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棣繼承朱元璋一大創新,為何給明朝埋下禍根?

朱棣繼承朱元璋一大創新,為何給明朝埋下禍根?

向敬之

1

洪武十三年正月,朱元璋誅殺左丞相胡惟庸,同時宣布廢除中書省,一切軍政要務皆由皇帝獨裁。

這,意味著在中國封建社會延續了兩千多年的丞相制,被朱元璋終止了。

《明史·宰輔年表一》記載:「明太祖初壹海內,仍元制,設中書省,綜理機務。其官有丞相、平章、左右丞、參政,而吏、戶、禮、兵、刑、工六尚書為曹官。行之一紀,革中書省,歸其政於六部,遂設四輔官。」

「四輔官」,顧名思義,為輔政之官。洪武十三年九月丙午,朱元璋設置四輔官,告太廟,以王本、杜佑、龔敩為春官,杜敩、趙民望、吳源為夏官。另有秋官和冬官,由春官和夏官兼任。

四,不是四個人,而是四種職官。出任者,都是飽學儒家經典的士子,而非朝廷的政要。

對於「四輔官」的使命和職責,朱元璋以敕書的形式做了嚴格規定。《明太祖寶訓》卷三《任官》中記載:「昔之耕莘者為政,社稷永安。築岩者在朝,君仁民康。二臣繼出於殷商,致君六百年之大業。是賢者雖處同出異,其忠君濟民之道則一。朕政有未周,化有未洽,訪近臣而求士,故召爾等來朝,命為四輔官,兼太子賓客。位列公、侯、都督之次,必欲德合天人,均調四時,以臻至治,其敬慎之。」

朱棣繼承朱元璋一大創新,為何給明朝埋下禍根?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朱元璋畫像

四輔官入朝為官,為虛職,但朱元璋給了一個「太子賓客」的實銜。這大有漢初「商山四皓」之意。商山四皓,本為秦始皇七十博士中四人,各有職掌,後歸隱商山。漢高祖有意廢儲另立,呂后請張良出主意,找來了商山四皓輔佐太子劉盈,使劉邦改變了易儲的主意。

朱元璋設四輔官,無疑是表達了任用賢能但屬臨設的政治設想。

他要進行政治體制改革,集中皇權,而罷黜相權。

但是,起於庶民的儒士團隊,精通學問,但不諳政務,不能有效地幫助朱元璋理政安民。

於是,洪武十五年七月,朱元璋終止四輔官的任期。他探索四輔官計劃失敗了。

2

迫於工作的壓力,朱元璋沒有因為四輔官試驗的失敗,而停止探索新的輔政職官制度。

他開始設置殿閣大學士,備作顧問。洪武十五年,朱元璋仿宋制,置華蓋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諸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

大學士的品秩為正五品,而出任此職的人,原職和出身各有不同。華蓋殿大學士邵質為禮部尚書,這是朝堂之上、皇帝親率的要員。武英殿大學士吳伯宗為翰林院檢討,文淵閣大學士宋訥為翰林學士,而東閣大學士則是因一次奏對失旨降級的翰林院典籍吳沉,他們都是翰林院的中層幹部。文華殿大學士則是有民間學者鮑恂、余詮、張長年等出任,他們的職責為輔政開始監國理政的皇太子朱標。

這些大學士,只有顧問之任務,卻無參決之權力。

朱元璋如此做,目的就是皇帝獨操權柄,獨裁政務。他將此定為大明制度,寫進了祖訓,於二十八年,還敕諭群臣:「國家罷丞相,設府、部、院、寺以分理庶務,立法至為詳善。以後嗣君,其毋得議置丞相。臣下有奏請設立者,論以極刑。」(《明史·職官志一》)

建文帝即位後,不但遵守了太祖廢相祖訓,而且改大學士為學士。殿閣大學士也就成為了殿閣學士。

所以,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及建文帝四年,凡三十五年,我們在《明史·宰輔年表》中,只能看到洪武十三年正月胡惟庸被賜死前,有宰輔名單,爾後二十三年無宰輔一職。

朱棣繼承朱元璋一大創新,為何給明朝埋下禍根?

永樂帝朱棣

直至永樂元年八九月,成祖朱棣先後特簡黃淮、胡廣、楊榮、解縉、楊士奇、金幼孜、胡儼等翰林官,直文淵閣,參預機務。

《明史·職官志一》曰:「閣臣之預務自此始。」明朝內閣出爐了。

永樂二年四月,侍讀學士解縉晉學士兼右春坊大學士,成為了內閣首輔。

3

明朝的大學士,是皇帝的輔臣,但品級不高。然而,隨著皇帝的信任、倚重以及文官自身的經營,這些被安排在殿閣工作的皇帝秘書們,雖然只有五品官階,但一旦兼了六部尚書,或做了經筵講官、加了師傅保之類虛銜,那麼就非同一般了。

明朝大學士的官銜,多以某部尚書兼某殿閣大學士,尚書為本官,大學士為兼職。如著名的張居正,最初在隆慶元年以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入閣參與機務,同年四月又改任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雖然大學士只換了閣名,這是兼職,而本官則是吏部左侍郎改為了禮部尚書,官階進了一級,班次上前一步。

皇帝建置大學士做顧問,每遇大事情,皇帝專赴諸殿閣和大學士們商量,小事情則有大學士在條子上寫好送呈皇上審批,開啟了明清二朝的內閣制度。

隨著仁、宣二帝以降的皇帝懶政,而對內閣的過分倚重,部院主官入閣參決機務,兼理大學士,並被加以師傅保和經筵講官之類的榮譽,內閣大學士的地位被變相抬高,位極人臣。

然而時間久了,後來的皇帝常年累月地不去內閣,像嘉靖皇帝、萬曆皇帝,在位都是幾十年,但有二十多年不上朝,一切奏章、政務、軍機,都由大學士們票擬,即用一張小條子擬具意見,送皇帝斟酌。

尤其是首輔,獨掌票擬大權,如嘉靖帝時的嚴嵩,利用皇帝不視常朝,而獨專內閣大權二十年。

朱棣繼承朱元璋一大創新,為何給明朝埋下禍根?

《大明王朝1566》倪大紅版嚴嵩

而至萬曆初年,由於萬曆帝年幼,首輔張居正秉政十年,與司禮監馮保訂立攻守同盟,達到了威權震主、代行皇權的地步。

萬曆後期長達十餘年,內閣嚴重缺員,只有一兩人在閣,甚至出現了一個長期休病假,一個獨力主持政務。

內閣首輔,雖無丞相之名,卻行丞相之權。不僅大學士們把自己當成了丞相,而且皇帝也在潛意識裡把大學士當做了丞相。這是千年相權制度留下的影響,而不是朱元璋廢相所能抹去。

像明武宗暴卒,無子嗣即位,首輔楊廷和力挺藩王朱厚熜成為嘉靖帝。可見,內閣大學士已有皇位繼承人的建議權。而在萬曆朝,鬧騰了二十多年的國本之爭,雖然內閣換了不少大學士,但最後還是以萬曆帝的承認既定太子,而宣告內閣捍衛國本、反對易儲的勝利。

票擬本章,始於明朝正統年間,是內閣文官協助皇帝處理國家事務的基本形式,也是其權力之所在。《明史?職官一》記載:大學士「掌獻替可否,奉陳規誨,點檢題奏,票擬批答,以平允庶政。」

內閣票擬,皇帝硃批。如果皇帝不批,改由親信太監批紅,那麼朝廷也就越來越亂。

太監專權亂政,內閣專權亦亂政。至晚明崇禎朝,內閣權力幾乎到了威脅皇帝的地步。

崇禎初年懲治閹黨案後,此消彼長的內閣首輔攬權擅政,越發制約甚至威脅到皇帝的絕對權威。李自成進入山西後,有大臣建議崇禎南遷,就是因為以首輔大學士陳演為首的文官們不答應,結果一拖再拖、一敗再敗。李自成打到京師城下,向崇禎帝提出和談,索銀一百萬兩和讓他在西北自立成王,但因繼任首輔大學士魏德藻的不同意,造成明朝滅亡不可逆轉的命運。

閣臣掣肘皇權,導致了崇禎在位十七年,竟然更換了十九任內閣首輔、五十多個大學士。其中有忠臣,有能臣,有庸臣,更多的如周延儒、薛國觀、陳演、魏德藻之類的奸臣。

所以,崇禎帝在上吊前哀鳴「文臣個個可殺」,也是一句大實話。

但,崇禎帝的性格缺陷,導致了他有帝王抱負,卻無英主眼光。

明朝內閣的權力越來越大,出現了左右朝政、制衡皇帝的局面,引起了清朝統治者的警醒。清初順治朝設置內閣,大學士連票擬要務的權力都沒有,雖然後來有過改變,也出現了索額圖、明珠這樣的權臣,但皇帝還是不斷組建新的特殊權力中樞,如康熙朝的南書房、雍正朝的軍機處,都是在限制內閣的權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以禮觀書 的精彩文章:

如果崇禎不殺袁崇煥,明朝還能延續多久?
多爾袞沒做1天皇帝,為何做了60天清成宗?

TAG:以禮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