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呼喚學術期刊新作為
當今時代是學術大融合的時代,故步自封搞學術必然會阻礙學術的傳播、交流與創新。學術研究新思維是在借鑒汲取世界優秀文明成果的基礎上,用中國的理論研究和話語體系解讀中國實踐,在國際上發出「中國聲音」,表明「學術態度」。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5月17日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以下簡稱「『5·17』重要講話」),指出要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明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地位、價值及其使命擔當,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提出了中國思路,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作為哲學社會科學成果傳播的重要載體與平台,學術期刊肩負著傳播優秀學術成果、助力實現中華民族文化復興的重要歷史責任和使命。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術期刊要有新作為,要勇於與時代同行,敢於發時代先聲,善於為時代明德,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加油助力。
展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習近平總書記在「5·17」重要講話中指出,「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即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展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首先是在指導思想上堅持馬克思主義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不動搖。同時,要體現繼承性、民族性、原創性、時代性、系統性和專業性的總特點。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給予準確定位和高度重視。作為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的傳播媒介,學術期刊更應該在加快構建「三大體系」過程中,為展現哲學社會科學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貢獻力量。
首先,學術期刊應旗幟鮮明講政治,忠誠擔當幹事業。意識形態問題是大問題,它不僅是學術期刊的工作底線、紅線,更是學術期刊得以生存發展的生命線。學術期刊應時刻保持警醒,牢固堅守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在思想上行動上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其次,學術期刊的選題策劃應注重整體性、創新性與前瞻性。學術期刊的選題策劃是追蹤學術動態、反映學術動向、甄選學術成果的系列學術活動,必須要慎重處理。整體性,不僅要考慮學術期刊的具體欄目設置,而且要考慮刊物的整體結構與設計。創新性,不僅要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文章學術觀點的新穎性,而且要考察學術觀點的可延伸性、可討論性。前瞻性,不僅要善於發現處於萌芽狀態的學術問題,而且要對已有的學術問題能否成為學術熱點做出預測。
最後,學術期刊應以繼承性、民族性、原創性、時代性、系統性和專業性為選稿標準。學術期刊選稿標準在一定程度上對學術研究具有導向作用。因此,學術期刊選稿要順應時代潮流,崇敬學術、敬畏學術,推崇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理論觀點,鼓勵學術研究勇於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在已有學術思想中汲取營養、推陳出新。
傳達國家民族的思維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質
習近平總書記在「5·17」重要講話中指出,哲學社會科學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其發展水平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思維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質,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學術期刊作為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闡發學問、發表學術成果的平台,更應該在傳達國家民族的思維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質方面有所作為。
首先,學術期刊要在支持學術創新上有所作為,展現新時代學術研究新思維。當今時代是學術大融合的時代,故步自封搞學術必然會阻礙學術的傳播、交流與創新。學術研究新思維是在借鑒汲取世界優秀文明成果的基礎上,用中國的理論研究和話語體系解讀中國實踐,在國際上發出「中國聲音」,表明「學術態度」。學術期刊理應通過刊發高質量、有創新性的文章,成為傳播「中國聲音」,闡明「學術態度」的窗口,讓世界看到中國的學術形象。其次,學術期刊要在凈化學術風氣上有所作為,塑造新時代學術研究新風貌。學術期刊肩負著承載學術思想、傳播學術成果、積澱先進文化的重任,因此學術期刊要有強烈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堅守學術底線,規範學術道德,弘揚學術正能量。學術期刊是抵制學術不端行為的最後一道防線,一定要嚴守防線,拒絕學術造假、抄襲、剽竊,一經發現,嚴肅處理,讓造假者為其行為「高價買單」。同時,要盡全力凈化學術風氣,營造公平、公正的學術環境,讓踏踏實實做學問的研究者有陣地發聲。
最後,學術期刊要在打造公開透明的審稿制度上有所作為,引領新時代學術研究新風尚。公開透明的審稿制度不僅是學術期刊走向成熟的重要標誌,更是鑒別學術成果優劣的有效手段。目前雖然金錢稿、關係稿、人情稿情況得到一定遏制,但仍未完全清除。一方面,學術期刊編輯要堅守知識分子的氣節和操守,不盲從、不依附、不恭維,選出貨真質高的文稿;另一方面,學術期刊要積極推進審稿模式改革,推動審稿制度革新,運用現代科學技術讓審稿「行進在陽光下」。
注重編輯隊伍的學術專業性、知識廣博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5·17」重要講話中明確指出,不斷推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和創新,努力構建一個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這就要求我們在增強文化自信、打造中國學派、提升學術品質上下功夫。
縱觀近代以來學術發展史,一門學科、一種學術理論出現並為人們所接受,往往離不開學術刊物等傳播平台。從這個角度來看,學術刊物等傳播平台是新觀點、新學術、新理論得以誕生和發展的「搖籃」。而如何讓新觀點、新學術、新理論從眾多觀點、理論中脫穎而出,並發展成為中國學說,則有賴於學術期刊編輯的專業素養和學術眼光。因此,在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的關鍵時刻,學術期刊要注重培養編輯隊伍的學術專業性、知識廣博性。一方面,學術期刊的學術性極強,對編輯精確把握學術文章的能力要求極高,編輯只有達到某個學科或領域應有的知識體系要求,才能用質疑的、批判的眼光審讀稿件,既能做到不盲目、不盲從,又能對論點的正確性、論證的合理性、論據的準確性進行合理質疑;既要彌補文稿的論證缺陷,又要避免稿件夸夸其談、華而不實。質疑性思維、批判意識不同於吹毛求疵,更不是對作者苛刻,而是編輯在運用專業知識充分把握文稿的基礎上,在與作者進行充分交流、討論之後,提出精準的修改意見。編輯的專業素養,不僅能提升刊物的整體學術品位,更有利於提升刊物的影響力和公信力。另一方面,學術期刊的欄目設置多、涉及學科種類廣,編輯只有在具有廣博的文化儲備的基礎上,才能在面對相關學科或跨學科研究成果時,作出初步判斷,分辨出學術品位高、創新性強的文稿,不至於錯失優質稿件。
新時代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時間緊、任務重,不僅需要全體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者共同努力,而且需要學術期刊、學術出版等傳播平台積极參与。學術期刊作為展示學術成果的重要載體,承載著學術傳播、學術建設的學術責任和文化使命。因此,學術期刊不僅要加強自身品質、品牌建設,積極展現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更要在支持學術創新、整頓學術風氣和強化制度建設上下大功夫,向世界傳達我們國家民族的思維能力、精神風貌、道德風尚。不斷提升學術期刊的學術公信力、學術影響力以及輿論引導力,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提升文化軟實力貢獻力量。
(作者單位:河南省社會科學院中原文化研究雜誌社)
※科技倫理引導科技良性發展
※「七年之諾」:蘭考正走向全面小康幸福路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