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反應了怎麼辦?掌握這些常識玩轉美麗高原
正值暑期,想必不少人都安排了出遊計劃,尋找著詩和遠方的有志青年,享受著放飛自我的驢友團隊都在追尋著一場戶外狂歡。大學生Chioe自從看完《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後,就期待著暑假打卡世界最後一片凈土——稻城亞丁。然而,到目的地兩天後,Chioe就在社交平台發了躺在醫院輸液、吸著氧氣的憔悴自拍照,感慨親身體會了這個有「身體在地獄,眼睛在天堂」之譽的網紅聖地。造成不適的原因是Chioe乘飛機到稻城亞丁的第二天就出現了嚴重的高原反應。什麼是高原反應?有哪些臨床表現呢?下面我們一一探究。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高原反應(Acute mountain sickness),是指在高海拔地區因為氣壓降低和氧氣濃度減少而出現的急性病理反應。人體急速進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暴露於低壓低氧環境後產生的各種不適,是高原地區獨有的常見病。臨床表現以輕型患者為常見,癥狀主要包括:難以入睡、頭昏頭暈、疲勞、頭痛、食慾減退、噁心嘔吐、心跳加速、呼吸困難等。重型患者出現的癥狀包括:皮膚髮紺、胸部緊迫感、思維混亂、咳嗽、咯血、意識水平下降或社會功能降低、面色蒼白、不能走直線甚至無法行走、靜息狀態下呼吸困難、肺水腫、死亡等。
產生高原反應的原因有哪些?
高原反應的發病與海拔高度、上山速度、停留時間以及體質等有關,缺氧是導致機體發生高原反應的主要原因,因為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氧分壓逐漸降低。 同時,一些人為可控因素,如上山速度、停留時間、體質問題也是引起高原反應的潛在因素。一般體質好的人相比於體質差的人,不易發生高原反應,如果行程不是很緊張,可以緩慢上山,讓機體逐漸適應海拔的變化。如果感覺身體出現了不適癥狀,並且逐漸加重,則可以轉移至低海拔地區進行調整治療。
高原反應治療基本原則是早期診斷,以免發展為嚴重高原病。輕型病人無特殊治療,多數人在12h~36h內獲得充分習服後,癥狀可自然減輕或消失。但是對癥狀持續甚至惡化者需要酌情處理,其治療原則是:
1.休息。休息是重要的治療措施,過度活動會增加氧耗量,降低血氧飽和度,加重癥狀。
2.吸氧。 吸氧對治療高原病很重要,但對應對急性高原病的效果比預期的要小。間斷性小量吸氧有可能延緩機體高原的習服過程。故原則上輕、中型高原反應病人不宜吸氧,但對特別重者夜間可低流量吸氧,一般每分鐘1L~2L為宜。
3.鎮靜和止痛。對於精神緊張、煩躁不安、心動過速者可酌情使用鎮靜劑。一般可選地西泮(安定)、氯丙嗪口服,頭痛是最常見癥狀,嚴重者可口服對乙醯氨基酚、阿司匹林。噁心嘔吐者可選用普魯氯哌嗪、異丙嗪。
如何預防高原反應?上高原前,以下五事項要了解:
1.進入高山前應對心理和體質進行適應性鍛煉。
2.初入高山者,如需進4000m以上高原時,一般應在2500m~3000m處停留2~3天,每天上升的速度不宜超過600m~900m,儘早識別高原反應癥狀。
3.到達高原後,頭兩天避免飲酒和服用鎮靜催眠葯,避免重體力活動,輕度活動可促使習服。
4.避免寒冷防凍,注意保溫,上山前使用乙醯唑胺、地塞米松、刺五加、復方党參、舒必利等葯對預防和減輕急性高原病的癥狀可能有效。
5.有器質性疾病、嚴重神經衰弱或呼吸道感染患者,不宜進入高原地區。
※為什麼我們會說「上」廁所「下」廚房呢?原因你絕對想不到
※好氣哦!憑什麼很多男生的腿比女生的還細?而且還是天生的
TAG:科普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