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大戰背後:日本的復仇,一場決定國運的生死之戰
01
日本的野望
1947年,美國貝爾實驗室首次發明了可以替代碩大電子管的晶體管,這是無線電歷史上的一個突破,和多數先進技術一樣,當時的晶體管主要應用在軍事領域。
1953年,還在東京通信工作的盛田昭夫去美國出差了解到晶體管技術,並把它應用在收音機上。
到1954年12月,日本因為朝鮮戰爭紅利開始進入神武景氣,這時候的日本已經能依靠投資和消費等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真正走上內循環的高速增長之路。
神武景氣這個事兒以前其實我們說過,日本二戰時候被打廢了,國內老百姓窮的一逼啥也買不起,完全沒有消費能力,所以企業也沒法生產。
後面因為朝鮮戰爭給美軍生產軍需物資,老百姓進工廠領工資賺錢消費,打通了日本的生產消費產業升級整個鏈條,讓日本經濟進入良性循環。
日本的半導體產業就是在神武景氣的基礎上崛起的。
1955年,日本第一台晶體管收音機誕生,盛田昭夫把公司商標改成「SONY」,一代消費電子宗師級企業就此誕生。
小巧的晶體管收音機在日本風靡一時,新技術的應用讓索尼甚至整個日本電子行業成為世界消費電子企業的領頭羊和模仿對象,單單一款收音機,1959年就出口美國400萬台,1965年甚至飆升到2400萬台,為日本在科技領域賺到了第一桶金。
1959年,美國德州儀器工程師基爾比發明了集成電路,讓半導體技術向小型化,智能化更進一步。
因為美蘇當時正在冷戰,軍方才是半導體最大的買家,民用半導體並沒有引起重視。60年代美國軍方在半導體的需求超過供應量的50%,集成電路超過了70%。
沒有人會想到半導體和集成電路在民用消費電子領域的巨大潛力,日本大力出口的收音機當時也被看做低端貨。
所以IBM在集成電路和半導體的基礎上開發出計算機用內存晶元在這個背景下也並沒有引起重視。
索尼收音機是日本在半導體行業的首次嘗試,在消費級半導體嘗到甜頭以後的日本一發不可收拾,開始了對半導體技術的新一輪野望。
在美國搞出集成電路兩年以後,日本也搞出了自己的集成電路和內存晶元,雖然技術比不上美國,但是憑藉低廉的人力成本和高效的製造能力,日本在生產方面佔盡了優勢,開始向全世界出口消費級半導體產品。
70年代初,日美貿易順差已經很大了,消費電子產品在美日貿易中更是獨佔鰲頭,比如生產計算器的卡西歐在美國市場佔有率已經超過了80%。
1972年,美國揮舞起反傾銷大旗制裁日本,手段之一就是停供IC,日企在美受到重大打擊,卡西歐的計算機份額直接掉到了27%。
這是不是和現在華為處境很類似?可能唯一的差異就是華為有備胎,沒被卡死。
日本人當然也沒有坐以待斃,不賣給我就自己做唄。通產省以保護幼稚產業的名義制定了高額關稅壁壘和貿易保護策略。
同時由國家牽頭,集中力量辦大事。通產省組織日立、NEC、富士通、三菱和東芝五家公司成立了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計劃。政府補貼,行業龍頭聯手,國內市場保護協同作戰。
國家資本主義的力量是強大的。計劃實施四年,日本取得了上千件專利,很快縮小了和美國技術的差距,加上政府的優惠貸款和產業補貼,一座座現代化的半導體存儲晶元廠在日本拔地而起。
到1980年,日本的晶元良品率已經遠超美國,價格便宜量又足,哪個客戶不愛呢?
這一年日本攻下全世界30%的半導體內存市場,5年後,日本的份額超過50%。
日本人甚至拍著胸脯對客戶保證說我們的存儲晶元保證質量25年。
02
扭轉乾坤
當初牛逼哄哄的矽谷晶元公司節節敗退,市場份額直線下跌,財務數據難看的要死。
1981年,AMD的凈利潤下降了70%,國家半導體虧損了1200萬美元,上一年還賺了5000多萬美元呢。第二年英特爾還被迫裁員了2000人。
到了1985年,英特爾徹底繳械退出了DRAM存儲業務,這場存儲戰爭讓它虧掉了近2億美元,是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
要不是IBM出手買了它12%的債券提供現金流,怕是當年英特爾就倒閉了。
為抵禦進攻,矽谷科技公司抱團成了美國半導體協會(SIA),不過其實並沒啥卵用,日本人成本技術優勢太明顯了。
轉機發生在美國半導體協會(SIA)遊說帶來的美國政府全面介入。
SIA用一個神奇的邏輯說服了美國政府,半導體行業的衰落將會給美國國家安全帶來重大風險。
SIA攜國防部出具了一個報告,闡明了高科技的壟斷地位是美國霸權的基礎,晶元產業是霸權皇冠上的明珠。
美國超級武器系統建立在先進的晶元技術之上,有競爭力的生產規模又是決定晶元領先的關鍵,晶元的規模必須由商業市場支持。
生產、消費、研發迭代、再生產是一個循環鏈條,所以美國必須保護晶元業的商業市場。
美國本土半導體衰落會讓軍方不得不在超級武器上使用外國產品,萬一戰爭期間斷供,後果不堪設想。
美國也有利益集團表示了對報告的反對,既然美國製造商已經沒有優勢,就該放棄這個產業。
他們覺得既然日本晶元物美價廉,又是盟友,幹嘛還要自己造,買就行了,這樣也有利於美國消費者。
報告直擊要害的點是國家安全和經濟利益的優先順序。
國家安全高於一切,軍方認為單純從經濟角度處理關鍵產業是一種沒有遠見的行為,假如美國任由英特爾倒閉,之後美國計算機和電子防衛系統會全面依賴日本,依賴別人的霸權還叫霸權么?
國家安全問題上沒得選擇,思想統一以後,對日的全方位的打擊開始了。
1986年初,日本被認定存儲器傾銷。
9月,《日美半導體協議》簽署,日本被要求開放半導體市場,保證5年內外國公司獲得20%份額,接著就是美國對日本出口的晶元徵收100%懲罰性關稅,同時否決了富士通收購仙童半導體。
03
韓國的補刀
日本半導體晶元產業份額就此滑落,從1986年的40%,一路跌跌不休到2011年的15%。
其中DRAM存儲晶元受打擊最大,從高點的80%全球份額一路下滑到10%,回吐了70%。
不過被日本打敗的美國晶元製造商並沒有因為《美日半導體協議》重開DRAM,像英特爾就另闢蹊徑,投身CPU和邏輯電路。
客觀的說,最終打垮日本半導體產業的不是美國,而是韓國。
看上面的圖表就知道,1986年之後,美國人市場份額穩定在20%,並沒有任何起伏,韓國則是直線上升。
日本人失去的份額,基本上被韓國人拿去了。
上世紀90年代,三星同樣面臨美國發起的反傾銷訴訟,創始人李健熙深知所有的貿易摩擦都是政治經濟學,巧妙的利用美國人打壓日本半導體的機會,派出了強大的公關團隊遊說柯林頓政府:
「如果三星獲得懲罰性關稅,日本企業的優勢會更加明顯,競爭者減少會對美國企業更加不利。」
遊說成功了,後面美國人向三星收取了0.74%的反傾銷稅,日本則最高被收取了100%。
個人電腦市場出現了井噴也給韓國人帶來了新機遇。
這一年個人電腦商戴爾衝進世界五百強,在個人電腦應用上,廠商不需要日式半導體的25年保質保量,只需要低價、快速迭代的晶元。
三星強大的遊說團隊又一次說服了美國人,三星的DRAM「雙向數據通選方案」獲得美國半導體標準化委員會認可,成為與微處理器匹配的內存,日本則被排除在外。
順利搭上了微處理器推動個人電腦時代快車的三星,吃掉了日本企業的市場份額。英特爾也因為在微處理器上的巨大優勢重新成為半導體行業冠軍。
如果沒有三星補刀,其實日本半導體產業受的只是皮外傷,畢竟矽谷超過七成企業退出了半導體行業,市場份額依然在日本人手裡,重塑輝煌只是時間問題。
是韓國人的補刀讓日本整個半導體產業從此一蹶不振,這個仇日本人一直沒有忘記。
總有人詭辯說半導體是日本到韓國的轉移,其實根本不是。轉移是把生產線高成本地區移到低成本地區,日韓之間不存在這個過程。
三星加入爭奪戰以後,美國人聯手韓國,直接重塑了全球半導體產業鏈。日本直接被替代了,從產業鏈里拿掉了日本的位置,丟失的份額也都進了韓國嘴裡。
雖然日本的半導體產業衰落了,但當年配套發展起來的半導體材料產業依然牛逼,在全球範圍內長期保持著絕對優勢。
19種生產半導體的必須材料里,日本企業在硅晶圓、光罩、光刻膠、葯業、靶材料、保護塗膜、引線架、 陶瓷板、塑料板、TAB、COF、焊線、封裝材料等 14種重要材料佔有50%及以上的份額。
04
日本的復仇
6月28日,G20大阪峰會期間,安倍晉三與文在寅握手8秒後各自離開,被媒體戲稱為「八秒交情」,倆人不對付可以說已經寫在臉上了。
G20結束第二天,7月1日,日本宣布了對韓國的「貿易制裁」:7月4日起,限制向韓國出口「氟聚醯亞胺」、「光刻膠」和「高純度氟化氫」3種半導體材料。
氟聚醯亞胺是OLED面板製造的核心材料,光刻膠是晶元製造的核心材料,氟化氫是重要的清洗氣體,斷供意味著相關工序停擺。
根據韓國貿易協會數據,今年日本斷供韓國的材料只有1.41億美元,其中72%是光刻膠,這和韓國2018年出口的392億美元的半導體相比微不足道,但是沒這些材料就是啥都生產不出來。
損失這點生意對日本企業在可接受範圍內,韓國卻根本受不了,日本一棍子打在了韓國的七寸上。
有人說日本對韓國的突襲是個意外。首先說一個常識,在這個世界上,國家行為沒有意外,也沒有意氣用事,都是深思熟慮的產物。
在之前的中美貿易爭端中,中國凝聚了共識,製造業空心化不可取,全工業鏈製造能力只能加強不會轉移。這就意味著誰能匹配這個工業鏈,誰就能在未來發展中搶得先機,佔據最大的利潤。
而這個工業鏈里,隨著5G時代的到來,晶元變成了重中之重,在亞洲最有能力佔領這個市場的除了日本,就是韓國。
這玩意中國不是研發不出來,只是需要時間,誰佔領中國研發出來之前的空檔期,就意味著誰會獲得最大利潤。
市場就這麼大,幹掉對手,意味著能吃進更多的利潤。
從2017年四季度開始,韓國的經濟就出現了問題,還因為薩德和自己最大的買家交惡,面臨被拋棄的危險。
今年因為中美貿易爭端,韓國經濟出現了更大的問題。一季度增長只有1.8%,出口按年下跌9.4%。
半導體是韓國的核心行業,對韓國經濟生死攸關,佔據了出口中的21%,GDP比重的6.7%。
按照韓國統計數據,2018年韓國的經濟增長率是2.7%,如果扣除半導體,增長僅為1.4%,也就是半導體佔據了韓國經濟增長的接近一半。
這是韓國最孱弱的時刻,也是日本出手的最好時機,所以我們才看到日本對韓國的突襲,這不是突發奇想,而是等待已久。
日本的制裁是下了死手的,勢必要奪回被韓國人佔領的半導體產業,這個價值4779億美金的產業。
1980S,美日貿易戰,三星在美國扶植下打垮了日本晶元產業。
現在日本的復仇來了,本子抱緊西邊的大腿,準備摧毀韓國的晶元產業。
如果沒猜錯,下一個日本要制裁的韓國產業是汽車,這是韓國經濟的另一條腿。打斷半導體和汽車兩條腿,韓國經濟就會大滑坡,永無翻身之日。
現在留給韓國掙扎的時間只剩這個夏天,而日本絕不會給韓國翻盤的機會。
有人說美國為啥不干涉?自己東亞最重要的倆小弟打架,大哥居然不說話?
美國不是不想干預,是沒辦法抽出身來干預。
這邊和中國貿易談判如火如荼還搞不定,那邊還要忙2020年的競選,在韓國利益最大的是華爾街金融資本,可川大爺主要票倉是紅脖子,打心底不待見華爾街,哪會分出手來搞這個。
為啥說韓國利益最大的是華爾街呢?
98年金融危機以後,在IMF苛刻條件下,韓國公司開始被低價外資吞併,現在三星背後的勢力是華爾街的美國資本。
華爾街資本在韓國勢力有多大看看韓國財閥的股比就知道。
三星55%的普通股,81%的優先股都在國外資本手上,這裡面大部分是華爾街的美資。
優先股不參與公司經營,但享受利潤優先分配的穩定分紅,不管它經營的再好,利潤再豐厚,其中的大頭最終都會流向美國華爾街,而不是韓國。
而且日本人也看出來了,天下無敵的美國居然連一個華為都收拾不了,川普沒把華為幹掉,想吃其他國家的大鍋飯也沒吃下去,擺明了實力下滑,沒辦法像以前一樣一言九鼎。
小弟們思路能不活泛嘛,趁著無暇干預,打個時間差突襲韓國,搞掉一個競爭對手,順便給我們納個投名狀。
小日本馬屁拍的還是不錯的,沒有意外的話,應該很快會看到2016年之前那批流著口水出現在歐洲工廠的黃皮膚買家出現在日本各地,開啟他們的買手生涯。
以前去韓國的旅遊大軍也會向日本持續輸出。
韓國註定會成為中美交鋒的最大犧牲品,也會成為日韓交鋒被犧牲的一方。
小國的命運從來都掌握在大國手裡。
從選擇薩德開始,韓國的命運就早已註定,中美交鋒不過是給日本突襲提供了一個契機。
一旦挺不過這個夏天,韓國經濟就會徹底崩潰,而復仇成功的日本又會伴隨著中國不斷突破的製造業再次迎來它的高光時刻。
※3歲男童電梯里被狗抓壞臉,主人堅稱牽了繩,媽媽一查監控,氣炸
※世界上最便宜的長壽葯,就一個字
TAG:環球速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