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為何日本國內的「小孩房大叔」激增?

為何日本國內的「小孩房大叔」激增?

為何日本國內的「小孩房大叔」激增?

最近日本興起的自造詞「小孩房大叔」引發了眾多網友的熱議。所謂「小孩房大叔」是指工作後仍住在父母家裡的中年單身男子,包含了一定的諷刺意味。

那麼,隨著「小孩房大叔」人群的激增,這是否會影響日本發展呢?

在日生基礎研究所的天野馨南子女士新著的《用數據解讀〈終身不婚社會〉》一書中,便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解說。

如今,日本的「不婚主義」漸成常態,終身不婚率(即50歲時還未結婚的人群比例)更是飆升不停。

據2015年日本人口調查,每4名日本男子中便有1人「50歲時還未結婚」,而在同等條件下女性的未婚比率則為七分之一,從這段數據中可以看出男女差異甚大。

而在1990年,男女性的未婚比率分別是十八分之一和二十三分之一,二者差距並不明顯。

為何會出現如此大的差距呢?為什麼不結婚的男性越來越多呢?長此以往下去,「小孩房大叔」會不會也越來越多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點一點剖析,為大家解答。

■是不想結婚,還是不能結婚?

相較於女性,男性的未婚率會更高些。10年前流行起的「草食系男子」,對結婚不感興趣的「不婚主義者」的男性雖不在少數,但抱有這樣想法的人似乎也不少。

但是,在對18~34歲的年輕男女做興趣調查時,截至2015年有結婚意願的年輕男女所佔比達90%。事實上,在過去30年間,這個比率並未有太大變化。

從調查結果中我們也了解到,激增的人群可能不是「不結婚」,而是「結不了婚」。還有不少人認為原因出在「長期經濟蕭條」上。

提起「結婚育子」,人們腦中最先浮現的就是「花錢」,那現實情況又是如何的呢?

■「沒錢」不是問題的原因!

2014年民營專家集團進行的民意調查中有這樣一則提問,「你認為終身不婚率攀升不停的原因是什麼?」在回答者(包含已婚人士)中 ,大多數人都認為是「工作環境(收入)不好」,也就是說「因為沒錢,所以結不了婚」這樣觀念早已深入人心。

可是,調查數據卻另有玄機。在關於「維持結婚生活的最低家庭年收入」的這一問題中,調查對象轉移到了20~50歲的未婚男女或已婚男女,結果卻出乎意料。

認為最低家庭年收入需要「超過400萬日元(約26萬元)」的未婚人士佔66.1%,已婚人士佔48.6%。由此可以看出「未婚人士比已婚人士對最低家庭年收入的要求更高些」。

相較已婚男女,未婚男女更看重「結婚後的高收入」,如此以來他們或許就會感到焦慮。此外,遭受單方面施壓,被要求「男性收入必須支撐起一個家庭的支出」的人會更容易焦慮。

在日本,雙職家庭越來越多。據厚生勞動省的調查,孩子在29歲以下的家庭中「平均從業員」有1.43人。簡單來說,就是夫妻二人不再單單是一人工作,另一位也外出工作補貼家用的家庭也不少。

也就是說,不是所有家庭都是依靠男性收入為生的。隨著專職主婦(夫)的逐漸減少,有雙職想法的家庭可能也會越來越多。順帶一提,在2017年日本國民生活基礎調查中,70%的18歲以下的孩子和60%的6歲以下的孩子的母親都有職業工作。

那麼,為何在「不能結婚」的人群中,男性的比例更大呢?

這需要從以下幾點進行分析。

第一點是相較於女性,男性對待「婚姻生活」更加冷靜些,而女性則是早早就做了準備。

2015年日本人口調查顯示,20~24歲中有近90%的女性沒有結婚,25~29歲中的未婚率達60%,在30~34歲時未婚率縮小至30%左右。而30~34歲的男性則是有近半數還處於未婚狀態。

第二點是「年齡差」的問題。

大多數人都認為「男性不需要懷孕生小孩,就算推遲結婚也沒問題」,但是根據事實統計,「第一婚夫妻二人的年齡差超過7歲」的家庭僅佔全體的10%左右。也就是說,35~39歲的男子和20歲左右的女子結婚或許還有希望,而40歲左右的男子和30~34歲的女子結婚的僅佔10%,可以說是十分「稀少」了。

當然,可能性也不是零,只是特別少見。男性若執著於年輕女性,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結婚的概率就更低了。

■「再婚男性」在女性群體的受歡迎程度,是否會導致「剩男」出現?

第三點是由女性緣爆棚的男性引起的「獨佔」。因男女未婚比率的差異,出現一夫多妻制自然是情理之中。可當一位男性同時有多位妻子時,「剩男」這類群體就出現了。

在日本法律中並不承認一夫多妻制。可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位男性是可以和初次結婚的女性多次結婚的。這類受女性歡迎的男性被稱為「人氣再婚男」,他們不斷和初次結婚的女性結婚就會導致未婚男女的人數差異越拉越大。

在此又不得不提起之前說過的「小孩房大叔」。「小孩房大叔」是在網路上的俗語,廣義是指「工作後不離開父母,仍住在兒時的房間的未婚中南男子。」

雖然也有「小孩房大媽」,但似乎網路上對「小孩房大叔」的抨擊會更多些,網上也有不少發聲道其中的不公平。但說歸說,如今未婚男性人數已經遠超未婚女性已成了事實。從客觀上來看,比起「小孩房大媽」,人們可能更難忍受「小孩房大叔」的存在。

孩子始終無法脫離老家獨立起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和父母同居的好處「多多」。例如,孩子工作後仍和父母住在一起,共三人,按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計算方法,一人生活需要開銷的100萬日元(約6.6萬元)只需58萬日元(約3.8萬元)就能解決。

再加上能拿退休金的爺爺奶奶,共五人生活的話,每人的開銷只有45萬日元(約2.9萬元)。因此比起一個人生活,和父母住的性價比會更高些。

除了經濟方面的優勢,餐費或打掃、鄰里交往等都可以交給父母解決,對孩子來說這其中的好處自然不少。但是,因「結婚後在家就會有諸多不便」,大多男女結婚後都會選擇「搬離老家」。

■母親對兒子扭曲的「愛」是元兇!?

此外,在2016年進行的興趣問卷調查中,父母對子女「何時結婚」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其中,希望子女在「25~29歲前」結婚的父親最多;而母親則是希望女兒在「25~29歲前」結婚,兒子在「30~34歲前」結婚(佔40%左右,排名第一)。

但之前我們也提到過,30~34歲中和同年代結婚的未婚女性只有30%左右。那麼,將年輕女性和結婚年齡差考慮進去時,以第一婚為目標的男性在婚姻上的出現年齡差的形勢更為嚴峻。

造成「小孩房大叔」的元兇之一便是母親的思想意識,她們固執的認為「男子結婚晚於女子也沒什麼關係」,在數據中就能表現出這點。

還有一部分原因是「最近的孩子因父母的溺愛,無法脫離父母的保護」,但事實上孩子的獨立意識相較從前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日本通 的精彩文章:

這部日劇里的「怪癖」,多少人中槍了?
傑尼斯壓倒性經營能力背後的商業模式大解析

TAG:日本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