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連載」歷史脈絡,文化瑰寶——我國古玉器發展之商周玉器(一)

「連載」歷史脈絡,文化瑰寶——我國古玉器發展之商周玉器(一)

「連載」歷史脈絡,文化瑰寶——我國古玉器發展之商周玉器(一)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玉獸面紋韘,商


商 代(約公元前17世紀初~約前11世紀)

早期前段的玉器以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和墓葬的出土物為代表,有玉圭、玉琮、玉璜、玉刀、玉戈、玉璋、玉鉞、玉鏟和獸面紋柄形器。玉圭、玉璋、玉戈都是此時新出現的器形,器體極薄,應是禮儀用器。琢有陰線紋飾的七孔玉刀,長65厘米,寬 9.6厘米,厚不過0.1~0.4厘米;玉璋長48.1厘米,寬7.8厘米。這類大型薄片器不堪實用,當別有用途。製造這種長而薄的玉器首先要從大塊原生璞玉上鋸片開料,此種作工尚不見於紅山文化玉器,與良渚文化玉琮之開剝成方柱形玉坯的做法也不相同,顯示出商代早期玉工技術的進步。較大的柄形玉器,長17.1厘米,寬 1.8厘米,通體分為10節,其中兩節琢有獸面紋飾,精細光亮,以陽線表現目、口,似為殷墟獸面紋玉器之先聲。由此可知這時的玉器在開料、拋光等技術上比原始社會的制玉工藝有了一定的進步,並出現了新器形和新的裝飾手法。

「連載」歷史脈絡,文化瑰寶——我國古玉器發展之商周玉器(一)

玉鳥形佩,商

商代早期後段的遺存以鄭州二里岡遺址為代表。同期的河南省鄭州銘功路、白家莊和人民公園,湖北省黃陂盤龍城,河北省藁城台西,北京平谷劉家河等商代遺址和墓葬中出土了玉璋、玉戈、玉璜、玉柄形器和小件裝飾品。黃陂盤龍城出土的長達93厘米的玉戈,是目前所知最長的一件。這時的玉器在工藝上未產生重大變化,只是有些器形更大,陰線紋飾更精。

「連載」歷史脈絡,文化瑰寶——我國古玉器發展之商周玉器(一)

玉獸首飾件,商


商代晚期指盤庚遷殷以後 (公元前14世紀~前11世紀 )

殷墟(今河南省安陽市西北郊)王陵區的11座大墓均被盜,劫餘倖存的玉器極少,僅有玉戈、玉戚、玉刀、鴞形玉佩、水牛形玉佩等少量物品。婦好墓未被盜掘,玉器出土了 755件,連同1949年後發掘出土的商代晚期玉器約有1200件以上。從工藝水平與風格看,有王室玉作及大小奴隸主玉作,也有來自方國的玉器,如有的出土玉戈上的刻銘說明是洮國和盧方所制。從某些出土玉器的材料和形式看則出自龍山和良渚文化圈,卜辭中的「取玉」或「正(征)玉」等內容正反映出商晚期玉器來源的多元性。

「連載」歷史脈絡,文化瑰寶——我國古玉器發展之商周玉器(一)

玉人首,商

玉材產地據有經驗的玉工目驗,商玉中確有新疆和田玉,這樣就把和田玉器的歷史向前推到商代晚期。此外,尚有夷玉、獨山玉以及其他地方的彩石玉材,說明殷王室確實向方國「取玉」、「征玉」。

「連載」歷史脈絡,文化瑰寶——我國古玉器發展之商周玉器(一)

玉獸面紋戚,商


西周玉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從考古出土的文化遺存看,西周文化可分為三期,早期為武王至穆王;中期為共王至夷王;晚期為厲王至幽王。商晚期,武王滅商前,出土的玉器的藝術主流還是商代的特徵,武王所在地域的工藝特徵及審美意識還不能作為當時整個國家的標準。所以不能把這一時期作為西周文化的第一期。對跨期和跨時代的考古遺存的分期要有一個標準。

「連載」歷史脈絡,文化瑰寶——我國古玉器發展之商周玉器(一)

龍紋玉璜,西周

早期西周玉器出土的地點,主要分布在陝西地區,其次在河南、山西、寧夏、甘肅、四川、浙江、北京等幾個地點;中期西周玉器的出土地點,仍以陝西地區為主,其次有山東、山西、安徽、河南、甘肅、北京等少數地點;晚期西周玉器出土地點,以陝西、河南、山西地區為主,其次有山東、福建等個別地點。

「連載」歷史脈絡,文化瑰寶——我國古玉器發展之商周玉器(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