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股票 > 美國大蕭條:羅斯巴德給出另類解釋

美國大蕭條:羅斯巴德給出另類解釋

私募工場(Funds-Works),素以嚴謹的調研和犀利的觀察,捕捉基金的潛台詞,嚴選底層標的,為投資者診斷私募、把脈資產。

本文是羅斯巴德偉大作品《美國大蕭條》的序言,作者保羅·約翰遜,是當代英國著名歷史學家。|

原載於「歷史之瞳」,轉載自「經濟學原理」。|

· 正· 文· 來· 啦·

前言

衰退的真正含義是你的鄰居失業了;

蕭條的真正含義是你自己失業了;

崩潰則是指國家和你一起「失業」了。

大量失業的中產階級

1929年9-10月的華爾街崩潰以及隨之而起的大蕭條是20世紀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由此促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儘管這並非不可避免,而且由於這些事件使人們對市場經濟的信心被摧毀,這可以用來說明為什麼CCCP能夠長期存在。確實,我們可以認為,直到80年代末,大蕭條在情感和理性上產生的影響始終沒有從人們的腦海中抹去,但是此後,由於CCCP的制度走到盡頭,整個世界都開始認識到市場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性。

儘管歷史學家們認識到了這些事件的重要性,但是卻不能說明為什麼這場蕭條是如此劇烈,而且持續了那麼長的時間,這些問題對於現代的歷史編纂來說就像是一個謎。首先,無論如何,華爾街股市下跌本身並不特別引人注目。只是在1920年經歷低迷之後,銀行家和政府促使通貨膨脹,這使美國經濟開始迅速擴張。所以,矯正過程必然出現,而且確實還出現了矯枉過正的現象。實際上,在6月經濟已經停止擴張,股票市場不可避免地體現了現實經濟領域中這一變化。

1929年9月3日,大牛市事實上走到了盡頭,當精明的股票投機商從休假中歸來,他們很快看到了那些基本經濟數據,並陷入困境。後來的反彈只是大熊市的一個小小的插曲。10月21日的那個星期一,股票下跌的消息迅速傳來,這是股市的第一次下跌。在之前的那個周六,電報里傳來徵收保證金的要求,投機商們開始認識到,他們的儲蓄甚至房產將要失去了。10月24日的那個周四,股票直線下跌,沒有一個人買,由於不能滿足保證金要求,他們的賬戶被強行平倉。這樣,到10月29日,黑色星期二到來時,第一次有人拋出那些正在上漲的好股票,以盡量增強自身的清償能力。

至此,這些都可以被解釋,也應該可以被預計到。這次股市的糾正過程必然是嚴厲的,因為華爾街當時的投機行為是史無前例的。1929年,1,548,707人在美國29家股票交易所擁有賬戶。在1.2億人口中,接近0.3億戶家庭積极參与股市交易,有100萬投資者可以被稱為投機者。此外,在這些人中,接近三分之二,也就是60萬人口用客戶保證金炒股;也就是說,他們在利用那些他們並不擁有也不能輕易用於生息的資金。

虛擬經濟,建立在沙灘上的大廈

在保證金交易增多並帶來危險的同時,投資信託公司猛增成為牛市後期的特徵。傳統上,股票價格一般大約是股票收益的10倍。在收益較高的保證金交易中,股票收益率也只有1%或2%,而貸款購買這些股票所付利率則達到8%-10%,遠遠高出保證金交易中的股票收益率。這說明任何利潤只能出自資本收益。這樣,儘管美國無線電公司從來沒有分紅過,但它的股票指數卻在1928年從85點上升至410點。到1929年,一些股票的價格是其收益的50倍。

股票市場的繁榮只能依靠於資本收益的提高,而現在它卻成了一種金字塔式交易的形式。到1928年年末,每天都會有一家新的信託投資公司進入股市,而且幾乎所有這些公司都進行的是倒金字塔式操作。它們自己設想出一套精明的投資方式,以此產生一種」高槓桿作用」,這是1929年的新名詞,這樣就確保了股票市場表面的增長,但作為股市增長的基礎,真實的經濟增長卻相當小。比如,用一筆500美元的投資而成立的聯合創辦人公司,到1929年,其名義資產達到686,165,000美元,而正是名義資產決定了股票價格。另一個信託投資公司,其股票市場總市值達到10億美元,但是它的主要資產是一家電力公司,而這家公司在1921年的資產只有600萬美元。這些信託公司的資產幾乎全都令人懷疑,它們的投機行為造就了股市的繁榮,但一旦股市暴跌,」高槓桿作用」的影響將會發生反作用。

黑色星期五

所以,當人們從白日夢中醒來,必然遭受苦難。我們也不必驚訝,到10月24日,華爾街的11位著名人士相繼自殺。這場驟然而起的恐慌在11月13日平息下來,此時股票指數從452點下跌到224點。那確實是一場嚴厲的調整過程,但是我們也應該記得,1928年12月股指曾達到245點,只是高出21點罷了。商業和股票交易的低迷,從根本上說,是由經濟調整帶來的。調整必然十分劇烈,但是如果經濟能進行自我調整,這樣的狀況也不會持續很長。這時,政府、商業團體和公眾要做的只是忍耐。1920年的蕭條只自我調整了一年就結束了。如果美國經濟從根本上說是健康的,那麼為什麼1929年的蕭條要持續那麼長的時間。如果蕭條能使經濟獲得自我調整的機會,如果到1930年年末,經濟能夠獲得這樣的機會,就像之前發生的每一次蕭條那樣,信心將會重新樹立起來,世界性的低迷也不會再次發生。

相反,股票市場觸發了末日的來臨,它將整個國家帶向毀滅,接著整個世界也陷入了災難中。在最初發生恐慌時,紐約時報工業指數跌到了224點,而到1932年7月8日,已經跌到58點。美國鋼鐵公司,世界上最大、效率最高的鋼鐵製造企業,其股票指數在1929年股市崩盤前曾上漲至262點,而現在只有22點;通用汽車,世界上管理最完善、最成功的製造集團之一,其股票指數從73下跌到8。這些下跌是災難性的,但這也反映了現實經濟中的狀況。工業生產指數在1929年8月曾經為114點,到1933年3月為54點,下降了超過一半,而耐用品製造指數下跌了77%,只有原來的1/5。商業建設總值從1929年的87億美元下降至1933年的14億美元。

在大蕭條最為嚴峻的時期,美國有一半的家庭生活水平在溫飽線之下。慈善組織和團體組織了很多施粥所,各級行政人員也參與到救濟活動中。

紐約時代廣場買麵包的長隊

警察分發食物

整個時期,失業率從3.2%上升至1933年的24.9%,接下來的一年達到26.7%。3400萬男人、女人和兒童根本沒有任何收入,這一數據還排除了那些遭受巨大損失的農民家庭。城市收入大幅下降,學校和大學關門或倒閉,營養不良發生率達到20%,這些情況在美國以前的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即便在早期殖民時期也沒有。

而在整個工業界,情況就是這樣。這是歷史上最嚴重的、時間最長的一次衰退。事實上,沒有哪個國家讓經濟自然恢復。比如,法國直到50年代中期以前,經濟一直沒有回復到1929年時的狀況,要說世界經濟完全獲得拯救,它也是通過戰爭和為戰爭而做的準備才實現的。第一個重新振奮起來的經濟體是德國,1933年1月,希特勒的納粹統治開始了,德國立刻展開振興軍事力量的計劃。在一年的時間裡,德國實現了充分就業。沒有其他國家做到這一點。英國在1937年重整武備,因此失業率開始逐步下降,但當1939年9月3日戰爭爆發時,失業率還處在歷史的最高水平。而正是在這一天,華爾街翹首期盼軍火交易的進行能帶來利潤,而美國也能加入戰爭,所以股票價格回到了1929年的水平。

對於這個災難性的故事,我不認為哪位歷史學家可以令人滿意地解釋這一切。為什麼這次蕭條那麼嚴重那麼漫長,直到今天我們並不真正知道原因。依我看來,最令我們滿意的答案是穆瑞·羅斯巴德在《美國大蕭條》中提出的。半個世紀以來,由凱恩斯及其門徒提供的那些傳統的、正統的解釋認為,市場經濟不能實現自救,政府做得實在太少了,當市場因為自身的錯誤而喪失功效時,政府沒能挽救它。多年以後,特別是凱恩斯主義自身飽受非議之時,這樣的分析看起來越來越缺乏說服力了。

而羅斯巴德在1963年提供了他的解釋,輕易地推翻了傳統的想法。他認為,華爾街股市下跌之所以那麼嚴重,並不是因為充滿了劫掠的市場經濟體系沒有得到限制,而是因為政府始終通過擴張信貸,進行通貨膨脹的方法使繁榮人為地延續下去。股票市場持續下跌,現實經濟每況愈下,並不是因為政府干預得太少,而恰恰是因為它干預得太多了。在一系列有關於此的文章中,羅斯巴德是第一個提出這一觀點的,他認為,1920年代的時代精神就是讓政府去計劃、去干預、去安排、去刺激經濟,到了30年代更是如此。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殘留下來的思想,而胡佛總統正是因為在戰爭中成功地執行了救濟計劃才獲得了世界範圍的聲譽,他也因此在整個20年代成為管理經濟問題的高層官員,直到1929年他正式入主白宮,胡佛是一個天生的計劃者、干預者、安排者和鼓動者。

在20年代,胡佛的商務部是惟一一個在人員和權力上穩步擴張的聯邦政府機構,他也始終敦促沃倫·哈定總統和約翰·柯立芝總統在管理經濟問題上採取更積極的立場。作為政府中真正的保守派,柯立芝曾經抱怨說:」在六年的時間裡,那個人總是給我一些不誠懇的建議,每一條都很糟糕。」當胡佛最後入主白宮時,他執行了他提給柯立芝的建議,首先為已經過熱的經濟注入更多的信貸,隨後,當泡沫爆裂,他通過自己的權力,竭盡全力組織政府拯救經濟。

里根有句名言:在經濟危機中,政府不能解決問題,它本身就是問題。里根為企業鬆綁,實現了美國數十年的經濟繁榮。

感謝羅斯巴德,我們現在認識到,胡佛羅斯福時期其實是一個相互連貫的整體,新政中大多數的」改革」措施實際上都是在胡佛那些或真或假的解決方案基礎上進行拓展和強化,富蘭克林·羅斯福的政府相對於赫伯特·胡佛的政府只有兩個重要的不同:它在管理公共關係上更加成功,它花費了更多納稅人的金錢。在羅斯巴德的眼裡,正是胡佛羅斯福時期的政策才使經濟衰退更加嚴重,正是他們的政策使得經濟蕭條一直延續到30年代末。大蕭條不是市場經濟的失敗,而是過度積極的國家管製造成的失敗。

我想,不會因為我過於深入地探討了羅斯巴德的觀點,而影響了讀者的興味。他的這本書是一項深思熟慮的傑作,從頭至尾,這本書留給我們的是一個一以貫之的主題,一個無可挑剔的邏輯推理過程,豐富的例證和雄辯的論說。我們知道,在經濟史著作中,很少有這樣生動而貼近生活的作品,它極具說服力地為我們上了許多課,而這些對我們現今的生活仍然適用。它是一座有趣而神秘的知識寶藏,我希望讀者們還能認真閱讀書中的每一處註腳,這其中的許多引文相當精彩,這些引文都出自75年前那個時代偉大而又愚蠢的人物。這本書能再出一版沒有什麼可以驚訝的。它成功地,甚至是勇敢地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而我則非常榮幸地應邀為新一代的讀者介紹此書。

後記

上文是《美國大蕭條》American"s Great Depression第五版序言,沒有比一位著名歷史學家對此書的推薦更加貼切了。我們無法準確預知未來,但優秀的思想者能夠預測未來的趨勢,這是他們基於深度思考獲得了對社會的判斷力。

管制催生經濟危機,胡佛的管制和大工程建設,讓危機不斷加深並延後。經濟危機呼喚管制,當大蕭條徹底爆發,困境中的人們渴望快速擺脫困境,於是最能畫大餅的羅斯福上台了。民粹當道,民主黨全部掌握參眾二院,美國最高法院成為阻止全面經濟管制的堅強堡壘。而在權力失衡的德國,希特勒獲得了至高權力。

財產權是人最基本的權利,一個人的財產被控制,那麼他整個的活動就被限制,他的心靈也被抑制,他全部的尊嚴也被剝奪。最後的結果,就是不服從者不得食。當猶太人的財產權被破壞,意味著德國社會的自由被極度壓縮,德國人被綁上希特勒的戰車走上不歸路。

殘酷的戰爭之後,人們無比渴望現世安寧,和平主義、個人主義、平均主義成為社會主流,於是凱恩斯主義在全球大行其道。凱恩斯理論,搞出來一個宏觀經濟的概念,對所有產品的總需求作為一個整體,所有資源要素和貨幣的供給作為一個整體。但所謂的總需求、總供給、總產出還有就業,這只是由統計學家構建出的概念,現實中並不存在。但有了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從此成為官方的顯學。

所謂的經濟大蕭條,本質上是人類好逸惡勞、自我放縱的結果。當虛擬經濟能夠快速致富,人們自然拋棄實業擁抱泡沫,成為當時最理性的選擇。三百多年前荷蘭炒鬱金香、一百多年前上海紐約炒股票、四十多年前日本炒房地產,一幕一幕的經濟危機不斷重複上演。當代更是如此,從辛巴威到委內瑞拉的國有化浪潮,從南非到希臘的平均主義運動,大蕭條就在我們身邊不斷發生。三十年前那個超級大國的突然崩潰,更是讓全世界瞠目結舌。

現在的世界,面臨普遍的債務危機。發達國家的債務危機,源於消費時代民眾對未來的透支。而落後國家的債務危機,源於失控的貨幣超發問題。二者異曲同工,就是美聯儲之類的央行機構以宏觀調控之名,長期維持負利率和信貸擴張政策,扭曲了市場信號,創造出了天量信用,刺激全社會的投機行為。原來不該搞的項目大量上馬,原來不該借錢的人開始借錢,原來不該買房的人開始買房子,但社會的真實資源並沒有增加。

這種建立在沙灘上的繁榮,把二十一世紀初的金融泡沫推向一個新的高度。世界前二強經濟體,美國債務是達到GDP的110%,日本債務更是GDP的250%,遠遠超過南歐四豬。前人享福,後人倒霉。期望後人能還清債務,是不可能的任務。那麼,最後的結局只可能有一個。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報道路演請複製下面鏈接在瀏覽器打開:

私投薈報名請複製下面鏈接在瀏覽器打開:

產品備案、外包、託管請複製下面鏈接在瀏覽器打開:

法律意見書請複製下面鏈接在瀏覽器打開:

管理人登記備案輔導請複製右側鏈接在瀏覽器打開:

FOF盡調邀約請複製下面鏈接在瀏覽器打開:

財富論壇請複製下面鏈接在瀏覽器打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FundsWorks 的精彩文章:

星期三 財經早讀

TAG:FundsWork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