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田合祿-五運六氣解讀《傷寒例》

田合祿-五運六氣解讀《傷寒例》

講者簡介

田合祿-五運六氣解讀《傷寒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田合祿,男,河南滑縣人,執業中醫師,「中醫太極三部六經體系」創始人,中華中醫藥學會國際五運六氣論壇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學術成就:幾十年來從事中醫和周易的研究,並涉及到子史經傳等。其中最大的成就是建立了自己的理論體系。

其一,《周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源頭,位居十三經之首,歷代《周易》註解家多從人文社科方面闡釋。眾所周知,伏羲是仰觀天文、俯查地理及旁觀萬物而畫八卦,這說明《周易》之卦來源於自然科學,絕不是起源於占卜,田老用天文曆法解釋《周易》的理論體系,恢復了《周易》源於自然科學的古義。創作《周易真原》,還《周易》以真面目。論文《論太極圖是原始天文圖》一文,被周易與現代化國際學術討論會評為現代易學優秀論文,榮獲「紅旗渠杯」獎。由於對易學研究的突出貢獻,2003年榮獲了「易都杯」易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其二,五運六氣理論是《內經》的核心內容,卻被一些學術權威斥之為迷信,高等中醫院校教材都不講,實為中醫之不幸。田老潛心十幾年研究《內經》五運六氣理論及藏氣法時理論和《傷寒論》的三陰三陽理論,吸納《周易》太極理論,創建了「中醫太極三部六經體系」的中醫學理論,用於外感、內傷臨床,效如桴鼓。找到了研究《傷寒論》理論體系的最佳途徑,解開了《傷寒論》的千古謎團。

其三,提出人體雙生命生理結構新概念和心、肺、脾三本思想,重新創建中醫之本源,將會對中醫理論產生重大影響。

重要著作:創作二十餘部,主要的有:《周易真原》、《孔子:被遺忘的古代科學家》、《中醫運氣學解秘》、《五運六氣臨床應用大觀》、《中醫自然體質論治》、《中醫太極醫學》、《中醫內傷火病學》、《傷寒真原》、《針灸真原》、《疫病早知道》、《五運六氣解讀傷寒論》、《五運六氣解讀脾胃論》等。

田合祿-五運六氣解讀《傷寒例》

中醫家推薦

關於《傷寒例》,歷來爭議頗多,疑此篇非仲景手筆,而是王叔和所作。暫不言真偽,但觀其內容,裡面體現的學術思想對於研究《傷寒論》仍有重要意義。

田合祿先生是當代研究《周易》和五運六氣學說的大家,對於《傷寒例》很是看重,認為《傷寒例》就是仲景以五運六氣為理論指導創作《傷寒論》寫就的緒論。

文中先生細剖《傷寒例》,點明四時正氣為病即主氣為病,其中有即病、不即病之別,分為新感病和伏氣病;而四時時行之氣為病即客氣為病,也即疫病。以五運六氣解讀《傷寒例》,堪為一家之言,恭請各位明鑒。

錄音原文翻譯稿:

大家晚上好!今天和大家一起討論學術,共同進步,這是我們中醫的幸事,我很高興。今天我們探討的是如何用五運六氣解讀傷寒例。

一、傷寒例是《傷寒論》的導論、緒論

現在研究《傷寒論》的人,有的根本沒有看過傷寒例。因為現在的中醫教材,是刪掉辨脈法、平脈法、傷寒例、辨痙濕暍脈證等篇章的。那些否定傷寒例的人理由有二:一是傷寒例的內容與《傷寒論》六經的體例不同;二是因為王叔和的一段話。這兩個理由根本站不住腳。比如說,《溫病條辨》是吳鞠通寫的,可是《溫病條辨》的卷首原病篇與上、中、下三焦篇的體例完全不一樣,為什麼不說原病篇不是《溫病條辨》的原著呢?《傷寒例》是《傷寒論》的導論、緒論,自然與「六經篇」的體例不一樣。至於王叔和的一段話,那是他的自著說明,交待他整理《傷寒論》的原因和過程,不能說明傷寒例就是他寫的。鄧鐵濤教授主張不刪傷寒例是對的。

二、傷寒例把外感病分為兩類

1四時正氣為病

首先是一年四時發病,分為四時正氣即主氣為病,和四時時行之氣即客氣為病,張仲景在傷寒例里交待得一清二楚。《陰陽大論》云:「春氣溫和,夏氣暑熱,秋氣清涼,冬氣冷冽,此則四時正氣之序也」,張仲景首先把四時正氣的正常氣候變化告訴我們,只有知常才能達變。正常的四時,按照中醫理論分為六氣,兩個月一氣,這在後面張仲景也有交待。正月、二月是厥陰風木所主,三月、四月是少陰君火所主,五月、六月為少陽相火所主,七月、八月是太陰濕土所主,九月、十月是陽明燥金所主,十一月、十二月是太陽寒水所主,這就是陰陽四時正氣所應該有的氣候。這個四時正氣就是五運六氣中的主氣。五運六氣中的主氣其實就是地球氣場之氣,即地球大氣層之內的氣這就是四時主氣,大家學習過地理就應該知道大氣,所以五運六氣的主氣並沒有神秘的東西。

接下來張仲景就說受外邪,舉了傷寒邪氣為例。到了冬天,陽氣潛藏,大家應該固密,要注意不要傷於寒邪,如果不注意或者是「辛苦之人」,就會感受寒氣,這就是傷了四時正氣為病。但是因為寒邪傷人的陽氣,陽氣是人生命的根本,所以說它是最存殺厲之氣,所以張仲景舉寒邪為例,來說明四時正氣傷人的情況。

張仲景又講一個人傷了寒邪以後,馬上發病的和當時不發病而過期發病的情況。中了寒以後,當即病的就叫「傷寒」,這是四時正氣為病。假如冬天傷了寒邪後當時沒有發作,而是潛伏於肌膚當中了,到了春天變為「溫病」,到了夏天變為「暑病」,「暑病者,熱極重於溫也。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溫熱病,皆由冬時觸寒所致,非時行之氣也」。張仲景分得清清楚楚,給你明確點出來,這就是四時正氣的傷寒病,而非時行之氣的病。伏藏的寒邪到春變為「溫病」,夏變為「暑病」,這個地方大家特別要好好理解。冬天感受寒邪有當即病與不即病之差異。當時即病的為四時正氣為病,就是傷寒,這是屬於狹義的傷寒。如果人體陽氣不足,加之冬天陽氣伏藏於內,不能夠驅逐寒邪外出,不即病,而寒邪藏於肌膚,到了春天藉助春生風陽生髮,驅邪外出則發為「溫病」;或者是在春天沒發病,到了夏天藉助暑熱之氣,才把邪氣驅逐外出而引發為「暑病」。這就是說,伏藏於皮膚肌肉間的冬天寒邪,被春天風陽或夏熱引動後再發病,就變為春天的「溫病」或夏天的「暑病」,性質已經改變為溫、熱,不再是單純的寒邪了,不能夠再當作寒邪治療了,所以用到一個「冬之變」。這個變化,現在一般講解都說是伏寒化溫化熱,但是寒邪怎麼化熱?怎麼化溫?其實不是伏寒化溫化熱,是春溫、夏熱驅寒外出。「暑病」就是夏天熱氣重於春天風陽而發病,所以《熱論》就說:「凡病傷寒而成溫者,先夏至日者為病溫,後夏至日者為病暑,暑當與汗皆出勿止」。

「中而即病者,名曰傷寒」,是指狹義的傷寒,就是《熱論》所說的「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這個傷寒病是在表部的,是由於汗閉表部,可能會發高燒,但這種高燒就是《內經》所說的「熱雖甚而不死」,溫度雖然高,但也說明你有抵抗力,是在與邪氣作鬥爭,這時的高熱不要怕。

「不即病者,寒毒藏於肌膚,至春變為溫病,至夏變為暑病」,是指廣義的傷寒。即因發病季節不同,因時而有各種不同病名,雖有季節之變動,其伏藏之寒邪不變,所以仍然名曰傷寒,稱廣義傷寒而已。勞苦的人都是容易感受寒邪傷及陽氣,雖然當時沒有發病,可是寒邪會藏伏於肌膚之間,到春天、夏天藉助溫、熱之氣,驅邪外出,就會發為溫熱病。注意,這仍屬於四時正氣為病,不是時行之氣為病,這是張仲景一再交待的問題。

不僅冬天傷寒有即病與不即病之分,四時都有。張仲景只是舉例說明而已,而且寒邪傷陽氣是最毒的一種邪氣。《內經》論述四時正氣為病而不當即發病的還有其他篇章,比如《生氣通天論》、《陰陽應象大論》、《靈樞·論疾診尺》等。「春傷於風,邪氣流連」,這就是伏藏下來了,到了冬「乃為洞泄」;「夏傷於暑,秋為痎瘧;秋傷於濕,上逆為咳;冬傷於寒,春必溫病」,這都屬於不即發病的情況。

2時行客氣為病

講完四時正氣為病,張仲景接著就交待時行之氣為病,這是一環扣一環的。張仲景說時行之氣為病,就是春天應該暖的而反大寒,夏天應該大熱而反大涼,秋時應該涼的而反大熱,冬時應該寒的而反大溫,「此非其時而有其氣,是以一歲之中,長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則時行之氣也」,看仲景分的層次多麼分明。四時非時行之氣就是四時反常的氣候。違反該季節正常氣候,而出現反常氣候,故云「此非其時而有其氣」。「傷於四時之氣,皆能為病」,不是人人皆病,癥狀也因人而異。但是時行之氣為病,是因為「非其時而有其氣」的反常氣候造成的,人們不能夠適應,容易感受而發病。常常是在同一個地區、同一個時間內、許多人患同一種病,所以叫「長幼之病多相似」,具體生動地描繪了時行病流行特點。

什麼是時行之氣?時行之氣,就是五運六氣當中的客氣。客氣就是地球大氣層之外,太陽、月亮、星體等天體對地球的影響之氣。比如太陽風,它影響很厲害,能夠引起地球上的通信中斷,這是大家能體會到的。還有月球影響的潮汐現象等,這都屬於客氣。張仲景既交待了四時正氣為病,也交待了四時非正氣為病,就是一個主氣為病,一個客氣為病。

三、以春風秋分分論四時正氣為病與時行之氣為病的區別

既然這些邪氣能致病,那麼作為一個中醫大夫,你在臨床治療外感病時應用了這些該懂得的知識了嗎?能把主氣客氣分清楚去治療外感病嗎?不單是現在眼下的主氣、客氣要分清,包括後半年哪個月發生哪種病,你心中有數嗎?要想了解這些,你必須學習五運六氣。張仲景接著又給我們交待了去推算什麼時候有四時正氣為病,什麼時候有時行之氣為病。

張仲景寫的很明確,你必須按照曆法去推算,按五運六氣的規律去推算。你掌握了四時八節、二十四氣、七十二候就能推斷,這就是屬於五運六氣的內容。從五運六氣理論來說,六十年之內你都可以推算,你能推算出某年某月會有什麼氣候、現象,會生什麼病,你腦子裡是一清二楚的,你就不是一個啞巴大夫。

1從秋分以後,至春分之前

張仲景首先說的是從秋分以後到春分之前,四時正氣為病與時行之氣為病的區別。

從農曆九月霜降節以後,到第二年的二月春分節以前的半年時間內,凡是感受寒邪即時發病的,此為四時正氣為病,命之為「傷寒」。寒邪有輕重之別,九月、十月寒氣尚輕微,其病也輕;到了十一月、十二月寒氣重了,那麼其病也重;到了正月、二月寒氣又輕了,其病也輕。這都是冬天不知道調養,正氣不足得的傷寒病。

這裡張仲景用的顯然是五運六氣理論。兩個月一氣,正月、二月是初之氣。這也說明六氣開始時間應該是正月初一,這與《素問·六元正氣大論》說的是一樣的。

下面他就又說非時行之氣了,「其冬有非節之暖者,名曰冬溫。冬溫之毒,與傷寒大異,冬溫復有先後,更有重沓,亦有輕重,為治不同,證如後章」。在這個時段,如果感受非時之暖,就會得「春溫」這樣的疫病,也就是客氣流行病,流行性感冒一類或者像傳染病等。

對於這半年時間段,張仲景先說四時正氣為病,後說非四時正氣為病,即時行之氣為病。我們作為中醫大夫,治療外感病應該明確這些。

張仲景又講了傷寒發病的機制,「從立春節後,其中無暴大寒,又不冰雪,而有人壯熱為病者,此屬春時陽氣,發於冬時伏寒,變為溫病」,特別要注意,仲景強調這是「春時陽氣」。現在我們老是說伏寒化熱,但張仲景不是這樣講的。立春節以後,春時少陽之氣生髮了,氣候由寒涼逐漸變得暖和了。如果沒有發生突然的寒冷,也就是沒有結冰下雪,這時候人體發高燒,就並非傷寒。而是冬季傷寒沒有即發,寒邪藏於肌膚的伏寒,到了春天陽氣生髮之際,「春時陽氣」,引動伏邪,發為「溫病」,後世稱為「伏氣溫病」,以區別於「新感溫病」,所以說「冬傷於寒,春必病溫」。有人稱這為新感外邪觸發冬季伏邪而致的溫病,我認為這是春生陽氣驅逐伏藏寒邪外出而致的溫病。

2從春分以後,至秋分之前

「從春分以後,至秋分節前,天有暴寒者,皆為時行寒疫也。三月、四月,或有暴寒,其時陽氣尚弱,為寒所折,病熱猶輕。五月、六月,陽氣已盛,為寒所折,病熱則重。七月、八月,陽氣已衰,為寒所折,病熱亦微。其病與溫及暑病相似,但治有殊耳」。看看這半年時間,三月、四月是屬於五運六氣的二之氣,五月、六月是屬於三之氣,七月、八月屬於四之氣。

注意,張仲景明確指出了「寒疫」,這與冬天的「冬溫」是不一樣的。在這段時間內,氣候突然涼爽了,叫作夏行冬令,人們驟然被暴寒侵襲而發病,這屬於時行之氣為病,稱之為時行寒疫,叫作「寒疫」,屬於流行性疾病。「寒疫」的發生及病情的輕重,取決於陽氣的強弱。雖然同是「寒疫」,但是不同的人,治療是不一樣的,大家一定要注意這些事情。

「寒疫」的發病季節與發熱癥候都與「溫病」、「暑病」相似,但其病因相反。「寒疫」病因是夏天非時暴寒所致,而「溫病」、「暑病」的病因是冬時感寒不即病,而藏於肌膚之間,到春、夏而發病,因而治法就不同。所以張仲景就說:「其病與溫及暑病相似,但治有殊耳」。「溫病」、「暑病」屬於四時正氣引發的伏氣為病,「寒疫」屬於時行之氣為病,這是有很大區別的。

以上將六氣按月劃分,並以陽氣的盛衰判斷寒氣之輕重,其理論依據就是《靈樞·營衛生會篇》說的「日中而陽隴為重陽,夜半而陰隴為重陰」,《素問·生氣通天論》說的「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虛」。

從上述可知傷寒例對「傷寒」做了定義,從霜降以後至春分之前,凡有觸冒寒霜露的,體中寒即病的,命之曰「傷寒」。就是指冬傷於寒,中了即病的為「傷寒」,此時屬於冬時正氣為病,即運氣的主氣為病,也就是普通的感冒。同時強調,傷寒為毒最成殺厲之氣,因為寒邪傷人生陽之氣,所以稱為最成殺厲之氣,寒毒日久必成毒,《內經》里有「寒毒、濕毒、熱毒、清毒、燥毒」五毒概念。「傷寒」是病名,發病時間在冬時,寒毒講疾病的嚴重程度,屬於輕重淺深病勢。進一步延伸開,潛藏的寒毒在春、夏陽氣生髮的時候被驅逐出外,春則為「溫病」,夏則為「暑病」,其變證,則有後文說的「溫瘧」、「風溫」、「溫毒」之類,而非時客氣為病。夏傷於寒則為「寒疫」,冬傷於火熱則為「冬溫」,這是屬於流行性感冒。

四、外感多為雜氣

五運六氣認為四時正氣即四時的主氣,時行之氣即四時的客氣。時行之氣加臨四時主氣之後,就變成了綜合性的雜氣,然後傷害人體發病。所以我們外感病單純的病因很少,往往是合邪為多,所以吳又可稱之為「雜氣」、「戾氣」。現在的大夫很少能夠明白外感是合氣的,往往說是傷了風或受了熱,其實臨床實際並不是這樣,臨床當中往往是兩種邪氣相合後,傷害我們人體,產生的疾病。

從以上論述就可以看出來,外感病既有四時正氣為病,即四時主氣為病,還有時行之氣為病,即四時客氣為病,所以《傷寒論》有傷寒、中風、溫病、痙病、濕痹、中暍等六氣之病。可是現在的傷寒教材,主流觀點是《傷寒論》只是論述傷於寒邪的論述,這就大大地降低了《傷寒論》的學術價值。

外感六氣是跟著氣候變化的,而且還是隨著陽氣的強弱的變化為主,所以張仲景交待了氣候變化與外感病的關係。陰陽四季的變化,它就是跟太陽的運動有關係,我們看見的太陽有視運動,這裡要強調太陽的視運動,它是由南北回歸線運動的,所以是用十二辟卦陽爻陰爻的升降來代表這種變化過程。

五、病別陰陽

以上傷寒例以春分、秋分而分論傷寒的法,就是以周日運動的晝夜卯酉分陰陽法為基礎,而擴展到一年中去的,這在《傷寒論》六經病中見於「六經病欲解時」。以卯酉春分秋分,兩分分陰陽,從卯春分到酉秋分為陽,分配的是少陽、太陽、陽明三經,而有太陽陽明合病、並病,太陽少陽合病、並病,少陽陽明病,三陽合病,正陽陽明病,有夏時正氣為病的「溫熱病」,也有非時之氣為病的「寒疫病」等。從酉秋分到卯春分為陰,分配太陰、少陰、厥陰三經,參照張仲景對三陽經的論述,當有太陰陽明病、太陰少陽病、太陰少陰病,太陰厥陰病、少陰厥陰病、三陰合病,以及少陰少陽病,厥陰少陽病等,有冬時四時正氣為病的「傷寒病」,也有非時之氣的「冬溫」疫病。

張仲景還以子午冬至夏至,二至分陰陽,則有二至陰陽轉換、陰陽生這樣的病,所以有陽爻升、陰爻降這樣的說法,從兩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其中還有伏氣四時之發病,如寒邪伏氣,春發「溫病」,夏發「暑病」,所以新感病、伏氣病、疫病是必須分清楚的。

六、傷寒論創作的理論體系是五運六氣理論

如何來分清這些東西呢?必須要用五運六氣來推算,來預測。所以《內經》一再強調五運六氣的重要性,當然張仲景寫《傷寒論》就是根據這些來的,交待地一清二楚。《素問·六元正紀大論》中說,治外感病要「先立其年以明其氣,金木水火土運行之數,寒暑燥濕風火臨御之化,則天道可見,民氣可調,陰陽卷舒,近而無惑」;《素問·六節藏象論》也說,「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也」;《素問·五常政大論》也說,「不知年之所加,氣之同異,不足以生化」。《內經》說得很清楚,你不懂得五運六氣理論,就不明白哪一年有什麼氣,哪一月有什麼氣候變化,所以說你「不可以為工也」。中醫分為上工、中工、下工,這裡說「不可以為工也」,就是說你連個起碼的大夫都沒有資格去做。

張仲景《傷寒論》是以四時陰陽為綱撰寫的,不明四時陰陽六氣的人是學習不好《傷寒論》的。所以大家要好好讀一讀傷寒例,讀了傷寒例才能理解《傷寒論》裡面的內涵。第一個註解《傷寒論》的成無己《註解傷寒論》,卷首就是五運六氣的圖,因為他離張仲景最近,他懂得張仲景撰寫《傷寒論》是用五運六氣才寫成的。

傷寒例後邊的內容就好理解了,張仲景前邊舉寒邪傷人為例,後邊就引用熱論里的一些東西,這一部分內容,我就不多講了。我主要是要大家清楚,前面所講的內容很重要,這是學習《傷寒論》的導論,後邊的熱論是僅舉例的而已。《傷寒論》是以五運六氣理論寫出來的,這一點大家必須要明白。

我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

翻譯:邵慧江 陳思雨 方檬丹 景松

校對:王春穎 蘇雪貞 蔡果宏

編輯:朱麗莉

聲明:

本文章來源於田合祿老師2016年 04月13日在三晉經方論壇的講課,由「中醫家」委託中醫志願者整理為文字稿。中醫在線論壇聯盟提供支持。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本平台發布內容的版權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如有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歡迎投稿:zcyk@zhongyijia.com.cn

搜索「中醫家"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註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家 的精彩文章:

如何培養方證的識別能力?
脈學體會 | 五運六氣和脈應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