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空調,溫感等指標比能效更加有望突圍家電市場?
如今的空調市場,被新能效標準實施的各種恐懼所支配著。自開年以來,空調能效事件持續加大發酵力度,隨後被推至風口浪尖,引來相關部門的介入。
截至目前,空調行業一直流傳著的關於新能效標準的各種消息已初步定性,家用空調的新能效標準已經通過審定,最快將於今年底發布。
對比新舊能效標準,可看出未來市場的三大改變方向:其一,定、變頻空調能效將統一採用APF考核,形成統一平台;其二,新能效標準將分為五個等級;其三,定頻空調將被分為兩步淘汰,第一:2019年納入新標準的四級和五級,第二:2022年1月1日將被完全淘汰。
不難發現,新能效的實施,對於未來空調市場影響可歸總為是對低能效空調的末日審判,定頻空調生命周期已進入倒計時,空調市場將進行大洗底,向高能效化發展。
據中怡康預測,空調行業變頻化速度將大幅提速,2019年定頻空調市場的零售量規模為1726萬台,假設2021年空調市場規模和2019年一致,那麼變頻空調規模也有44.2%的增幅;伴隨定頻逐漸被替換成變頻空調,2019-2021年的空調均價表現會優於預期,假設定頻空調全部被替換成APF三級空調時,空調市場均價將同比提升5.7%;並且,目前定頻佔比較高的地區將迎來較大的結構升級,均價增幅也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伴隨空調市場對於能效的集中關注,極易造成營銷賣點同質化且集中出現的現象。比起能效、價格戰等,空調市場仍有很多指標優待改善,如溫感控制系統、風機轉速、熱效率、噪音等。
同技術功能下依託較高的產品性能突圍,不失為當下相對較好的競爭策略。針對空調行業,除卻價格與能效,對於溫感等的控制才是其最核心的職能。
伴隨消費升級,2019年上半年空調市場卻出現量增額降的現象,這並不是一個好的轉折點。據奧維雲網(AVC)推總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國內家用空調零售額1137億元,同比下降1.4%;零售量3370萬台,同比微增1.5%。
拋開技術成熟度、成本與消費市場等因素,產品技術標籤羸弱,營銷識別度低成為整個家電市場普遍存在的問題。大環境可以刺激消費走量,卻不能從根本上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如同以舊換新市場,刺激消費者購買的慾望,其主要來源於政策的推廣以及極大的優惠力度,而不是看重產品某一個技術標籤來購買產品。
現如今,若想到達到人們理想的人體舒適度指數,空調其所帶來的氣溫、濕度與風度成為最關鍵的部分,也就是產品對於溫感等指標的感知。
據編者了解,國家針對公共建築室內溫度有明確標準,《國務院關於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明確要求控制室內空調溫度,並對此作了詳細規定。規定內強調,所有公共建築內的單位,包括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組織和個體工商戶,除特定用途外,夏季室內空調溫度設置不低於26攝氏度,冬季室內空調溫度設置不高於20攝氏度。
同時,相關實驗表明,夏天溫度為23至28℃,濕度為30%至60%,在此範圍內感到舒適的人佔95%以上;在裝有空調的室內,室溫為19至24℃,濕度為40%至50%時,人會感到最舒適。
隨著一天內大氣環境所帶來的對於溫度、濕度等的實時變換,一台能夠實時感知外界溫度變化,以及對室內溫度實時調節、對人體機能時刻調整的,以達到每時每刻都是最佳人體舒適度的空調,才是行業急需產品。
美的「無風感」、海爾「舒適風」、TCL「涼感柔風」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以消費者體驗為主導研發產品,令用戶無論處於酷暑還是寒冬,均可獲得最佳舒適度。此外,智能加持產品性能,空調可進行個性化定製環境,具體到室內的每一位成員,同一屋檐下享受不同的溫度也是目前空調市場的主打方向。
空調已不再只是簡單的調溫裝置,越來越多的溢價功能將其打造為製造生態空氣的機器,產品技術亮點必將成為未來發展之下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技術攻堅戰向來都是一個企業存活的基本保障,以其來突圍家電市場,勝算怎會不大?
※美圖小仙女Vlog神器,小米cc9e屏幕很辣眼,網友:要啥自行車?
※蘇寧穩居家電第一 818靠「三寶」持續擴大份額?
TAG:智電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