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建設如何推進?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建設如何推進?

十九大報告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高度,構成未來中國實現美麗中國夢的重要保證。如何推進?堅持「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三大發展理念是關鍵。

原文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持三大理念是關鍵》

作者 |北京大學貧困地區發展研究院院長 雷明

圖片 |網路

首先就是要堅持「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理念。作為發展中國家,發展是解決中國現階段所有問題的總鑰匙,減貧富民的關鍵。不發展,就業和收入就上不去,廣大貧困群體就無法從根本上擺脫貧困,深化改革、調整結構就缺乏力度,社會穩定就可能出狀況,可持續減貧富民的目標就無法實現。但是,當發展所帶來的環境負擔超出環境自身客觀承載力和恢復能力時,這就必須要以犧牲暫時的發展來換取環境的安全和永續持久的發展。針對傳統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先發展後保護,只發展不保護等有悖於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做法,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首先就是要堅持「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理念。

按可持續發展理論,從資本的角度,所有人類社會的發展和財富價值創造都可以看作是由物質資本、自然資本、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四類資本決定的。現實中,這四大資本之間存在著動態的互補性和替代性,然而,這種替代又是有限度的。儘管不同類別的資本替代限度可能有所不同,而且隨著時間推移,這種替代限度也會發生改變,但任一類資本都不可能完全取代另外類別的資本。當一類資本的取得或增加是以其它資本減值為代價,不僅總資本的增長和增加是不現實的,而且這種資本本身的增加也是不可持續的。「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理念,就是強調在發展過程中,特別是當物質資本和環境資本之間的替代關係在實現可持續發展過程中超出限度,寧可犧牲當下發展也要保護生態環境、優先解決人類代際公平問題。它強調了當發展與生態保護出現不可調和性矛盾時,環境優先,永續發展優先,保護第一,發展第二的根本發展理念。

其次是要堅持「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理念。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國在謀求發展、消除貧困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國內貧困現象依然存在,按現有貧困標準,我國尚有1660萬的貧困群體,而這些貧困群體大多分布在老少邊窮地區、生態脆弱地區,如何擺脫貧困實現小康仍然是亟待解決的迫切問題。從減貧和發展角度看,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是發展,離開了發展,可持續也就失去了意義,也就談不上可持續發展。在解決人類代際公平問題的同時,必須關注當代人生存和發展的問題,同時重視解決代內公平的問題,保護和發展兩手都要硬。

全面實現小康,兩個短板就是減貧和環保。要想真正解決問題,把問題解決好,就要牢牢抓住兩個關鍵,一是生態,二是減貧。生態從物理學上講,就是自然界,是我們的棲息之地,而從經濟學的意義上講,生態就是我們所擁有的自然資源和資產, 是我們發展之承載平台。減貧則是減少當代貧困,通過有效的發展使得貧困群體能夠提高收入,改變生活狀態,擺脫貧困,過上有尊嚴的生活。這就要求我們既不能將生態和扶貧兩個概念簡單疊加,更不能割裂,而應該是二者有機組合。

「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理念就是將生態文明建設、生態保護與發展,生態保護與扶貧減貧,生態保護與減少收入差距、代內公平與代際公平,有機地統一在了一起。它既強調生態保護,也強調發展,減少貧困。它將生態保護中所強調的代際公平與減貧過程中所強調的代內公平統一在一起,當然前提是在物質資本和環境資本和平相處有效替代的範圍之內。「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理念,把守住「發展和環保兩條底線」的總綱,強調了時刻繃緊環境保護這根弦,堅持生態文明先行,同時堅持把加快發展作為解決當代代內公平問題的關鍵,努力保持適度較快的發展速度,不斷縮小發展差距的思想理念。

第三是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減貧和發展是解決當代人的公平性問題,即解決代內公平問題,可持續發展是解決這代人和下一代人或下幾代人間的公平問題,即解決代際公平問題。從可持續發展理論中四大資本理論來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就是強調現實中,各類資本之間特別是自然資本和物資資本之間存在著動態的互補性和替代性。在守住保護底線的前提下,強調保護和發展可以是並行不悖,能夠實現有機統一,實現保護就是發展,發展就是保護的深刻思想內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根本要義正在於守住發展與環保兩條底線,在於樹立底線思維。

推進的根本方法就是要堅持三大發展理念,守住發展和生態的兩條底線,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真正找到一條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雙贏之路。一是不僅要通過發展形成造血機制,而且是要通過科學發展形成好的造血機制,形成良性可持續的、造乾淨之血的機制;二是要勇於、善於、專於、精於資源向資本和財富的轉換,打造切實可行的自然資源向資本和財富的生態轉化機制。因地制宜地將青山綠水轉化為綠色的金山銀山,實現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共贏。而這隻有將資源變為有效資本、乾淨資本,資本創造出有效財富、乾淨財富,大力實施產業綠色化,綠色產業化,才是減貧富民、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之路。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68期第1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構建社會信用體系,公平、安全要兼顧
探訪「煤都」,陣痛中再出發!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