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恆偉 - 亘古一秘——奔豚症
講者簡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愛新覺羅·恆偉
1962年生人。畢業於長春中醫藥大學,深師經方研究會終身榮譽會長,全國著名中醫學家張大昌先生再傳弟子,中醫學家衣之鏢先生入室弟子。恆偉老師培養弟子18人,其中多數為研究生學歷。多年來,恆氏一門一直致力於深入挖掘孫真人和深僧師的學術精華,在治療婦科疑難病、內傷雜病、疑難怪病等方面療效顯著。
中醫家推薦
奔豚一證,眾說紛紜。廣博慧識如秦伯未先生者,亦只概陳其症,而未細究其理。今有愛新覺羅氏恆公發微探源,承秦先生未盡述之意,援《內經》、《千金》、《諸病源候》、《四聖心源》等聖典,闡明奔豚病因病機,並補充治法方葯以為示法,亘古一秘由此揭露,功莫大焉!讀者慧心自得。
錄音原文翻譯稿:
一、緣起
何為奔豚症?奔豚症為古病名,又稱奔豚氣,見《靈樞》、《難經》、《金匱要略》等。歷代醫家對奔豚症的病機論述均不盡相同,可謂各執一詞。二十世紀中葉,著名中醫學家秦伯未先生在《謙齋醫學講稿》中說,「奔豚有兩種,一種是腎臟寒水之氣上逆,臍下跳動,有氣從小腹上至心,心悸不寧……,另一種是肝臟氣火上逆,癥狀較為危急,氣從少腹上沖咽喉,使人窒塞欲死」,但是秦先生沒進一步釋義病因病機,也沒有醫案。因此奔豚症可謂亘古一秘,無人能盡釋其義。今愚不揣淺陋,略述於下……
二、奔豚症與沖脈病變
奔豚為五積之一、屬腎之積。《諸病源候論》曰:「病有積有聚,何以別之?答曰:積者,陰氣也;聚者,陽氣也。」故所謂腎積,必為寒水!
《諸病源候論》認為,奔豚為「虛勞則腎氣不足,傷於沖脈。」
何為沖脈?《靈樞》曰:「沖任皆起於胞中……」,《素問·骨空論》曰:「沖脈者,起於氣街,並少陰之經,俠臍上行,至胸中而散」,《難經》:「沖脈者,起於氣沖,並足陽明之經,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
而奔豚之症,沖病最為明顯。沖病有何臨床表現?《難經》曰:「沖脈為病,逆氣而里急」,李東垣曰:「凡逆氣上沖,或兼里急,或躁熱,皆沖脈逆也」,《舉痛論》曰:「寒氣客於沖脈,沖脈起於關元隨腹直上,寒氣容則脈不通,脈不通則氣因之,故喘動(指腹像喘息樣)應手」。
三、《黃帝內經》對奔豚症的闡釋
目前對於奔豚症最早的闡述當首推《黃帝內經》。
《素問·玉機真藏論》曰:五臟受氣於其所生,傳之於其所勝,氣舍於其所生,死於其所不勝。病之且(將)死,必先傳行至其所不勝,病乃死。此言氣之逆行也,故死。
肝受氣於心,傳之於脾,氣舍於腎,至肺而死。心受氣於脾,傳之於肺,氣舍於肝,至腎而死。脾受氣於肺,傳之於腎,氣舍於心,至肝而死。肺受氣於腎,傳之於肝,氣舍於脾,至心而死。腎受氣於肝,傳之於心,氣舍於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
黃帝曰:五臟相通,移皆有次,五臟有病,則各傳其所勝,不治。
偉哉《黃帝內經》!然此為道也,但就奔豚而言,仍不能盡釋其理,令後世不得盡其解。
四、《四聖心源》對奔豚症的論述
就目前所能找到的文獻中,清代醫家黃元御先生對奔豚症的論述可謂最全面。
《四聖心源·奔豚根原》云:土敗胃逆,(君相)二火不降,寒水漸冱,陰氣凝聚……水邪即聚,逢郁則發,奔騰逆上,勢如驚豚,腹協心胸諸病皆作,氣沖咽喉,七竅火發,危困欲死,不可支也。及其氣衰而還,諸證乃止。病勢之凶,無如此甚。
然積則水邪而發則木氣。其未發也,心下先悸,至其將發,則臍下悸作。以水寒木郁,則生振搖,枝葉不寧,則悸在心下,根本不安,則悸在臍間,臍上悸生者,是風木根搖,故發奔豚。
仲景『霍亂』:若臍上築者,腎氣動也。腎氣者,風木搖撼之根,而論其發作,實是木邪。木邪一發,寒水上凌……
悸者,風木之郁沖,驚者,相火之浮宕。火不勝水,五行之常,所恃者,子土溫燥,制伏陰邪,培植陽根,蟄於坎府,根本不拔,則膽壯而神謐。土濕陽衰,不能降蟄相火,陽根泄露,飄越無依,寒水下凝,陰邪無制,巨寇在側,而身臨敗地,故動惕慌懸,迄無寧宇。凡驚悸一生,即為奔豚欲發之兆,不可忽也。
關於奔豚症的病因病機,黃先生講的最為全面,但真的說清楚了么?愚認為並不盡然!
五、奔豚症之明理者
《諸病源候論》曰:「虛勞則腎氣不足、傷於沖脈。」 虛勞傷及腎,這是涉及先後天的問題!也是奔豚發病的根本原因。
愚偶讀《千金方·腎臟脈論第一》,見其云:「腎之積名曰奔豚,發於少腹,上至心下,如豚奔走之狀,上下無時。久久不愈,病喘逆,骨痿少氣。以夏丙丁日得之,何也?脾病傳腎,腎當傳心,心適以夏王(通旺),王者不受邪,腎復欲還脾,脾不肯受 ,因留結為積,故知奔豚,以夏得之。」拍案稱絕!千古以來,唯孫真人洞釋《內經》之真旨矣!
「心旺不受邪(受邪則心水症,參見劉渡舟先生《水證論》),腎復欲還脾,脾不肯受,因留結為積。」至此,奔豚症真正的病因病機盡釋矣!
六、再釋奔豚症
關於奔豚之臨床表現,近賢秦伯未先生是如是描述的:「奔豚有兩種,一種(A症)是腎臟寒水之氣上逆,臍下跳動,有氣從小腹上至心,心悸不寧……;另一種(B症)是肝臟氣火上逆,癥狀較為危急,氣從少腹上沖咽喉,使人窒塞欲死。」秦先生是臨床大家,經多識廣,所述信然!
所謂腎積,積的一定是寒水,即無陽統攝之廢水,逢郁則發,乃肝木怒而疏泄。因沖屬厥陰,又附少陰、陽明,厥陰鬱則怒而疏泄而上沖,借少陰經挾寒水上逆至陽明胃。秦先生所言A症乃挾中焦水飲上沖而吐,B症乃肝木郁而化熱,沖氣至喉而止(參見所附咽喉解)。具體如下:
A症:胃挾中焦水飲循經上逆,則吐矣。胃屬腑,飲則胃寒,腑寒則氣通而食塞。吐則水不凌心,則安。
B症:肝鬱而化火,循經上逆至咽。肝屬臟,臟熱則咽閉而氣塞,肝臟氣火上逆。氣從少腹上沖咽喉(挾少陰之寒水上逆,咽閉則水氣凌心)使人窒塞欲死,癥狀較為危急。
【附】:咽喉解:
1、《內經》曰:「咽主地氣,地氣通於嗌」,又曰:「喉主天氣,天氣通於肺」
2、《四聖心源》曰:「咽喉者,陰陽升降之路…咽為六腑之通衢,喉為五臟之總門…六腑陽也,而陽中有陰則氣降,故濁陰由咽而下達,五臟陰也,而陰中有陽則氣升,故清陽自喉而上騰。蓋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不藏則下行,是天氣之降也;五臟者,藏精氣而不泄,不泄則上行,地氣之升也。地氣不升則喉病,喉病者,氣塞而食通;天氣不降則咽病,咽病者,氣通而食塞。」
【愚評】:地氣(清陽自喉而上騰)不升喉病(五臟之總門)……氣塞而食通;天氣(濁陰由咽而下達)不降咽病(六腑之通衢)……氣通而食塞。
3、《內經·奇病論》曰:「夫肝者……咽為之使……」
【愚評】:咽與肝相關聯。
4、《千金方·七竅病》云:「喉嚨者,脾胃之候。若臟熱,喉則腫塞,神氣不通。咽門者,肝膽之候。若臟熱,咽門則閉而氣塞,若腑寒,咽門則破而聲嘶。」
【愚評】:臟(肝)熱……神氣不通,符合秦伯未先生奔豚A症病因病機。臟(肝)熱則咽門閉而氣塞,符合秦伯未先生奔豚B症病因病機。至此奔豚症大白於天下矣。
七、奔豚症的治法
A症:深師大建中湯去附子,加吳茱萸15,苓澤各30。
B症:深師大建中湯去附子,加吳茱萸15,苓澤各30,加山萸肉60或加黃芩。再加山萸肉者,收斂上熱而且防止氣脫故。
【附】
案一:女66歲,二十多歲即氣沖而嘔,A症一診而愈。隨訪五年未發。
案二:女60多歲,犯則氣塞,心悸欲死,B症一診而愈。
【重要提示】上述之沖脈皆為外浮部分!
聲明:
· 本文章為愛新覺羅·恆偉老師投稿,授權於中醫家獨家發布。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
· 歡迎投稿:bianjibu@zhongyijia.com.cn
搜索「中醫家"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註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葉天士的「朱南陽法」
※來稿 | 從病例談「譚門正骨,至簡至效」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