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慶親王奕劻為什麼力主清帝遜位?

慶親王奕劻為什麼力主清帝遜位?

道光十八年(1838年)三月二十四日(農曆二月二十九日)奕劻出生於北京。他是清高宗乾隆帝第十七子永璘之孫,永璘有六子,第三子慶良郡王綿愍,第六子為輔國公綿性,奕劻為永璘第六子輔國公綿性的長子。自幼過繼給慶郡王綿慜為嗣。

道光三十年(1850年),奕劻襲封為輔國將軍,隨後晉封為貝子、貝勒。慈禧在咸豐年間與其弟葉赫那拉·桂祥通信之時,常由奕劻代為捉筆,奕劻雖無學問,卻寫得一手好字,因此深得慈禧的好感。同治帝大婚,奕劻加郡王銜,被授為御前大臣。這是奕劻首次獲得這麼大的官職。

權位漸崇的奕劻因才能平平而庸碌無為,常為時人所暗譏。慈禧太后六十大壽,奕劻被封為慶親王,權位漸崇,而庸碌無為。在戊戌政變的關鍵時刻,奕劻挺身而出,幫了慈禧大忙, 封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

當義和團波及京師之後,奕劻作為總理衙門大臣,屢次領銜上書,請求朝廷鎮壓義和團。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之後,慈禧太后帶著光緒帝逃往西安,奕劻奉命留京與李鴻章同任全權大臣,負責與各國議和。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代表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改為外務部後,他仍任總理大臣。

軍機大臣榮祿病死,奕劻進入軍機處任領班軍機大臣,很快又管理財政處、練兵處事務,集內外大權於一身。奕劻為人貪鄙,與其子載振、大臣那桐賣官鬻爵,被當時的人們譏為"慶那公司"。

宣統三年(1911年),清廷裁撤軍機處,奕劻任"皇族內閣"總理大臣。同年十月,武昌起義後,他竭力主張起用被罷黜的袁世凱。不久,袁世凱被起用,入京代他為內閣總理大臣,重新組閣,奕劻改任弼德院總裁。

辛亥革命爆發後,隆裕太后迭次召集王公大臣開御前會議商議對策。環顧歷次親貴會議,主和派、主戰派相互爭辯,奕劻力主清帝遜位的主張卻是始終如一的。應該說,奕劻的主張對清廷的最終決議是有重要作用的。但奕劻個人並不主張共和,他在1911年12月24日會見英國公使朱爾典時還聲稱共和制並不會使中國強盛。那他為何仍力主清帝遜位呢?

奕劻力主清帝遜位不是因為受了袁世凱的賄賂,而是在環視列強態度、國內輿情、清廷自身力量後,出於最大化保護自身利益考慮而做出的舉措。通過與外國公使的會談、獲取外國商團的電報,奕劻探詢出外國勢力無意幫助清廷維護帝制,相反,他們譴責清廷,傾向共和。雖然奕劻不贊成共和,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他已無可奈何。他們對清朝大失民心是有著清醒的認識的。共和是國內輿情所向,不僅革命黨人呼籲,連清廷的議和代表、軍隊都有此呼聲。在這種情勢下,奕劻主張清帝遜位實乃無奈之舉。除了順應大勢所趨外,革命軍政府最後給出的皇室、皇族優待條件,尤其是保護王公貴族的爵位與財產等承諾,又滿足了奕劻自身利益的需要。可見奕劻是在綜合考慮後,才做出主張清帝遜位的抉擇。

據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披露,載澤經常在載灃府邸建議扳倒奕劻,並稱不如此,「老慶(指慶親王奕劻)就把大清斷送啦!」

民國六年(1917年)一月二十九日,奕劻病死於天津租界,時年七十九歲。內務府大臣初擬謚"哲",按謚號解,知人曰「哲」。溥儀堅持賜予惡謚,親選四字"謬、丑、幽、厲"讓內務府選擇。載灃聞此,終覺同為宗室,有所不忍,勸溥儀網開一面。溥儀仍不肯,稱「奕劻受袁世凱的錢,勸太后讓國,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斷送在奕劻手裡,怎麼可以給個美謚?只能是這個:丑!謬!」梁鼎芬為此在其侍講日記里稱:宣統九年正月初十日,召見世續、紹英、耆齡,諭曰:奕劻貪贓誤國,得罪列祖列宗,我大清國二百餘年之天下,一手壞之,不能予謚!已而謚之曰「密」。奕劻本有大罪,天下恨之。傳聞上諭如此,凡為忠臣義士,靡不感泣曰:真英主也!惲毓鼎在其日記中論及奕劻,亦狠狠地說「奕劻之肉其足食乎?」可見在清朝遺老眼中,奕劻就是斷送清朝二百年基業的大罪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逍遙客 的精彩文章:

蔣介石拍桌大罵,半壁江山就毀在這兩人手裡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