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 | 立秋節氣
立 秋
li qiu
我國古代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是說立秋過後,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接著,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並且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秋三月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卧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養 收 原 則
立秋一過,白天雖然依然炎熱,但是天氣卻已經逐漸轉涼,早晚溫差開始變大。自然萬物也進入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的階段,所以立秋是大自然由陽盛漸變為陰盛的轉折點。在這一節氣,我們要順應天地氣機的交替(秋之氣來了,此後天地氣機將進入收斂、潛降的模式),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煉、皆以養收為原則。
秋內應於肺,肺在志為悲(憂),悲憂易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憂之情緒,所以在進行自我調養時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可經常和他人、家人談心,或到公園散步,適當看看電影、電視,或養花、垂釣,這些都有益於修身養性,陶冶情操。
飲 食 調 養
《素問·臟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可見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盡量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
立秋後,陽氣已開始收斂,吃陰寒食物容易損傷脾陽,應避免進食西瓜、香瓜等寒涼瓜果,尤其是脾胃虛弱的人。
不同於長夏屬濕,入秋後燥令當時,天氣乾燥,靠近暑天屬「溫燥」、靠近冬天屬「涼燥」。溫燥容易「動血」,適宜多吃些滋潤的食品,如銀耳、百合、蜂蜜、核桃、芝麻、梨、荸薺、南瓜、藕、蘆根等,既清熱又潤燥。
在陽氣收斂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不適的癥狀,比如相火外浮導致的頭暈、痘痘、口腔潰瘍、耳鳴、咽痛等等;陽氣不收,會出現汗多、面紅如妝、發熱等不適。如果出現此類癥狀,且符合其病機,都可服用酸梅湯或者烏梅白糖湯(烏梅30克加白糖30克,水煎服用)。而且酸甘養陰,這個時節服用非常適宜。
立秋過後,仍需要對抗暑濕之邪,可以試試麥芽茶:藿香10g+佩蘭10g+炒麥芽30g,水煎代茶飲。每天來上幾杯,人變精神,胃腸功能也正常了。
百合杏仁赤豆粥
原料:百合10克,杏仁6克,赤小豆60克,白糖少許。
做法:先將赤小豆洗凈,加水適量,與粳米一起,先以大火煮沸,然後在半熟的粳米鍋內加入百合、杏仁、白糖,以文火同煮至熱即成。
適用於:肺陰虛,虛火旺盛,素有口乾、口苦者。
讀詩詞 ,靜養心
早秋客舍 杜牧 [唐]
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
獨夜他鄉淚,年年為客愁。
別離何處盡?搖落幾時休?
不及磻溪叟,身閑長自由。
一葉落 白居易 [唐]
煩暑郁未退,涼飆潛已起。
寒溫與盛衰,遞相為表裡。
蕭蕭秋林下,一葉忽先委。
勿言微搖落,搖落從此始。
立秋日曲江憶元九 白居易 [唐]
下馬柳陰下,獨上堤上行。
故人千萬里,新蟬三兩聲。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兩地新秋思,應同此日情。
立秋 劉翰 [宋]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秋夕 杜牧 [唐]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望洞庭劉禹錫 [唐]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山居秋暝 王維 [唐]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秋夜曲 王維 [唐]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初 秋 孟浩然 [唐]
不覺初秋夜漸長,清風習習重凄涼。
炎炎暑退茅齋靜,階下叢莎有露光。
【圖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版權歸屬原作者,並致謝意!歡迎各位朋友評論點贊,記得關注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