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孩子談話影響孩子大腦的生物成長,它具有一種強大驅動力
對大腦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學習到了什麼,而是交流中運用到了什麼。
下面的對話可以準確詮釋這一點。
爸爸:樹上有10隻鳥,開槍打死了一隻,還剩幾隻鳥?
傑克:在市區里打鳥不是犯法的嗎?
爸爸:我們可以假設不犯法。
傑克:那打槍人使用的是什麼手槍呢?是無聲手槍嗎?
爸爸:不是的!
傑克:槍聲有多大?會不會震得耳朵疼?
爸爸:肯定會疼的!80分貝~100分貝吧……這些問題跟答案有關嗎?
傑克:有關的,爸爸。可是,您確定那隻鳥真的被打死了?
爸爸(已經開始不耐煩):確定!你只要告訴我還剩幾隻就行了,OK?
傑克:OK,樹上有沒有關在籠子里的鳥?
爸爸:沒有!
傑克:邊上還有沒有其他的樹?邊上的樹上有鳥嗎?
爸爸:沒有!只有這一棵樹。
傑克:有沒有殘疾的或餓得飛不動的鳥?
爸爸:沒有!
傑克:鳥裡邊有沒有聾子,聽不到槍聲的?
爸爸:沒有!
傑克:有沒有傻得不怕死的?
爸爸(懷疑):都怕死!傑克,你到底知道還剩幾隻嗎?
傑克:還有最後一個問題,爸爸。算不算懷孕在媽媽肚子里的小鳥?
爸爸:不算!
傑克:如果您的回答沒有騙人,打鳥人的眼也沒有花,打死的鳥要是掛在樹上沒摔下來,那麼就剩一隻,如果掉下來的話,就一隻不剩。
從這段對話中可以看到,孩子一直在進行思維發散的訓練,預測多種邏輯,進行了十數個假設,但是都被爸爸統統否定了。
爸爸作出的交談,只是在強行逼近孩子進行「正確答案」的訓練,無視孩子在過程中的探索。
這樣的交談,我們可以認定為是「無效」的。
那麼,跟孩子交談,如何做到有效互動呢?
03、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交談」?
與孩子進行有效的交談,所包含的原則包括花時間傾聽、等待、誇獎、不直接給答案等。
以下這位媽媽就作出了很好的示範:
兒子:樹是怎麼長出來的?
媽媽:還記得我們上次種綠豆芽嗎?
兒子:記得。
媽媽:你看,綠豆能發芽,發出芽來還會長出葉子。大樹是不是也有葉子?
兒子:是的。大樹也是綠豆發芽長出來的嗎?
媽媽:不是。綠豆是種子,種子能發芽。昨天你吃蘋果是不是看到了蘋果籽呀?
兒子:是的。蘋果籽也能發芽嗎?
媽媽:對啦,蘋果籽也是種子,發芽長出來的就是蘋果樹。不同植物,種子也不同哦。
兒子:那大樹是什麼種子發芽的呢?
媽媽:那就需要看看是什麼樹了,如果你感興趣的話,我們這個星期去植物園看看怎麼樣?
兒子:好的!
這段對話中的媽媽,通過給孩子提供思考的線索,與孩子進行反覆多次的對話,將孩子的思維發散開,而不是僅僅給出標準答案。
也許孩子在其中會思考很久,這時候媽媽仍會耐心等待;在孩子思維進入正確方向的時候,也會及時進行誇獎的反饋。
這樣的對話就是「有效」的,好比打網球,父母跟孩子發球、回球,多打了好幾個輪迴。
※一張圖告訴你家庭教育6大核心要點
※人工智慧來啦!孩子最缺的5種能力,老師一定要重點培養!
TAG:積極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