鄧稼先逝世。

每次提到一些科學家的名字,

總會讓人心生敬畏,

因為他們的成就,因為他們的奉獻。

但其實,

鄧稼先和夫人許鹿希的故事,

同樣讓人震撼和動容。

今年5月2號,

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的文藝晚會上,

王洛勇與劉琳兩位老戲骨,

跨時空情景演繹了《等待》

以此,

致敬兩彈元勛鄧稼先與夫人許鹿希的愛情。

看完以後,熱淚盈眶,讓人感動。

這是一段,曾被視為「國家機密」的曠世愛情。

他叫鄧稼先,是兩彈元勛。

她叫許鹿希,是他的妻子。

一位世人皆知,一位默默無聞。

在一起時,他們是別人眼中最般配的一對。

鄧家與許家本是世交,

他們的父親都曾在北大任教,

儘管如此,

小時候的鄧稼先與許鹿希,並沒有太多交集。

直到1945年,

從西南聯大物理系畢業的鄧稼先,

到北京大學擔任助教,

遇到了比自己小4歲的醫學院學生:許鹿希

所謂緣分,就是遇見了該遇見的人。

1953年,許鹿希從北京醫學院畢業。

那個時候,鄧稼先29歲,

已經從美國讀完了物理學博士,

回國工作了3年。

戀愛許久的兩個年輕人,終於結了婚。

婚後的生活,很幸福,也很甜蜜。

直到1958年8月的一天,

鄧稼先回家比平時晚了一些,

草草吃過幾口飯,

一個人沉默地坐了一會兒,便上床睡覺了。

深夜裡,輾轉難眠的鄧稼先拉住妻子的手,

輕輕地說了聲:「我要調動工作了。」

「調到哪兒去?」

「不能說。」

」幹什麼?」

」不能說。」

「在不在北京,可不可以通信聯繫。」

「不行。」

鄧稼先給不了她任何回答,只是說了一句:

「家裡的一切都託付給你了。」

許鹿希沒有再問,回應道:

「我支持你。」

那時的她還不知道,這句承諾,需要用一生的時間去堅守。

那天過後沒多久,

一向不愛拍照的鄧稼先,

帶著妻子和一雙兒女,去拍了一張全家福。

再之後,

鄧稼先便早出晚歸,甚至開始變得神秘起來。

以前性格外向的他,

連親友間的聚會也不再參加了,

回到家也不和妻子交流任何關於工作的事情。

有一天,許鹿希回家後,

看到丈夫竟然回來的比她還早,

未來得及高興,

便看到鄧稼先已經收拾好了行李。

此後,許鹿希再沒有了鄧稼先的消息。

鄧稼先去了哪裡?

沒有人能回答她。

其實,他是被秘密任命為:

中國研製原子彈的理論設計負責人。

在遠離城市的荒漠戈壁,

開始了中國人自己關於「核」的研究和試驗。

那個時候,二戰的硝煙雖已散去,

但全世界依然籠罩在投向日本的原子彈,

所帶來的震驚和恐懼里。

(1945年,美國向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

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竟然因為兩枚原子彈而結束。

這讓剛從憂患中走出來的中國意識到:

想要在世界立一席之地,不受外強凌辱,必須要強大自己的實力。

而那個時候,

世界上已經有四個國家成功研製出了原子彈,

留給中國的時間不多了。

參加核武器研製的科技工作者們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

鄧稼先接過重任,

從此隱姓埋名28年,

在極其惡劣的生活環境和條件下,

帶著一些剛出校門的學生,

用算盤與4台極簡單的手搖計算機,

完成了天文數字般的計算。

這一點,直到今天,很多國家的科學家都覺得不可思議。

要知道,美國為研究原子彈,

專門啟動了一個名叫「曼哈頓工程」的計劃,

投資25億美元,

10多萬名科技人員和工人參與,

在核心團隊里,

至少有14名諾貝爾獎得主。

沒有人能想到,

資金、人才、技術在當時都尚不具備的中國,

能完成這項龐大的工程。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點,

一朵蘑菇雲升起在羅布泊的上空,

中國人自己研製的原子彈,爆炸成功。

那聲從西部大漠發出的巨響,傳遍了全世界。

也讓全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

那個時候,全中國的人,

都沉浸在那份飽含著榮譽與驕傲的激動中,

許鹿希一家,也萬分興奮。

許鹿希的父親許德珩,

問自己的朋友嚴濟慈(中國科學院原副院長):

「誰有本事把中國原子彈搞出來了?」

嚴濟慈哈哈大笑,回答到:

「去問你女婿吧。」

聽到父親與嚴伯伯的對話,

許鹿希知道自己的丈夫可能在做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她有很多疑惑,但她更明白,

自己要做的,就是在丈夫回來之前,

照顧好年幼的孩子,和家裡生病的老人。

她守著他們的小家;

他守著我們的大家。

原子彈的成功,

並沒有使鄧稼先和全體核研究人員停止腳步,

他們又開始了氫彈的研究。

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在羅布泊爆炸成功。

有人做過統計:

美國從爆炸第一顆原子彈到爆炸第一顆氫彈用了7年零4個月;

英國用了4年零7個月;

蘇聯是4年;

法國是8年零6個月。

中國只用了2年零8個月。

這樣的速度,再次轟動了全世界。

功勞再大,也註定無人知曉。

從接受任務的那一刻起,鄧稼先就知道:

嚴格保密,是他一生都必須牢記在心的紀律。

這些年,

因為回北京彙報工作,

鄧稼先回家過幾次。

但每一次回家,都是匆匆一眼。

直到有一天,

許鹿希忽然得知丈夫即將回來,

她和孩子們歡欣雀躍地期待著相聚。

卻未想到:命運在這時,和他們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

一次實驗中,核彈未在指定的地方爆炸,

鄧稼先不顧所有人阻攔,

親自去現場查看情況。

因為他擔心一旦失誤,

可能會危害到人民的生命安全。

為了儘快確認情況,

情急之下,他用自己的雙手捧起了一塊彈片,

最終,他確認平安無事,才從事故中心走出來。

出來以後,

平時忙著工作的鄧稼先,

主動要求與同事合了張影。

他比誰都清楚,

核燃料中的放射性元素,

一旦進入人體,就極易被骨髓吸收,

它將終生傷害被輻射者的身體,

至死都不可能解除。

捧起碎彈體的剎那間,

生命的倒計時就開始了。

許鹿希在醫院見到了丈夫,

眼前的這個男人,身體虛弱,全身開始出血

離家的時候,他才34歲,英姿勃發,正值壯年,

如今的團聚,他已62歲,頭生白髮,花甲之年。

學醫出身的許鹿希,

知道丈夫的病已經治不好了。

鄧稼先讓許鹿希帶他回到了家裡,

生命最後的一點時光,他要和愛人在一起。

誰沒兒女情長?

走進大漠荒煙,毅然決然不是無情,而是為了強國之夢,他把個人的感情埋在了心中。

何以為家?

28年的隱姓埋名,

28年的聚少離多。

他以國為家,她以愛為家。

1986年,眼看著鄧稼先的病情日益惡化。

國家決定,對鄧稼先解密。

一位領導感慨:

「一輩子這麼辛苦,做了這麼多工作,不能讓他就這麼走了。」

同年6月24日,

報紙上刊登了「兩彈元勛——鄧稼先」的長篇報道。

同年7月29日,鄧稼先逝世。

臨終前,還在叮嚀:

「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奉獻到傾其所有,奮鬥到至死方休。

平平淡淡的愛情,深沉厚重的使命。

這就是鄧稼先與許鹿希的愛情故事:

有此身許國的宏願,也有再難許卿的遺憾。

或許,他們的故事,才是官宣最該曝光的愛情。

來源:這篇文章來源於花瓣志,她們用文字記錄生活。如果喜歡,可移步關注花瓣志(ID:iihuacao)。

手藝門中國 ? 手藝文化傳播平台

google谷歌文化學院中國合作夥伴

在這裡看見好手藝

手藝門掌門人私人微信

——精品熱銷好物推薦——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手藝門 的精彩文章:

製造氛圍的神器!帶你進入立式黑膠的世界 盡享曼妙時光
花雅,花宜,花和

TAG:手藝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