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跨境數據專用通道,臨港新片區探索全球數字經濟新機制
隨著世界經濟的數字化,貿易也更加趨於數字化。數據跨境流動被視為數據貿易,即數據「進出口」,成為企業、個人和政府無法避免的一環。
最新公布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下稱「臨港新片區方案」)明確提出,實施國際互聯網數據跨境安全有序流動。建設完備的國際通信設施,加快5G、IPv6、雲計算、物聯網、車聯網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新片區內寬頻接入能力、網路服務質量和應用水平,構建安全便利的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
臨港新片區方案首次提出「構建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這被視作是真正引領未來的舉措,也體現了上海適應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打造新動能的開拓性思路。上海臨港承載這樣的功能使命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上海的模式試驗也是在為全球數字經濟探索新路徑、新機制,顯示了自貿區新片區主動參與引領全球數字經濟和新治理模式合作的決心。
世界各國都在積極地制定數據跨境規則。其中受到最多關注的國家和地區分別是美國、歐盟和中國。美國因為發達的IT產業而具有先發優勢,它致力於制定讓這種優勢最大化的數據跨境規則;歐盟已經通過了《通用數據保護條例》,作為其新的市場數據戰略的一部分,擴大了域外適用範圍,有望在數據跨境監管方面奪回領先地位;中國也在2017年實施了《網路安全法》,對數據跨境作出了規定。
但各國規則的差異性可能導致貿易壁壘,跨境數據流動背後也體現了各個國家的利益考量,比如有的國家要求數據本地化是出於國家安全考慮,有的則將數據當成重要資產,還有的是為了保護消費者隱私。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數據跨境流動不僅應受到傳統的國際經濟法與網路安全、數據保護相關法律的共同規制,還應實現趨同和融合。不能只用傳統的國際經濟法來規制,而是需要一種一體化或整合性的途徑,覆蓋數據保護、網路安全等非貿易政策的議題,把傳統的國際經濟法和網路安全、數據保護的國際法結合在一起,反映網路空間的共性。
數字經濟正在成為全球經濟的主導力量之一,推動新型全球化的到來。但數字經濟發展也面臨數據安全亟待提升、國際規則多樣等問題。臨港片區實施數據跨境有序流動正是符合數字經濟發展大勢的功能設置,對推動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數字經濟新一輪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是中國推動全球合作、深化改革開放的重大舉措,也是中國為全球提供中國智慧和新治理模式的重要體現。
臨港片區已經聚集了高端晶元、智能製造、生物醫藥等領域的「硬產業」,但是如果對比美國,真正的巨頭科技公司還都是矽谷的軟體公司。在數字經濟越來越佔據主導的背景下,軟體已經成為了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根據工信部的官方數據,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31.3萬億元,佔到GDP的34.8%。軟體產業的創新發展,激發了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壯大。我國軟體產業近五年來年均增長15.5%;重點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到10.4%,軟體著作權登記數量突破110萬件。
大數據逐漸成為戰略資源,數據驅動必須有準確的數據,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但大數據驅動的管理和決策是一個迭代和遞進的過程,數據的準確性與數據完備性、相關性等相關。如果能有效藉助工業物聯網平台,從需求端到設計端、製造端,形成完整的數據收集系統和分析系統,中小型企業、小微企業也能實現數據驅動。
臨港新片區方案中重點提出,支持新片區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總部經濟等關鍵領域,試點開展數據跨境流動的安全評估,建立數據保護能力認證、數據流通備份審查、跨境數據流通和交易風險評估等數據安全管理機制。開展國際合作規則試點,加大對專利、版權、企業商業秘密等權利及數據的保護力度,主動參與引領全球數字經濟交流合作。這也凸顯了數據處理技術對於實體經濟的推動作用。
※科創板開市倒計時,交易前須明白這三點
※兩市早盤沖高回落 券商股午前跳水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