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很平凡,本就想討口飽飯,卻被時代活活逼成了皇上

他很平凡,本就想討口飽飯,卻被時代活活逼成了皇上

文/花開無田

我們常常感懷於理想的失落,以及所有的美好面紗揭開後的失望。也許是因為所有的美好和神聖經歷了也覺得不過如此。但在歷史上卻有那麼一個人,從小就沒有理想,只有眼前的苟且,原因當然就是因為窮,生在一個靠租地耕耘的多子女家庭,苛捐雜稅,任何超越了穿衣吃飯的要求都屬於過分,可以說吃飽穿暖的本身也是奢望。這也許在現代人的眼睛裡,這實在是悲慘,但這些對於他的悲慘則是不夠的,亂世之人,面臨的常常是更慘,一場瘟疫,奪走了親人的生命,剩下的親人也被活活餓死,當濟濟一堂的家人只剩兩三個時,他們只能各奔東西,唯求活命。

這個悲慘故事的主角就是朱元璋,父親朱五四有四兒二女,自己為了生活更是5歲便給人放牛,15歲父母兄長都被奪取性命,而這也只是開始。與他相比,我們現代人這些淡淡的憂傷實在是無病呻吟,而在那個彌亂的時代,屬於他的實實在在的生活問題還等著解決,為了吃飯,他做了和尚,可亂世之中,其實也容不下一尊安穩的菩薩,更別說菩薩旁邊的小和尚了,他被安排去化緣,其實也就是乞丐,日日在勞累與白眼之中掙扎,朱元璋的身體與精神被壓到了底線。

這也許就是蛻變的契機,當一個人從物質到精神都一無所有的時候,他也許才能感受到屬於自己的力量,在討飯的過程中,朱元璋除了應對自己的生存,也結交了許多的朋友,當然, 都是窮朋友,但也是非常優秀的朋友。

但安寧的生活還是以無窮的魅力誘惑著他,當他終於可以回到寺廟,他非常安靜以一個少年的熱血青春守護著平凡的生活,一個出家和尚的平凡生活。這一過就是五年。如果這是一個平凡人可以輕鬆活下去的時代,可能,我們的明太祖朱元璋就是一個和尚了。可是,沒有,在他二十八歲的時候,他收到了一封信,一封鼓動他造反的信,來自好友湯和,他不想去,因為他知道,他只要能安穩的做和尚 ,他就能活下去,沒必要造反。

但外面的世界已經越來越亂,平常百姓常常無緣無故被當成土匪抓起來,朱元璋收到土匪的信就是軒然大波,他再也不能蜷縮於寺廟之一隅了。逃亡,成了形式之必然。安寧的對面是動亂,如果安寧不能容身,那隻能投身於動亂。這一年,他二十八歲,在一個十幾歲就應該娶妻成家的封建時代,這是一個太大的年齡,但對一個準備終生與青燈古佛相伴的和尚而言,一切都才剛剛開始。

做和尚需要安寧的力量,但造反需要的卻是拼殺和領導的力量,還好,生活早已把朱元璋化成了隨器而安的水,他非常從容的完成了自己角色的轉化。獲得了郭子興的賞識,並且成了上司的女婿,娶了一位溫婉善良持家的妻子馬皇后。一切都很好,一個和尚討了老婆,一個沒有安寧之所的人在軍隊中有了小小的官職,如果一切就這樣了,我們明太祖可能也會在亂世中求得片刻安寧,過著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

但一個人有點優秀會得到關注,非常優秀會得到賞識,過於優秀就會不容於人了。朱元璋在短短的時間內就經歷過這三 種狀態,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是也,在岳父之子郭天敘、郭天爵的的妒忌與構陷之中,朱元璋最後的結局是不得不走人。

此時的朱元璋,看透了起義軍內部的勾心鬥角,也對自己的能力有了自信,他不願意依附於任何人,也許是因為當時的所謂群雄已經不再讓朱元璋投注以信任了,總之,這回,他立起了自己的大旗。並在不斷的成長中漸漸積聚起了改天換地的雄心與力量。至正十三年(1353年),回到了鳳翔老家的朱元璋將徐達、郭英、周德興等人收入麾下。而在隨後李善長、朱文正、李文忠相繼到來,也讓他實力大增,而 在接受了謀士朱升的意見「高築牆、緩稱王、廣積糧」後,與陳友諒的決戰,直至蕩平諸雄。

當然,歷史早已告訴了我們最後的結局。1368年,朱元璋終於實現了從乞丐到皇帝的蛻變,在應天建立大明王朝。可是在他的這些經歷中,有多少是他自己的願望,又有多少是歷史對人的選擇呢。不能不說,朱元璋是優秀的,他的識人之能,他的軍事才幹,他的馭人之術,他的殺伐決斷,都非常人所及。畢竟,在一個自己打天下又坐天下的大能者身上,籠罩的光環不止一兩圈。

可是,身於貧家者的一個懵懂嬰兒,如果他不處於元末那個群雄並起的時代,沒有那官逼民反的背景,就算他身負眾多潛能,可能也永遠沒有施展的一天。也許我們沒有想過。對於我們柔弱敏感的內心而言,人生其實更多的受制於時代。一個把凡人逼成英雄的時代,它的悲哀是大于欣喜的。而這背後是無數普通人的苦難。

參考資料:《明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花開無田 的精彩文章:

1頭牛、1隻羊、1隻雞,成敗興亡,為何說這是大明王朝的定數?
薩爾滸戰役慘敗,310將領殉國,努爾哈赤獲勝,到底誰之過?

TAG:花開無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