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年年都在「復興」的港片,這回終於復興了?

年年都在「復興」的港片,這回終於復興了?

作者/雅莉

今年暑期檔最大的意外,除了《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異軍突起,就是《掃毒2》超10億的票房成績了。

上映一個月,《掃毒2》的票房已達12.93億,遠超大眾預期。可以說,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之前,是《掃毒2》撐起了暑期檔的半壁江山。「港片救市」一時成為業內熱議的話題。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類似的情況了。早在去年的國慶檔,《無雙》就憑藉高口碑橫掃12.73億票房,逆襲同檔期被人看好的《李茶的姑媽》和《影》。今年四月,《反貪風暴4》也拿到了7.95億票房,憑一己之力帶熱了一向冷清的清明檔。

可以看到,從《無雙》到《反貪風暴4》,再到如今的《掃毒2》,近年來港片抬頭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而在即將到來的七夕檔,又有一部港片即將上映——由張家輝和古天樂主演的《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以下簡稱《使徒行者2》)。

年年都在「復興」的港片,這回終於復興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作為一部由港劇IP改編的電影,《使徒行者》在三年前的暑期檔,曾以6.05億票房成為當時的黑馬。三年後再次來襲,能再創票房新高嗎?在《哪吒》依然猛烈的進攻下,《使徒行者2》面臨的壓力並不小。

但在上映前夕,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和本片的監製劉偉強、導演文偉鴻聊了聊,發現本片延續第一部的「兄弟情」主題,在內容和製作上又有新的突破。港片穩紮穩打的作風在這部作品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高度成熟的製作模式、適應時代發展的改編和精準而又長情的受眾,讓新港片在內地市場的表現越來越穩,且不時出現讓人驚喜的黑馬之作。

年年都在「復興」的港片,這回終於復興了?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兄弟情」

作為熱門IP的續作,《使徒行者2》講述了一個全新的故事:一對童年兄弟意外失散,30年後因一樁罪案相見,兩人已身處不同陣營。隨著對罪案調查的深入,一個多年來隱於幕後的恐怖組織漸漸浮出水面……

年年都在「復興」的港片,這回終於復興了?

通過影片的標語「殊途重聚」,不難猜測,這對兄弟雖然身處不同陣營,但兄弟情誼仍在。警匪、卧底、兄弟情……雖說是全新的故事,但《使徒行者2》保留了這一IP最核心的三個元素。這也是港片一直以來給人留下來的印象。

「我們要拍的是觀眾沒看過的故事,而不是自我限制,把故事的可能性越變越小。」作為「使徒行者」這一IP的創造者,文偉鴻這樣解釋開啟全新故事的原因。五年前拍電視劇版《使徒行者》時,他就想了很多格局更大的故事,但因為預算不夠,難以在電視熒屏上實現。在開始操刀《使徒行者》系列電影后,這些沒拍出來的故事,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年年都在「復興」的港片,這回終於復興了?

這次《使徒行者2》的核心情節,就來源於文偉鴻當年的構思。故事框架有了,內容怎麼填?「往回看」是文偉鴻最常和編劇說的話。《使徒行者2》的編劇關皓月,同時也是劇版《使徒行者》和電影版《使徒行者》的編劇,每當創作遇到瓶頸時,文偉鴻就會「回頭看」:當初這個題材哪個地方最吸引你?你創作的初心是什麼?

「懸疑燒腦」是使徒行者系列的一大特色。從小愛看懸疑小說的文偉鴻,熱衷於在劇本里設計連環扣,構建層層反轉的燒腦情節。港劇《使徒行者》之所以在當年風靡全國,就是因為在故事開篇就拋出一個懸念:有五個卧底,去向不明。觀眾沉迷於猜卧底的遊戲中不能自拔。

《使徒行者2》中同樣有「猜內鬼」的情節。「在確定劇本的時候,我們會有一個非常緊密的計算。」文偉鴻說。在第幾分鐘設置一個反轉,在第幾分鐘讓觀眾緩口氣,這一系列的故事都經過嚴密的計算和測試。

年年都在「復興」的港片,這回終於復興了?

但和以往不同的是,這次《使徒行者2》沒有把重點放在製造反轉上。相比前作,它沒有那麼多懸疑燒腦的情節,重在體現兄弟情。畢竟好作品的核心在於能喚醒觀眾的情感記憶,引發共鳴。「警匪」和「卧底」只是牽引情感的戲劇元素,「兄弟情」才是《使徒行者》系列永恆的主題,也是港片的魅力所在。

如果說《使徒行者》的核心在於呈現身份焦慮,主角在兵與賊雙重身份之間迷茫、糾結,那《使徒行者2》的重點則在於情感焦慮。主角面臨的不再是《無間道》式身份危機,而是《英雄本色》式的情感危機。當兄弟倆因正邪殊途站在對立面,他們要如何面對彼此?比起猜卧底,兩兄弟難測的命運,更讓人揪心。

年年都在「復興」的港片,這回終於復興了?

和很多香港導演比起來,文偉鴻是個懷念舊世界的人。他記得,有次在一個和幕後工作人員的飯局裡,一位朋友表示,都什麼年代了,拍江湖義氣的電影肯定不行。這個觀點得到了在場很多人的認同。文偉鴻當時沒有說話,心裡卻很不服氣,誰說拍兄弟情過時了?這才有了《使徒行者》系列。

年年都在「復興」的港片,這回終於復興了?

想必很多人都還記得,電影《使徒行者》中的經典台詞,「做兄弟,在心中。」在電影結尾,張家輝飾演的藍博文為了救古天樂飾演的邵志朗,與匪徒同歸於盡,絲毫不在意邵志朗之前曾背叛過他。

在《使徒行者2》中,「兄弟情」這一主題得到了進一步深化。從目前的預告片來看,張家輝、古天樂和吳鎮宇之間,既有拿槍互指的經典場面,也有並肩作戰的鏡頭。這樣的畫面讓人不得不回憶起《英雄本色》《縱橫四海》這樣的經典港片。

年年都在「復興」的港片,這回終於復興了?

回歸港片經典母題,致敬港片黃金時代,是近年來新港片在內容上的一大趨勢。從《追龍》講述黑幫老大發家史,到《無雙》中周潤發雙槍上陣,再到《掃毒2》中兄弟陌路刀兵相向,「正邪對立、雙雄並肩」的經典故事仍有市場。

但在保持原汁原味的港味基礎上,創作者又進行了一些微創新。這次《使徒行者2》就融入了特工、諜戰等新元素,把一個發生在香港的警匪故事擴大成了一個橫跨全球的反恐故事。「這次的故事格局更大了,不是所有港片的故事都發生在黑社會。」《使徒行者》的監製劉偉強說。在他看來,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兄弟情,黑幫時代已經遠去,更都市化、更國際化的故事才符合當下的社會。

年年都在「復興」的港片,這回終於復興了?

遠赴緬甸和西班牙拍攝,港片走向國際化

國際化,首先體現在故事背景的轉變上。《使徒行者2》的故事發生在香港,但隨著案件的發展,又涉及到緬甸和西班牙兩地。這是國內劇組第一次到緬甸拍攝,也是第一次在電影中呈現西班牙的特色節日奔牛節。

年年都在「復興」的港片,這回終於復興了?

「其實當初聯繫緬甸方面的時候,我們也沒有太大把握。」文偉鴻說。劇組聯繫了緬甸政府和旅遊局,把拍電影《使徒行者》時在巴西拍攝的素材拿給他們看。緬甸方面也很好奇,為什麼這部電影要在緬甸一條主要公路上拍攝這麼多大場面。

最後,考慮到劇組的誠意以及電影上映後對當地旅遊業的帶動作用,緬甸方面與劇組達成了合作。文偉鴻還記得,第一次去緬甸開會時,警方、軍方等十幾個政府部門的人圍了一桌,一起討論如何在主要公路上拍攝追車、爆炸等驚險場面。這是緬甸首次開放給外國電影團隊拍攝,當地政府格外重視。

最終,在緬甸蘇雷寶塔對面的一條主幹道上,劇組一連拍攝了槍戰、爆破、飛車等多個重要場景,甚至還出動了直升機。開拍前,動作導演錢嘉樂在一張大地圖上,用汽車模型做了預演。正式開拍時,為了保證真實效果,劇組決定用真車拍攝撞人場景,用古天樂的話來說,就是「讓我體會到了粉身碎骨的感覺」。

年年都在「復興」的港片,這回終於復興了?

整個拍攝的過程中,劉偉強有時來探班,就在後面坐著,偶爾提一些建議。「港片的動作戲一向很厲害,但動作戲要和文戲有交流。」曾拍過《無間道》系列,擁有多年經驗的他,從不在細節上干涉文導,但常在大方向上給出建議。

電影《使徒行者》的監製是王晶。老一輩香港導演,如今都開始提攜後輩。在文偉鴻眼中,這兩位導演都給了他很高的自由度,從不影響他的個人風格。「他的優點就是看問題很細,在現場經常跟各部門溝通,拍攝的每個細節都很清楚。而且他很清楚自己要什麼,想要什麼,就一定要拿到手。」劉偉強說。

年年都在「復興」的港片,這回終於復興了?

導演文偉鴻在片場

這種堅持造就了《使徒行者2》中的名場面——西班牙奔牛節。在《使徒行者2》的結尾,有一個多方混戰的飛車段落。怎樣才能拍出這種混亂的狀態呢?早在籌備階段,文偉鴻就瞄準了西班牙的奔牛節,「奔牛節那種熱鬧、緊張的氛圍特別適合呈現這種瘋狂的狀態。」

但在和西班牙當地的製片團隊接觸時,對方告訴他們,以往電影中從來沒有真正呈現過奔牛節。大家都是拍拍外景,然後用綠幕合成。但文偉鴻依然堅持實拍。拍攝時,劇組請了一些馴牛的專業人員,控制現場的牛。在西班牙拍攝的部分,劇組籌備了七八月,拍攝了20多天,最終從大量的拍攝素材中找出了能用的鏡頭,連綴成了一場完整的奔牛節飛車段落。

年年都在「復興」的港片,這回終於復興了?

其實不止《使徒行者2》,國際化也是這幾年港片發展的一個大趨勢。《無雙》的故事涉及到加拿大、泰國等地,《掃毒2》也去了菲律賓取景。相比內地,香港的製片流程更靠近好萊塢,多年來早已形成一套成熟的製片體系,在海外拍攝的經驗上也越來越足。工業體系的成熟和內地資本的注入,讓港片越來越不滿足於講述香港本土的故事,而是把目光投向海外。

年年都在「復興」的港片,這回終於復興了?

質量和市場越來越穩,港片在內地迎來複興

成熟的工業化體系,帶來的是越來越標準化的產品。大部分港片的質量都在及格線以上,還時不時有讓人驚喜的作品出現,比如去年的《無雙》。在許多觀眾眼中,有張家輝、古天樂等老熟臉,有驚險刺激的大場面,有經典的「正邪對立」「兄弟情深」等主題,就值得買一張電影票。

年年都在「復興」的港片,這回終於復興了?

港片的基本盤依然在兩廣地區。據貓眼專業版,給《掃毒2》《反貪風暴4》等港片票房貢獻最高的城市都是廣州,東莞也貢獻頗多。在大盤乏力,同檔期缺少競爭對手的情況下,港片的優勢更加明顯。同檔期無片可看,港片至少是個不會出錯的選擇。

相比《掃毒2》,《使徒行者2》要面臨的挑戰更多。儘管這部電影在七夕當天上映,是同檔期唯一的大片,但在現象級影片《哪吒》的進攻下,前期有一定壓力。不過,如果《使徒行者2》的質量過硬,能扛過這一波,在八月底《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來臨之前,本片都有較大的票房增長空間。

年年都在「復興」的港片,這回終於復興了?

香港導演們在努力融入內地市場。本片的監製劉偉強,同時也是《烈火英雄》的監製,他本人執導的《中國機長》還將在國慶檔上映。和很多香港導演一樣,他來內地後也開始拍主旋律電影,如2017年的《建軍大業》。談起內地市場,他直言「現在的觀眾要求很高」。如何更好地把握內地市場,把香港電影的特色和內地觀眾的審美結合起來,他也在不斷學習。

作為TVB體系下成長起來的導演,文偉鴻拍過的港劇無數,距離觀眾更近。他很清楚,內地觀眾想看的就是曾經的香港。在《使徒行者2》中,滿天飛的白鴿,用雙槍上陣的張家輝,還有師父吳鎮宇和兩個徒弟之間的關係,都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黃金時代的港片。

年年都在「復興」的港片,這回終於復興了?

北上的香港電影導演,逐漸分出兩條路。成熟的老一輩導演,逐漸走上監製的道路,想把積澱了幾十年的港片拍攝經驗傳承下去;有潛力的新人導演,在這批老兵的幫助下,有的去拍主旋律大片了,有的則負責再現經典港片里的舊世界。要麼熱血要麼懷舊,投資方想得很清楚,內地的觀眾想看什麼。

香港警匪片越來越穩了。類型化的故事,成熟的工業體系,穩固的受眾基本盤,再加上古天樂、張家輝等人的輪流坐莊,香港人終於找到了一條既保留香港特色,又吸引內地觀眾的中間道路。唯一讓人擔心的是,古天樂們終有老去的一天,等這一天真正到來時,港片又將如何自處?

或許,這一輩老港星們落幕,正預示著下一個新時代的來臨。在主旋律電影之外,看似只有情懷的傳統港片將不再是人們記憶中的港片,而是以全新的面貌走向全世界。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港片打破地域限制,講述更宏大、更國際化的故事。人們將不再在意電影的「出身」,唯一的標準就是「這是不是一個好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