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聖」張旭與他的顛峰之篇《古詩四帖》
藝術博物館 | 美術展覽 | 文創 | 公共教育 | 綜合服務
張旭,字伯高,
又字季明。
史料記載其性情奇逸,
因為醉酒而舉止奇特,
書法藝術風貌有狂放不羈的一面,
故多稱其「張顛」,
又與狂草書僧懷素合成「顛張醉素」。
張旭畫像
關於張旭的稱謂史料記載有很多,
如張旭曾任「右率府金吾長史」之職,
故在顏真卿所撰
《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一文中稱其為
「張長史」、「長史」。
張旭性情放縱,經常飲酒,
在韓愈的詩中被稱為「飲中八仙」之一,
與李白,賀知章等人齊名。
張旭詩文俊秀,
與賀知章,包融,
張若虛並稱為「吳中四士」。
此外,張旭因其狂草書法,
是盛唐草書氣象的代表,
被後人冠以「草聖」的美譽,
唐文宗時期皇帝下詔,
將「裴旻劍舞」「李白歌詩」
「張旭草書」一併稱為「唐代三絕」。
據史料記載,
張旭非常擅長洞悉萬物,
在自然規律中摸索用筆之法,
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
融合個人情感,
將草書藝術推上巔峰。
他最具代表性的傳世作品;
當屬《古詩四帖》,
《古詩四帖》,前兩首書寫的是梁·庚信的《步虛詞》,後兩首是謝靈運的《王子晉贊》和《岩下一老公和四五少年贊》,也是張旭唯一傳世墨跡。全詩共計188個字,落筆一氣呵成,用筆肥厚,字勢橫壯,人稱「伏如虎卧、起如龍跳、頓如山勢、推如泉流」。
他的《古詩四帖》通篇筆畫豐滿,
絕無纖弱浮滑之筆。
行文跌宕起伏,動靜交錯,
滿紙如雲煙繚繞,
實乃草書顛峰之篇。
《古詩四帖》是歷代文人墨客臨池學書,
極其珍貴的實物資料,
也是張旭唯一流傳於世的墨跡。
原藏清宮府內,
後由溥儀帶出到吉林被解放軍俘獲,
交當時東北人民政府,
現收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張旭《古詩四帖》局部遼寧省博物館藏
《古詩四帖》是不可多得的大草、
狂草學習模板,
是張旭眾多傳世作品中最具代表性,
和最為歷代所推崇的法帖,沒有之一。
因無書者款識,錯謬多,
且與張旭其他法帖風貌上的差異等原因,
真偽之辯,爭論不休,
但擯棄斯議,它的歷史地位、藝術價值,
和對後世的影響,
都是無可取代和極為重要的。
張旭《古詩四帖》局部 遼寧省博物館藏
張旭的狂草恢弘大氣,任情肆意,
但是點畫線條間皆有法度,
這裡的法度正在其草書生成過程中,
首先做到了對筆法和草法的家學秉承,
然後在熟練掌握傳統技法的基礎之上,
以古法表達時代新意,
進而被世人所認可。
也難怪在李肇的《國史補》中講到:
「後輩言筆札者,
歐、虞、褚、薛,或有異論,
至張長史,無音言矣」。
張旭草書《肚痛帖》33cm×52cm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熱所致,欲服大黃湯,冷熱俱有益。如何為計,非冷哉。】
張旭作為開一代風氣的引領者,
對唐代真草書的嬗變,
具有重要的貢獻和影響。
張旭從強化作品風格特徵,
表現時代氣息的觀念到中鋒用筆的推廣,
再到狂逸創作狀態的影響上,
對盛唐之後真草書風的嬗變,
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和影響,
在唐代中後期被廣泛接納和推崇,
自此,唐代真草嬗變的河流,
在張旭這裡得到了釋放。
End
※沉痛悼念人民藝術家劉文西先生
※「草木本心」曹曉江油畫展圓滿落幕
TAG:亮寶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