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法門是太重要了,對於末法的時候更重要
念佛法門到彼岸
佛說《阿彌陀經》這個不問自說的經,就因為這個法是太重要了,對於末法的時候更重要。
宣化上人一九七三年十二月
開示於金山禪寺佛七
念佛勿緩亦勿急 集中精神須菩提
妄想盡時佛自現 火里栽蓮切莫疑
我們人在這兒念佛,要心平氣和地來念,不要念得很慢,也不要念得很快,所以說「念佛勿緩亦勿急」。你若慢了,就懈怠;若快了,就會有緊張的毛病發生,所以要心平氣和地念得很自然。
「集中精神須菩提」,你要把你的精神集中,不要常常打妄想;常打妄想,這精神就不集中。精神不集中,念佛的功夫就會散失了。怎麼叫精神集中?也就是專一,只有這念佛的一念,沒有其他雜念。怎麼說須菩提呢?須菩提尊者是 「解空第一」,不著一切相。你能念佛念得阿彌陀佛現身來給你摩頂,這功夫就差不多了。
「妄想盡時佛自現」,想要佛現身給你摩頂,你首先要沒有妄想。什麼是妄想呢?你一邊念佛,一邊想:「阿彌陀佛,什麼時候我能見著您?阿彌陀佛,您什麼時候現身?阿彌陀佛,您什麼時候手摩我頭、衣覆我體?阿彌陀佛,您快放光照一照我吧!」這都是妄想。
你有這種妄想,本來阿彌陀佛想要放光,因為你這麼一個妄想,那個光就暫時不放了。本來阿彌陀佛想要手摩你的頭、衣服覆蓋你的體,因為你打這個妄想,阿彌陀佛就要等一等了。你就是求佛來加被你,這都是妄想。
想念佛得到「念佛三昧」,就是要一心不亂。所謂「一心不亂」,就是什麼妄想都沒有,念得心清了、意也定。
「心清水現月,意定天無雲」,你這個心要是清了,就好像水中現出月光;你若心是渾的,妄想紛飛,月光就不會照到水裡去了。心清就是妄想沒有了,好像那個水,一切的塵垢都沉到底下去了。你的心意不散亂,就好像天上沒有雲彩。所以,有這麼兩句古語說得很不錯:
千潭有水千潭月 萬里無雲萬里天
《永嘉大師證道歌》也說得很清楚:
一月普現一切水 一切水月一月攝
諸佛法身入我性 我性同共如來合
這種境界都是說心清的境界、意定的境界。可惜呀!我們不會用功的人,越念佛,妄想越多;妄想越多,就越不願意念佛,就好像那渾水,月亮照不進去是一樣的。
念佛法門又有一個譬喻,譬喻什麼呢?就像一粒清凈的如意寶珠,所以古人這麼說:
清珠投於濁水 濁水不得不清
念佛入於亂心 亂心不得不佛
「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這個清凈的寶珠投到渾水裡頭,渾水一定要清的。
「念佛入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我們用散亂心來念佛,這散亂心裡邊也有一尊佛了──你念一聲佛,這散亂心裡頭就多一尊佛;念兩句佛,就多兩尊佛。所以這個念佛,也就是念心,念心也就是念佛。念心,就要心清;念佛,佛也就出現了,所以才說:「妄想盡時佛即現」,你那個妄想沒有了,佛就現出來了。
「火里栽蓮切莫疑」,這念佛法門,本來是人不相信的,「怎麼會有這麼容易的事情?一念佛就成佛了?真沒有這個道理!」你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費一番的辛苦才能成就;這念佛法門只是念念而已,也不需要什麼功夫,也不需要用多少錢就成功了,這是太容易了。因為太容易,所以這個法門是不容易信的法門。所以佛說《阿彌陀經》是不問自說;為什麼要不問自說呢?就因為沒有人懂這個法門,沒有人相信這個法門,這法門就好像在火裡頭生出一朵蓮華,那麼令人難以相信。
雖然這個事情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你不要疑惑,一定能做得到的!一定能成佛的!如果念佛不能成佛的話,那釋迦牟尼佛也犯了妄語戒。我相信釋迦牟尼佛是真語、實語、如語、不妄語的,這位大覺者不會騙我們這些凡夫眾生;如果念佛不能成佛,佛說《阿彌陀經》做什麼?佛為什麼又要沒有事情找一個事情來干,說出《阿彌陀經》?由這一點證明,佛說這個不問自說的經,就因為這個法是太重要了,對於末法的時候更重要,所以說「末法眾生只有念佛才能得度」。
因為這種關係,我們切記要生出一種信心來念佛;信真了,阿彌陀佛會接我們到極樂世界去成佛。你有這種信心以後,要發願:「我發願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樣才能滿我這個願。」如果沒有滿我願的時候,我天天要發這個願──求生極樂世界──那麼天天發這個求生極樂世界的願,我們就要天天老老實實依法修行、依教修行。古人又有兩句話說得也不錯:
修道之人心莫疑 疑心若起便迷途
我們對這個凈土法門要深信、切願、實行,實實在在去修行,這才容易成功的。
不可說時今又說 語言文字非妙科
各位欲得真受用 心心念念阿彌陀
又說:「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這個世界的眾生都是顛顛倒倒,以是為非,以非為是,迷而不覺,所以在沒有事的世界,就要找一個事情來做,乃至於我們打念佛七,也是這樣子。
本來不需要打七的,可是我們自己不會用功,在平時不知道用功,所以才舉行念佛七,大家集會到一起共同來念佛,希望有所成就。你自己如果知道用功,功夫已經得到相應了,那麼這打七是多餘的;但因為你自己不會用功,所以功夫也不會相應的,因此大家集到一起來互相幫助、互相提攜。
怎麼叫互相幫助?譬如我這兒停止念佛了,你那兒還念呢,我聽見你念佛的聲音,把我這個間斷的念又繼續起來,這豈不是得到對方的幫助呢?互相提攜,你勉勵我,我勉勵你,你看我不懶惰,那麼我看你也很精進的,這互相一比較,自己就知道應該努力用功,這樣就是互相提攜。
【編注】恭錄自《西方極樂是君家──宣化上人談念佛》
※地藏王菩薩教他念這首偈頌,可以解除地獄之苦
※53.十位主水神所得到的解脫門和贊佛功德的偈頌華嚴經淺釋
TAG: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