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草能防糖尿病?千萬別著急實踐!營養專家幫你解讀怎麼回事
【范志紅註冊營養師 原創內容 歡迎轉發】
最近有人問,是不是吃素能讓人不得糖尿病?聽說有最新研究證實,吃草可防糖尿病……
我說:涉及飲食營養的科學新聞,一定得仔細看,可不能只讀標題哦。
原來,最近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發表了一篇文章[1],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對9項前瞻性流行病學研究進行了匯總分析,試圖找出不同膳食模式和糖尿病發病率之間的關聯性。
研究者對共計30餘萬成年人的膳食調查數據進行了分析。在這些流行病學研究中,都通過問卷調查來收集參與者們的飲食狀況。受訪者參與調查時的平均年齡在36~65歲之間,平均體重指數在23.0~26.7之間。
發現以植物食物為主的膳食模式,有利於降低2型糖尿病的風險,降低風險的幅度是23%。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那麼,這個研究是不是提示我們必須吃純素呢?
其實不是的。它只是提示我們不要吃過多的紅肉,而要把蔬果食物吃夠。
(不想看研究內容及分析的朋友,請看加粗字體,或直接翻到文章末尾看結論。)
一些研究當中,使用了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指數(plant-based dietary index),其中也包括了「不那麼健康的植物性食品」,
- 精製穀物(如大米白面及其製品),
- 澱粉食物(如土豆做成的薯條之類),
- 以及含糖食物(如糖果、各種甜食甜點、甜飲料等)。
於是研究者比較這個指數最低一組和最高一組的2型糖尿病風險差異。如果是一些比較已經定義過的植物性膳食模式的研究,則比較純素、半素(少量食用某些動物性食物)和普通雜食的疾病風險差異。
納入數據分析的9項研究中,
- 有5項研究是在美國做的,包括護士健康研究(NHS),護士健康研究II(NHS II),健康從業者跟蹤研究(HPFS),7日會教派健康研究(Adventist Health Studies [AHS])和7日會教派健康研究第二期(AHS-2)。有兩項是歐洲研究,「鹿特丹研究(Rotterdam Study)」和「阿提卡研究」(ATTICA Study)。
- 還有兩項研究是在亞洲人中進行的,即「新加坡華人健康研究(Singapore Chinese Health Study [SCHS])」和「慈濟健康研究」(Tzu Chi Health Study [TCHS])。
結果發現,總體而言,遵循植物性為主膳食模式較好的人,風險降低23%。那些果蔬、全谷、豆類、堅果攝入充足的人,風險可以降低30%。
其實,多吃紅肉促進2型糖尿病發生,這事並不新鮮了。近十年來的相關匯總研究結果已經有若干篇。特別是在美國所做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非常支持「多吃紅肉促進2型糖尿病」這個結論。而且西方研究還發現,吃植物性食品較多的人,果蔬攝入量較多的人,體重比較低,而避免體重過高,是降低2型糖尿病風險的重要措施。
研究發現,體重是一個影響2型糖尿病風險的中間因素。遵循以素食為主生活方式的人,體重通常會低一些。如果不考慮體重的影響,則以植物性為主膳食模式得分最高的一組,和最低的一組相比,2型糖尿病風險要低47%;但如果按同樣體重來比較,則風險只降低21%。
對於這項研究的結果,我認為不能拿來直接應用,更不能解讀為「吃草不容易患上糖尿病」。
有幾個方面的問題需要討論。
第一,動物性食品未必是多數中國人不健康和患糖尿病的原因。
這項研究所納入的,畢竟大部分是歐美的研究。在這些國家當中,平均的蛋白質攝入量比較高,有消費較多動物性食品的傳統,膳食中的B族維生素還有強化食品的保障,很少發生不足。國民整體上肌肉比較強健,體型比較壯。在這種情況下,肉類食物過多,果蔬食物不足,豆類、堅果較少,往往會成為膳食中的主要營養問題,增加植物性食品是有益的。
這項也研究發現,納入的各項研究結果存在一定差異,但總體而言,富含水果、蔬菜、豆類、全谷和堅果的植物性膳食模式與2型糖尿病風險降低的相關性更強,大約能降低30%的風險。這些類別的食物體現了植物性食物的健康意義所在。
然而在我國,情況就比較複雜了。有些人的飲食習慣已經和歐美國家同步,而另一些還是以澱粉類食物為主,動物蛋白質攝入不多的生活。特別是女性和老年人,這種情況非常多見。他們往往身體呈現虛胖狀態,肌肉鬆軟,血糖控制能力低下。
看看身邊人群就能發現,不吃肉的人患上糖尿病的情況並不罕見,甚至相當普遍。吃素也未必能夠讓體重下降。無論中國還是印度,僧尼還是居士,很多素食者也照樣胖,照樣得糖尿病,照樣膽固醇水平異常。
雖然此前「地球健康膳食模式」中認為每天18克紅肉和30克雞肉就能維持健康[2],但這項研究並沒有排除少量的動物性食品,沒有提倡純素,而且這種膳食模式要求攝入相當多的豆類、堅果、花生和全谷雜糧,並不是簡單吃點白米飯加點白菜豆腐就能維持健康的。
此前發表在《柳葉刀》上的研究表明,對中國居民而言,吃肉,喝奶,在各種增加死亡風險的影響因素中排到了30名之外,蛋類和魚類壓根沒有上榜。
相比之下,吃太多的鹽,太少的全谷雜糧,太少的水果,太少的豆類等,排名都要靠前得多[3]。由於中國人吃主食的數量大,膳食血糖負荷(glycemic load,GL)普遍較大,因此過多精白米面的影響可能比動物性食品的影響更大。
第二,適度的動物性食品有利於降低膳食的血糖反應。
多項研究證實,膳食血糖指數(glycemic index,GI)和血糖負荷對2型糖尿病的風險有影響[4]。在主食數量一定的前提下,只有兩個方式來降低膳食的血糖負荷:
- 一是降低澱粉類主食的血糖指數,
- 二是通過膳食搭配來降低餐後的血糖反應。
把部分精白米面主食換成全谷、雜豆,這是我經常提倡的控血糖飲食措施,也已經被世界各國的實踐所證實有利於預防2型糖尿病。同時,它也有利於預防肥胖、心腦血管疾病和腸癌,降低全因死亡率。
另一個措施,就是在膳食中加入較多的蔬菜,以及適量的動物性食品來搭配精白米面主食。
比如說,
- 饅頭的GI值是88,但饅頭夾醬牛肉則可以把GI值降低到49。
- 米飯的GI值是83,但米飯配肉絲炒芹菜可以降低到57,
- 米飯配魚可以降低到37[5]。
- 奶類也有類似作用,米飯配全脂奶可以降到48。
還有研究發現,如果用等熱量的去皮雞肉或奶類替代一部分高GI的碳水化合物食品,長期而言是有利於預防肥胖和糖尿病的[6]。
富含蛋白質的動物性食品可以促進GLP-1和GIP等胃腸激素產生,有利於胰島素及時發揮作用。所以,只吃米飯、麵條、饅頭加少量蔬菜的吃法,餐後血糖更不好控制。
少吃動物性食品,未必是中國人預防糖尿病的關鍵。
第三,動物性食品到底怎麼吃,吃哪種,也很重要。
的確,紅肉和各種加工肉類在攝入過多時對健康有害。不僅僅是其中的飽和脂肪和鐵的影響,近年來的研究發現紅肉類食物會影響腸道菌群,在發酵過程中產生氧化三甲胺、咪唑丙酸等有害物質,同時升高炎症反應。這些都是不利於糖尿病預防和全因死亡率下降的。
不過,紅肉的作用,還和食量和吃法有關。
就在今年年初,關於肉類烹調方法與糖尿病的研究,我也寫過相關的科普文章。
紅肉會促進糖尿病發生?這種吃法確實會!超重肥胖的人更加危險!
研究發現,沒有燒烤,加工溫度不過高的蒸煮肉,促進糖尿病的作用很小,而那些顏色焦黃甚至發黑的燒烤熏制烤制油炸肉類,促進糖尿病的作用就大得多了。
在既沒有讓人發胖,又沒有過度加熱的情況下,並未發現吃少量的肉會帶來健康危害。甚至有研究發現,白肉攝入量和全因死亡率負相關[7]。酸奶也被多項研究證實有利於預防糖尿病風險[8]。
所以,我個人對此的理解是這樣的:
1 如果原來吃魚肉海鮮太多,植物性食品不足,那麼減少動物性食品,替換成植物性食品,是有好處的。不僅有利於糖尿病,也有利於預防其他慢性疾病,降低全因死亡風險。
2 如果原來魚肉蛋奶都較少,以澱粉食物為主,那麼沒有必要降低動物性食品攝入量,甚至可以適度增加到中國居民膳食寶塔推薦的數量(平均每天肉40-75克,魚蝦類40-75克,奶300克,蛋1個)
3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所推薦的膳食結構,就是一種以植物性食品為主、動物性食品為輔的結構。其中穀類250-400克乾重(加水煮熟後重量還要大大增加),包括了全谷雜豆;蔬菜300-500克,水果200-350克,大豆堅果35克,遠遠多於魚肉蛋奶的總量。
4 植物性食品的好處,來自於全穀類、蔬菜、水果、豆類、堅果等,而不是來自於米飯饅頭麵條涼粉,更不是來自於餅乾點心、薯片鍋巴之類。
5 對於吃純素的人來說,必須切實增加以上食物種類,特別是全谷、豆類和堅果,因為它們對於供應足夠的蛋白質和微量元素十分重要。
6 要想預防2型糖尿病,該做的事情
- 不是把魚肉蛋奶排除出餐單,
- 而是避免過多的精白穀物,
- 遠離甜食點心甜飲料。
- 吃主食的時候,一定要多配合蔬菜和蛋白質食物,包括魚肉蛋奶。
這樣反而是有利於控制餐後血糖反應的,也有利於維持肌肉的血糖利用能力。
其實,這項研究所分析的受訪者數據中,即便是吃動物性食品最少的那一部分人,食譜中仍然含有少量的動物性食物。
研究者也認為,預防疾病的關鍵是吃到足夠的蔬果、全谷、豆類和堅果,絕對純素並不一定能帶來更多的健康益處。
如果家裡有糖尿病患者,或者糖尿病高危人士,不妨告訴他們,魚肉蛋奶都不吃的「清淡」未必能促進健康,適當加入一些動物蛋白質食物配合主食使用,更有利於維持好的血糖狀態。
主要參考文獻:
1. QIAN F, LIU G, HU F B,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Plant-Based Dietary Patterns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Association Between Plant-Based Dietary Patterns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Association Between Plant-Based Dietary Patterns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J]. JAMA Internal Medicine, 2019.
2. Willett W, Rockstr?m J, Loken B, et al. Food in the Anthropocene: the EAT–Lancet Commission on healthy diets from sustainable food systems[J]. The Lancet, 2019, 393(10170): 447-492.
3. Zhou M, Wang H, Zeng X, et al. Mortality, morbidity, and risk factors in China and its provinces, 1990–2017: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 The Lancet. June 24, 2019
4. Bhupathiraju S N, Tobias D K, Malik V S, et al. Glycemic index, glycemic load,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results from 3 large US cohorts and an updated meta-analysis[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14, 100(1): 218-232.
5. 楊月欣等主編,中國食物成分表(第二版),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6. Smith JD, Ludwig DS, Rimm EB, et al. Changes in intake of protein foods, carbohydrate amount and quality, and long-term weight change: results from 3 prospective cohorts. Am J Clin Nutr 2015, 101: 1216-1224
7. Etemadi A, Sinha R, Ward MH, et al. Mortality from different causes associated with meat, heme iron, nitrates, and nitrites in the NIH-AARP Diet and Health Study: population based cohort study. BMJ. 2017;357:j1957.
8. 鄭飛飛等. 乳製品攝入與糖尿病風險防控. 中國乳品工業,2014,42(6):34-37
歡迎關註:頭條號【范志紅註冊營養師】
第一時間get最實用的營養乾貨,和家人一起吃出健康。
范志紅
北京食品營養與人類健康高精尖創新中心崗位科學家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
中國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協會理事
中國科協聘營養科學傳播首席專家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博士
※抗性澱粉能幫助減肥?但小心營養不良!了解這5點吃對它
※吃涼粽子就能增加抗性澱粉嗎?營養專家:不要指望
TAG:范志紅註冊營養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