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 SONY WF-1000XM3 藍牙真無線主動降噪入耳式耳機測評報告 「Soomal」
真無線耳機的新品在2019年真的是越來越多,而索尼推出了WF-1000XM3能夠吸引大家的關注除了品牌信仰之外,與它的售價、功能以及1000X系列口碑密不可分。具體來說,WF-1000XM3 1699元的售價可能觸及AirPods、Bose等潛在用戶或第二隻第N只真無線耳機用戶,一年前的SP900發布價格可是1999元,而最後實際售價大概是打五折。1000X系列主動降噪功能表現出色,不僅激發了用戶興趣,而置於整個行業都對「真無線」和「主動降噪」兩大功能結合頗感興趣,不信搜一搜每年都會有那麼幾次預測AirPods要出降噪啦啦啦啦。那麼WF-1000XM3到底表現如何呢?不要被我們之前圖集的劇透嚇壞,劇透只是為了活躍氣氛,與測評不相關。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索尼 SONY WF-1000XM3 藍牙真無線主動降噪入耳式耳機
- 樣機來源:網友送測
樣機類型:市售量產版
是否商業關係:否
外觀與功能
原本在第一部分內容中我們會寫「外觀與佩戴」,不過由於WF-1000XM3的佩戴和主動降噪功能有非常非常大的相關性,所以在降噪部分談到。
外觀:Soomal沒有測評過第一代的WF-1000X,也沒有用過,有點可惜不能做參考,不過我們前不久測評過索尼的主打防水的真無線WF-SP900。再參考之前一代WF-1000X以及整個WF系列,可以在WF-1000XM3上看到整個WF系列的設計語言。比如耳機從外側看的豎長的「毛豆」型身材?以及佩戴方式和大概的結構位置。WF-1000XM3的充電盒尺寸還是不小,這與耳機本身比較大的尺寸有直接關係。耳機單個重量8.5克,充電盒重量77克,還是挺重的。
索尼 SONY WF-1000XM3 藍牙真無線主動降噪入耳式耳機
索尼 SONY WF-1000XM3 藍牙真無線主動降噪入耳式耳機
當然,WF-1000X的外觀設計還是相當穩重而精緻,我們這款黑色與深玫瑰金搭配,打開電池盒蓋子,耳機很平整的趴在耳機盒子內,還是比那些小巧盒子搖搖晃晃放在裡面感覺精緻了不少,或者說是另一種設計風格。耳機本身的下方頂端有一塊半透明的塑料外殼,裝在電池盒內紅燈亮起表示充電,正在使用時藍燈也會過一段時間閃一下,表示正在工作。20%以下電量會閃紅燈。
電池盒上蓋的中間圓弧下探部分也隱藏一條燈帶,可以指示電池盒本身在充電的狀態,也會指示盒子內耳機是否在被充電狀態,如耳機沒充滿正在充電,這裡會一直亮起。耳機與電池盒的燈都隱藏於外殼下方,都有很柔和的半透明外殼導出,視覺效果不錯。
耳機的取出和放入都要受到裡面兩塊磁鐵作用,手感還可以,但由於整個體積太大似乎這套磁貼操作儀式感略弱了一點,耳機上有三個觸點用來充電,觸點旁就是磁鐵位置,由於模具精密和設計合理,整個操作不用像比較小型的圓豆狀某些真無線耳機有可能要考慮接觸是否充分的問題。
功能:索尼為WF-1000XM3提供了最新版本的《Headphones》app來支援,在WF-SP900上還要用《Music Center》來同步一下藍牙音量,在WF-1000XM3上不需要了。這款App應該不需要太多介紹,在索尼主動降噪耳機上一直都在搭配這款app來使用。
App的第一屏部分主要是關於「環境聲音」的一些選項。首先是「自適應」是否要打開,它可以通過你運動或活動狀態來切換預設的幾組「環境音」模式。包括宅在家裡不動,行走,跑步和交通工具。它們的不同在於對應到22檔可調的環境音。
索尼 SONY WF-1000XM3 藍牙真無線主動降噪入耳式耳機-《Headphones》配套app
圖片轉載自我愛音頻網
索尼 SONY WF-1000XM3 藍牙真無線主動降噪入耳式耳機-《Headphones》配套app
圖片轉載自我愛音頻網
索尼 SONY WF-1000XM3 藍牙真無線主動降噪入耳式耳機-《Headphones》配套app
圖片轉載自我愛音頻網
「環境聲音」是指集成了「主動降噪」與「主動拾噪[我們暫且這麼稱呼吧]」的一套系統,它包括1-20檔可調環境音,即20檔可調「主動拾噪」預設。以及降噪、為風噪優化的降噪兩檔。和一個「關注語音」的特別開關。1-20檔中,會不同強度的通過麥克風來拾取環境的聲音,這套設計肯定是為了保證一些使用的方便,例如塞住耳機聽不見旁邊有人跟你說話;也是為了一些安全,例如在走路跑步時肯定還是需要聽到一些旁邊環境聲、交通工具、行人燈路過的聲音等等。
不過這套預設方案詭異的是,把宅在家裡的方案環境音也設置到20了?20就是比較大量的收聽環境聲,而且還打開了「關注語音」,有這必要?當然,這些都可以自定義。但也請注意使用中的安全,不要幾項全開成降噪了。
另外DSEE的優化,是索尼比較傳統的一套數字音頻優化方案,其中包括了採樣精度的模擬提升可能還包括升頻。ClearBass,是以調整低音為主的EQ預設方案切換。下面我們來看看它的核心技術方案和主動降噪設計。
藍牙方案、降噪設計與降噪體驗
藍牙真無線方案:得益於第三方網站的拆解,我們可以方便的在網上查到WF-1000XM3的拆解。它是一套標有MT2811晶元組成的藍牙方案,沒錯它來自MTK聯發科,不過不是MTK本行。這顆晶元是2017年MTK收購的絡達科技AIROHA的最新方案,大概是絡達的AB1533最新方案或類似方案。
索尼 SONY WF-1000XM3 藍牙真無線主動降噪入耳式耳機-拆解-MTK2811藍牙SoC絡達AB15xx系列
圖片轉載自我愛音頻網
索尼 SONY WF-1000XM3 藍牙真無線主動降噪入耳式耳機-拆解-左側為索尼QN1e降噪晶元
圖片轉載自我愛音頻網
MT2811或AB1533方案提供了藍牙5.0的支持,以及24bit/96kHz的音頻處理規格,同時比較重要的是真無線部分推出了絡達自家的一套同步互聯技術,叫做MCSync。這套方案無論索尼官方描述WF-1000XM3還是晶元方都稱支持雙發藍牙,即藍牙與手機連接是左右聲道分別連接的。不過我們現在還不太明白,如果真要實現這套功能,發射端如何能夠支持兩套信號雙發?何況WF-1000XM3還支持iOS等設備呢?但據各路新聞,業界目前比較高的呼聲是,下一代晶元組可以提供真正的藍牙雙設備同時連接。比如可以同時聽倆AirPods。
拋開「雙發」能不能實現的疑問,絡達的這套同步技術還強調了可以左右聲道互為主連接的功能,這個確實沒有問題。同時,這套同步技術可以減少左右聲道能耗差,實際測試WF-1000XM3這方面確實做得很好,具體數據下文談到。
另外,這顆晶元SoC以及軟體端介面和搭配設計根據官方介紹也相當完善,例如支持iOS、Android的app控制;內置了電池管理、充電管理單元;觸摸與功能模塊控制等等。
降噪相關設計:除了藍牙方案的SoC晶元之外,內部電路上還有一顆晶元,就是索尼主動降噪晶元,索尼命名為QN1e,這顆晶元從1000X系列的Mark3代開始出現,內部處理數據能力提升到24bit。
索尼 SONY WF-1000XM3 藍牙真無線主動降噪入耳式耳機-耳機結構官方示意圖
WF-1000XM3主動降噪麥克風拾音部分仍然是前後雙麥克風的設計,對於一款入耳式耳機,如何安置放在靠近人耳「收聽」端也許是比頭戴包耳式耳機麻煩很多的問題,如圖所示,我們標註了WF-1000XM3前、後拾音麥克風的位置。靠近入耳部分,位於揚聲器前側這個,入耳導管後側牆體側壁的「後拾音麥克風「,還是相當隱蔽,不過推測也是因為這塊,耳機整個樣式和體積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耳機背面朝外的前拾音麥克風很容易看到了。
索尼 SONY WF-1000XM3 藍牙真無線主動降噪入耳式耳機-降噪拾音麥克風位置示意圖
索尼 SONY WF-1000XM3 藍牙真無線主動降噪入耳式耳機-降噪拾音麥克風位置示意圖
除了主動降噪之外,入耳式降噪藍牙耳機還要處理好被動降噪的問題,雖然我們之前測評過一些入耳式主動降噪耳機[非真無線],其中包括最早有極高表現的BOSE QC20,但還沒有哪一次讓我們像測試WF-1000XM3時時,發現「被動降噪」即物理隔離降噪有如此的重要性。接下來我們來說說WF-1000XM3所有降噪體驗和佩戴相關內容。
降噪體驗:大家仔細觀察WF-1000XM3的入耳部分導管長度很短,而在這個緊連著導管位置並沒有像大多數入耳式耳機去做漸變過渡逐漸變粗的外形設計,而是台階式的放大了一塊,這裡有後饋麥克風,但也給佩戴帶來了麻煩。這部分的大小是不可能塞進人耳孔的,而入耳的導管又那麼短,作為入耳式耳機如何才能戴穩呢[WF-SP900的管嘴非常長]?
索尼 SONY WF-1000XM3 藍牙真無線主動降噪入耳式耳機
索尼 SONY WF-1000XM3 藍牙真無線主動降噪入耳式耳機
索尼給WF-1000XM3提供了兩種耳塞套,一種官方命名就叫加長套,所以索尼肯定是意識到了WF-1000XM3入耳導管實在太短的問題。加長套有四個大小,標配M,最大L;M和L肉眼看甚至佩戴觸感感覺差別都挺小,但實際對主動降噪的影響非常大。除了加長套之外,還有索尼稱之為「三重舒適套「,這個套比較短,但是中心套在導管上的橡膠柱比較硬。但推薦大家為了保證主動降噪效果,估計是必須要用加長套的。
讓我們來說說WF-1000XM3的主動降噪效果如何。在這次測試中,我們對它的主動降噪效果的評價也是經過了多次確認甚至還有多次否定,可謂一波三折。總結一句話主動降噪效果是要有良好的被動降噪效果為基礎的。這種體驗在頭戴式耳機上完全不會考慮,但在真無線的WF-1000XM3上一定要考慮。如果你注重舒適,沒有感受到耳塞套塞滿耳朵,那麼被動降噪效果差,在高強度噪音情況下,它的主動降噪效果也將大打折扣,甚至感覺失效。
先來說WF-1000XM3主動降噪好的一面,測試在手動設置在純「降噪」模式進行。在耳塞套非常嚴密佩戴情況下,WF-1000XM3才能達到最佳主動降噪效果。此時,即便是在室內環境使用,也可以感受到它的主動降噪對中低頻甚至人聲偏中頻部分的聲音有一定降噪效果,而索尼官方在WF-1000XM3的包裝里可是寫了主要對低頻降噪有效。而對周邊街道、公路傳來的輕微的低頻聲已經可以完全過濾。在普通辦公、家裡使用,感覺中低頻、低頻降噪已經很不錯,但是要和WH-1000XM3甚至MDR-1000X相比,對中低頻、中頻降噪強度還是有差距。
當然,大家想買主動降噪耳機還是更多需要在公交、地鐵或者出街使用。那麼WF-1000XM3的整體降噪水平就和頭戴式的WH-1000XM2、XM3有不小的差距了。首先,再次強調它對耳塞入耳部分塞的足夠緊有很高要求,稍微松一點,可能主動降噪80%的效果就沒了。足夠緊的情況下,WF-1000XM3對公交、地鐵等低頻的過濾還是很好,這套過濾的水準說不定是接近WI-1000X的[頸掛式]。和WH-1000XM3,或者降一個等級的WH-1000XM2相比,WF-1000XM3降噪確實如官方聲明寫的那樣,低頻部分為主,中頻部分就要差很遠了。
如果說,戴著WH-1000XM3聽到的只是汽車經過你面前前後50米極為細膩的輪胎走過馬路咻咻聲,那麼WF-1000XM3對胎噪的降噪幾乎只有10%左右,尤其是強度很大的噪音時。它不能讓你戴著耳機不聽音樂都覺得降噪很爽,但也比較乾淨的濾除了正常範圍內的發動機或震動的低頻聲。當強度很大時,低頻還是有一些殘留,比如坐在公交車上,或者十字路口公交車離你很近。但似乎公交車很多都換電動車了?也沒啥發動機低頻。只有一些震動和風噪胎噪混合的中低頻。
不過我們戴著耳機還是要聽音樂的,可以肯定的是WF-1000XM3主動降噪還是要比純被動降噪耳機強很多,會覺得背景環境的寧靜,例如對比前幾天測試的TRACK Air有很好的被動降噪。
關於環境聲音應用:這裡有必要談一下「環境聲音」在WF-1000XM3中的應用。環境聲可以理解為「主動拾噪」,因為戴著耳機尤其是聽音樂時會讓周圍的聲音被動隔離。從WF-1000XM3的設計預設方案來看,它更加註重使用耳機聽音樂時安全性和社交性考慮。比如在家坐著,也要開很大環境聲?還要關注語音。所以,大家使用主動降噪耳機時確實要注意出街使用時的安全。不過,由於WF-1000XM3主動降噪其實並不算很強大,安全問題可能更多時WH-1000XM3要考慮的。
與WF-SP900上環境聲相比,應該得益於高品質的內部信號處理性能以及拾音麥克風的品質,WF-1000XM3的環境聲收聽效果相比SP900,甚至相比頭戴式幾款感覺不那麼突兀了,挺真實。比如,我們在麥當勞點餐,專門試了試這個功能,好像除了高頻感覺比「裸耳」聽到的假了一些之外,其他整個環境的聲音強度分布和真實感很好,你很可能願意因此而更願意使用這個功能。而SP900的環境聲感覺是在給你播放一套另外的背景聲。
降噪表現小結:在這裡我們做一下主動降噪效果的小結。WF-1000XM3的主動降噪效果表現不錯,對不要特別大強度的低頻有很好的降噪效果,雖然和頂級的索尼1000X系列中的頭戴耳機還有差距,但比較接近,但在很高強度的噪音時有差距,感覺主要是被動降噪此時還是不夠給力。中頻以上部分已經不是WF-1000XM3的降噪能處理的信號,所以對於車輪胎噪之類降噪僅限於很小強度[例如距離200米甚至更遠一點距離,也不能完全濾除]。但對室內使用,其實對中低頻降噪效果還是要強於純被動隔離效果,當然低頻不用說。
電池續航、無線與主觀聽感等體驗
電池續航:電池續航方面,WF-1000XM3從第三方拆解可知耳機內使用了一顆200mWh的紐扣狀電池,而電池盒內配置了一顆2.59Wh的電池。官方標稱,在不打開降噪環境聲情況下,耳機可工作8小時,打開降噪可工作6小時。實際測試,6個小時不打開降噪2小時打開降噪,完成8小時工作,不過是在室內使用雜訊強度很低。使用200mWh的電池支持8小時續航,表現不錯。
索尼 SONY WF-1000XM3 藍牙真無線主動降噪入耳式耳機
電池電量指示以10%為一個步進,通過手機app可以分別顯示左右兩隻耳機的電量,並且可以以百分比顯示,這樣的功能之前只有AirPods可以實現。前五小時工作完成時顯示電量50%,電池在20%時會紅燈紅圖標提示,不會有10%檔位出現,似乎也不會有30%出現……顯示20%後,大概可工作1.5小時-2小時。比較有趣的是,我們從app內觀察到幾次左右聲道電量不同步,但大概不到15分鐘就可追平。比如,在6.5小時左右,右聲道先到20%,而左側還為40%,但不到15分鐘後兩者追平。通過幾次結果分析觀察,我們認為WF-1000XM3的左右聲道電量差恐怕也是我們測試過真無線耳機中最小的。
快充測試,官方標稱10分鐘充電可工作90分鐘[無降噪],由於我們一直在測15分鐘快充,所以這次也不例外。WF-1000XM3,15分鐘充電可以工作3.5小時即210分鐘,非常強大。
藍牙連接與穩定性:在「劇透」中我們說WF-1000XM3雙手遮擋會有斷線問題,這個問題無論是SBC還是AAC都影響不大。從第三方拆解來看WF-1000XM3似乎沒有使用和外殼貼合更緊密的LDS天線,還是LPC柔性電路板的設計。當然,這種雙手遮擋大部分情況只能驗證比較極限弱信號下的情況,有一定參考價值,但不絕對。從實際使用來看,WF-1000XM3兩邊同步和整個穩定性與目前高通QCC302x方案+LDS基本一致,保證在各種姿勢下兩邊不斷線在2019年新品中已經都做得不錯。但極限測試可不是沒有參考價值,比如,在室外走到有監控或者遇到輕微爆音的地方,你會發現此時可不是雙手遮擋斷線,而是單手遮擋就會輕微斷線。推測分析,在極限干擾下WF-1000XM3表現會強於非LDS方案的QCC302x,弱於LDS方案的QCC302x的真無線耳機。
索尼在藍牙多設備支持上一直有優良傳統,估計和要兼容自家的NFC有很大關係。索尼耳機的NFC在搭配自家產品時,具有「強佔」配對功能,哪怕你正在使用也可以被搶到新設備上。而WF-1000XM3在已經配對過的多個設備上切換時,也可以具有「強佔」功能。比如AB兩個設備都已經配對過耳機,A正在連接WF-1000XM3聽音樂,B可以強制連接耳機,不需要在A設備上做停止播放等操作。我個人是非常喜歡這種功能,但不知為何,似乎除了索尼好像沒人去做[蘋果其實是同樣功能更強大些,而BOSE是自己設備端的切換,其他家至少要停止播放才可切換]?
主觀聽感:在受限於真無線與LDAC不能共存的苛刻條件下,索尼家的真無線耳機音質能否進步?WF-1000XM3的音質表現如何呢?首先,因為沒有使用高通方案,所以aptX是沒有的。似乎從第一代WF-1000X和SP700之後,索尼有點害怕高通方案帶來的信號不穩定問題?比較新的WF-SP900、1000XM3都沒aptX,估計SP900也是非高通方案。值得慶幸的是,從絡達官方指標來看這顆晶元本身音頻部分支持24bit/96kHz,雖然在真無線下我們測試只能基於比較弱的AAC編解碼。
索尼 SONY WF-1000XM3 藍牙真無線主動降噪入耳式耳機
索尼WF-1000XM3的聲音風格和前不久測試的SP900有比較高的相似程度,索尼在真無線耳機上的風格和HIFI領域的耳機風格有挺大的差別,比如不太像流行的風格那樣追求濃郁的低頻,對高頻追求也不太極致[這個應該受限於藍牙編碼和擠牙膏心態]。但WF-1000XM3是一個動態明顯加強版本的SP900,高頻的素質提升也比較多。對比之前測評過音質很有代表性的TRACK Air和漫步者TWS5,WF-1000XM3在整體解析力上上了一個檔次。
大家應該注意到,我們雖然很喜歡TWS5和TRACK Air,但測試的所有真無線耳機中,很少提到聲音解析力的提升,尤其是高頻,而更多談到的是風格上的揚長避短。WF-1000XM3恐怕是現有真無線耳機中,揚聲器單元首次來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整體細節確實要比TRACK Air和TWS5好一個檔次。
WF-1000XM3高頻明亮,由於解析力的提升和偏亮、偏清淡的風格,讓它聽起來甚至有幾分飄逸,不知為何讓人想到了Aurvana Air,雖然這樣的高頻有些太亮了,但卻不煩人,因為它的質量有所提升,信息量大細節豐富,雖然也會在搭配一些大聲壓高頻或者質量比較低的音樂時顯得生硬,但仍要比SP900聲音鬆弛細膩,比TRACK Air的解析力更強。
中頻部分,人聲表現,WF-1000XM3要比SP900鬆弛了一些,解析力優勢帶來的正面效果比高頻更強,相比TWS5,TRACK Air讓人聲變得收斂柔和不那麼沖,而WF-1000XM3讓它的中頻動態比TRACK Air更好一點,解析力更上一個層次。在大動態表現下,索尼的風格聲音還是不夠厚實有力,雖然WF-1000XM3已經比SP900聲音力度強了不少,但還是要弱於TRACK Air和TWS5。
在低頻方面WF-1000XM3相對大動態或者說TWS5、TRACK Air那種誇張的動態,WF-1000XM3更注重解析力,對細節表現上明顯更好,但對力度的表現上則有些發木。對中低頻銜接方面顯得動態不足,聲音不夠厚實,但在低頻下潛方面則是穩定之中,故意追求偏軟但不松的索尼挺特別的低頻聽感。大致上說,索尼在Z7、1A等耳機上也有點追求這種味道。這樣的低頻對點到為止下潛較深的音樂會表現出更好的解析力,對快速大聲壓低頻會顯得力度稍顯不足。但無論如何,它在低頻解析力大部分情況下也同樣是更高級的。
室外使用和降噪等應用的影響:WF-1000XM3在室內使用表現、動態等和TRACK Air不相上下。但室外使用被動降噪的結構還是稍弱於TRACK Air,所以一定要選擇非常合適最好儘可能塞的緊的耳塞套,在大多數強度的出街雜訊下,WF-1000XM3打開降噪後會有低頻部分的補償,記住是打開「降噪」而不是其他20檔環境聲的任何一檔。只有降噪這檔音質最好,環境聲來到10檔以上時,不知為何,低頻會被比較明顯減弱,估計是為了你聽的清楚吧。高強度的雜訊,例如你在十字路口等紅燈和環境聲,都會讓WF-1000XM3的動態比較大幅度的下降,當然,這也許就是索尼設計耳機出街環境聲功能的初衷?安全比音質更重要吧。
總結
索尼WF-1000XM3的各方面表現還是令人滿意的,甚至對於已經有了1500元-2000元預算的用戶來說,WF-1000XM3是目前最具性價比的真無線耳機甚至沒有之一。
技術上說,WF-1000XM3的絡達方案在電源管理方面表現不錯,在小細節如左右能耗平衡、電量指示等方面優於目前市面上其他真無線耳機。真無線大多數情況下表現屬於很好的水平,極限情況稍稍弱於目前高通QCC30xx+LDS方案。音質表現來看,MTK絡達的這套方案在WF-1000XM3上不考慮降噪高負荷時表現,它的音質是不錯的。
主動降噪是大家關心的功能,雖然肯定不能指望它有WH-1000XM2的水平,甚至要比WI-1000X也會弱一些[不完全確定但基本確定,尤其是頻率範圍方面確定,請參考WI-1000X的測評],但在乘坐交通工具等類似中等以下強度降噪方面,對低頻的降噪效果還是不錯的。但注意,如果要保證效果,就不能讓入耳的耳塞套太舒服的戴著,而是要塞緊,被動隔離降噪差那麼一點,主動降噪效果會差非常多。我們可以看到,對WF-1000XM3用戶評價會出現兩個極端,這就是耳塞套選擇不合適的原因。從這點我們有理由相信,下一代的WF-1000X應該在後饋麥克風和人體工學外形方面做大的調整。
音質方面,WF-1000XM3從解析力來說已經做到我們測試過的真無線耳機中的最強,索尼無疑有這樣的技術儲備,只是藍牙技術方面瓶頸可能先不能解決,但揚聲器單元用到更好不是問題。但理論上鐵三角CKR7TW配置肯定有更高的技術含量,但調校似乎有點問題,或者根本沒有必要用獨立的DAC和耳放。
綜合來看,WF-1000XM3的惟一不足可能就是外形還是有點太大。而在其他技術實現和功能實現方面,WF-1000XM3都幾乎做到了現有產品的最好,1699元的售價對WF-1000XM3表現來說有不錯的性價比,Soomal給予WF-1000XM3耳機推薦評級。
※「史上最偉大的20部交響曲」排行榜 「襪子」
※萬魔 1MORE 三單元圈鐵藍牙無線耳機 圖集 「Soomal」
TAG:數碼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