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擁有中亞最強軍力,陣斬居魯士大帝又如何?你還是漢帝國的弟弟

擁有中亞最強軍力,陣斬居魯士大帝又如何?你還是漢帝國的弟弟

康居人主要活躍在中亞撒馬爾罕盆地南緣、西天山北麓以及錫爾河流域,與歷史上著名的馬薩格泰人活動區有重疊,從考古學文物研究角度上也受到了黑海薩爾馬提亞人的影響。某種程度上,康居可能就是當年曾威震中亞,斬首過阿美尼契德波斯萬王之王居魯士的馬薩格泰人建立的一個游牧國家。

漢代史料記載,康居兵強,控弦之士可達九萬。更有意思的是,康居作為西域的一個強國,曾經多次與漢朝交兵。李廣利討大宛時,康居曾經試圖派兵支援大宛;陳湯在征討匈奴郅支單于的過程中,就擊敗了康居王派來幫助匈奴的一萬騎兵;班超在平定西域的過程中,康居也派來精兵協助疏勒王的叛亂,一度給班超帶來了很大的困擾。漢朝與這個中亞游牧國家頻繁的交兵史,可以說是東亞軍事體系與最正宗的中亞軍事體系最早的一系列較量的記錄,那麼,屢次對抗漢朝的康居人,他們的軍事武備究竟呈現出如何的樣態?

《漢書·西域傳》記載,康居戶十二萬,口六十萬,勝兵十二萬人,同時控制有撒馬爾罕、塔什干、布哈拉一帶的五個農耕城邦,其軍事體系可以分為受希臘化影響下的中亞農耕城邦和斯基泰式游牧民兩大體系,前者以中亞特殊築城術和伴隨而生的城防技術聞名,後者則是以強悍的斯基泰/馬薩格泰式輕重騎兵為主體。

為了應對其他游牧文化人群的襲擊,或者作為游牧統治者用於季節性居住、防禦或存儲珍寶的場所,在康居控制區特別是所謂的五小王治所,出現了結構複雜,設計巧妙的城市防禦工事,康居人的城市並不大,用晒乾的泥磚築城,一面城牆往往只有數百米的長度,但防禦工事齊全,例如瓮城、敵台、箭頭狀形射孔一應俱全。

康居古城遺迹

康居的城防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城牆普遍沒有設置大型箭樓,而是將城牆本身變成了箭手的塔樓:城牆內部空心,有二層樓高的弓箭手射擊廊,射手廊上下以樓梯相連,城牆頂部也布置有帶護牆的射手平台,結合複雜曲折蜿蜒的門道,城牆上密布的空心敵台(以公元前5-3世紀的Kirk-kiz-kala城為例,該城每隔30米就設有一處敵台,總面積不過4.5公頃的該城居然就有25座敵台)。這些空心敵台除了消除城牆射擊死角外,本身也是優良的弓箭手多層射擊平台。這一立體防禦體系非常適配於中亞游牧民之間的衝突。

康居式空心城牆,可以發現空心敵台分布之密集,以及城牆上密布的多層射擊孔

牧民們是優良的弓箭手來源,康居的城防體系可以同時讓高約十米的城牆上有3-5層平台供射手們使用,從而讓防禦方獲得相對於對進攻方更高的單位時間弓箭投射量,而不用耗費中亞地區寶貴的木材資源,在城牆頂部修建其他的木製射擊工事來提升可開火的弓箭手數量;同時,缺乏足夠機械攻城武器和優良重裝步兵的中亞游牧民如果在對射中失敗,則很難接近城牆,騎兵優勢更是無從發揮;城鎮大門在通常情況下可能是較好的進攻通道,但在康居人複雜的瓮城和曲城門結構下,進攻大門的軍隊可能要面臨冒著從頭頂四面八方射下的箭雨,在狹窄的道路中折行,還要突破多層城門的殘酷戰鬥。常見的攻城武器例如破門錘和中亞地區存在的希臘弩砲,也很難攻擊不位於正面的曲折城門體系。

康居的複雜城門防禦體系

值得一提的是,可能是「受希臘化工匠」的影響,康居的築城技術在同期的中亞地區可謂首屈一指,其防禦工藝在中亞樹立了一個標準:可能「建立了一個軍事建築學派」,康居瓮城、弓箭手射擊廊、空心敵台對周邊地區的防禦技術產生了深刻影響,甚至到我國南北朝時期的赫連勃勃修建的胡夏統萬城,也採用了類似於康居要塞的中空敵台設計。可能也是出於對康居技術的信任,郅支單于後動員康居人每日達五百人,在今塔拉斯河一帶花費二年時間修建郅支城來作為自身征討四方的單于居城!

康居的空心城牆示意圖,多層弓箭手射擊平台清晰可見

作為游牧民,康居人的單兵武器依舊是游牧民典型的風格,主要的武器是弓箭、長劍和長矛。康居弓在傳統游牧複合弓的基礎上做了一些改變,根據在托普拉克-卡拉古城遺址宮殿區發現的弓箭遺存來看,康居弓長度可達1.5米,以鹿角、獸骨和木頭製成,威力強大。除了弓箭外,康居人也使用投石索、彈弓或希臘化的發石機械來補充投射火力。考古發現的康居彈丸直徑一般在幾厘米到十幾厘米不等,重約百餘克,有球型、方型等形態,用堅硬的石頭削成,適於用人力彈弓或者弩砲使用,甚至還有專門用於反騎兵的陶制彈丸,被鑄成類似金字塔的特殊稜錐狀。

部分康居文化遺物

康居人的騎兵繼承了發達的中亞諸游牧民族騎兵傳統。一些前蘇聯中亞史學家如托爾斯托夫甚至認為,甲騎具裝(cataphract)這一人馬俱披甲的超重裝騎兵最初就誕生於康居人活動區,或者說馬薩格泰人活動地區。因為最早反映甲騎具裝形象的出土文物就誕生在康居控制區,一枚約公元前4世紀末至前3世紀初的陶片上刻畫了一名人馬披甲,手持長矛的具裝騎士。從文物上看,康居人酷愛衝擊騎兵,除了人馬全甲的具裝騎兵,一些不披甲的輕裝騎兵也雙手持有馬上使用的超長矛來實施衝擊作戰。陳湯在都賴水圍攻匈奴單于(即後世赫赫有名的怛羅斯地區)時就遭遇了一萬多康居騎兵的猛烈衝擊,一夜竟達十餘次。

出土的康居人騎兵形象,具裝騎兵形象(左)清晰可見

有甲騎具裝,怎麼能沒有鎧甲,出土鎧甲反映康居人的貴族武士可能是武裝到牙齒,渾身包裹在厚重甲片下,從而得到全方位的優良保護。相比東天山那些缺乏盔甲的親戚,康居人在作戰時顯然更加可怕。

康居控制區出土的甲片及重裝康居武士復原圖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洗兵大秦海上波,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誰說好鋼要用到刀刃上?源自唐刀的日本刀為何會由直變彎?
戰場自保二選一,你選盔甲還是選盾牌?

TAG:冷兵器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