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220年前後,三國英雄之殤,為何頂級豪傑接連死去?

220年前後,三國英雄之殤,為何頂級豪傑接連死去?

公元220年前後,三國英雄之殤,縱橫華夏的英雄豪傑扎堆去世,讓人不禁產生好奇,為何三國頂尖豪傑會如此密集的去世,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背後又有何隱情?其實,背後隱藏了了不得的大事!

首先看一看220年前後,去世的三國頂級人才,至於名氣不大者,下面就不提了。

一,曹魏方面。218年,樂進病死。219年,夏侯淵戰死。220年,曹操、程昱、夏侯淳去世。221年,于禁去世。222年,張遼去世。223年,曹仁去世。

二,蜀漢方面。220年,法正、黃忠去世,關羽敗走麥城。221年,張飛被殺。222年,馬良(馬謖哥哥)戰死,劉巴、馬超病逝。223年,劉備死於白帝城。

三,東吳方面。相比曹魏蜀漢,東吳情況要好得多。217年,魯肅去世。219年,蔣欽去世。220年,呂蒙、甘寧去世。其中,呂蒙在殺死關羽之後,很快就此去世。

作為中國最精彩的亂世,三國之所以魅力無窮令人難忘,關鍵就在於這些頂尖英雄智謀勇的較量,然而為何這些頂尖豪傑集中去世,是神鬼莫測的天意,還是可以解釋的一個正常現象?

其實,如果從史料上看,出現這一現象,還真有跡可循,並非蒼天作怪。

三國這些頂尖人物,很大一部分早在黃巾起義、董卓之亂時,就已經參加革命了。因此,這一批人不僅年紀較大,而且久經戰事疾病纏身。即便沒有疾病,常年征戰身體早已超負荷,也已經受不了了。

曹操66歲去世,劉備63歲去世,魯肅46歲去世,張遼54歲去世,程昱81去世,黃忠是一老將......即便法正、呂蒙這些人,去世時也超過了40歲,就當時而言,也不能算英年早逝了。

因此,220年前後因病去世的頂尖英豪,多數屬於壽終正寢。

220年前後,三國鼎立的局勢並不穩定,曹魏、蜀漢、東吳征伐不斷,所謂將軍難免陣前亡,這一段時間凋零的將軍數量很多。

因戰而死的將軍,劉備陣營比較多,比如劉備(說是病死,但主因卻是夷陵之敗)、關羽、張飛(雖叛徒殺之,但因戰而死)、馬良、傅彤、馮習等,都可謂因戰而死。

之所以如此,因為劉備陣營先後發動了漢中之戰、襄樊之戰、夷陵之戰。漢中之戰中,劉備贏了,定軍山之戰殺了夏侯淵,然而襄樊之戰與夷陵之戰都失敗了,所以損兵折將無數,關羽、張飛、馬良,包括劉備自己都因這兩戰而死。至於名氣不大的將軍,死傷就更為驚人了。

相反,孫權贏得了襄樊之戰(荊州爭奪戰,三國都參與了)和夷陵之戰,所以沒有損失什麼重將,只是呂蒙病死。曹操輸了漢中之戰和襄樊之戰,但主要損失夏侯淵。

如果說前兩個原因,還廣為人知的話,疫病問題往往被人忽略。其實,因為常年戰爭,東漢末年到三國期間,中國多次爆發疫病問題。

公元171 年、173 年、179 年、182年、185 年等,這幾年疫病流行極為嚴重,張仲景家族200多人,最後死於傷寒者竟佔十分之七,於是張仲景後來才寫下《傷寒雜病論》。鮮為人知的是,在公元220年左右,又有了一次大瘟疫爆發。

217年,曹植寫過一篇文章《說疫氣》,描述家家戶戶幾乎都有人染上疫病,甚至整個家族全滅,慘狀觸目驚心。這一年,建安七子中的陳琳、王粲、徐幹、應瑒、劉楨5人去世,顯然不是偶然現象(建安七子是除曹氏三人之外的文學家合稱)。

隨著瘟疫流行,到220年時,洛陽城內人口減少一半,許昌也未能倖免。可以說,這一次疫病規模非常大,導致死傷無數。因此,三國很多頂尖人物這時去世,除了老弱病的原因之外,未嘗不與瘟疫有關。

實際上,除了以上三個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即曹丕、劉禪稱帝,也處死了一批人,比如曹魏的丁儀、丁廙等,只是歷史名聲不夠響亮,算不上頂尖豪傑,所以略過不談。

總得來說,公元220年三國頂尖豪傑密集去世,不是蒼天作怪,而是有因有果。英雄創造奇蹟,英雄帶來精彩,這一批英雄的去世,也讓此後三國故事變得黯然失色,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遺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家雜評 的精彩文章:

課本上為何刪除張衡地動儀,學者:爭議太大,無法完整復原!
蒙古西征給歐洲帶去了什麼?中國學者:歐洲賺了大便宜!

TAG:百家雜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