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最富有的一批人,揚州的繁榮就靠他們,到乾隆之後生靈塗炭
隋唐之後,南方經濟的發展一度呈現出突飛猛進的勢頭,這其中,發展最好的,莫過於揚州了。根據史料記載,唐後期的揚州其繁榮水平曾一度超越了長安和洛陽,這裡的資本集中程度,不僅僅是在中國,甚至,在整個亞洲都能算得上是最大的金融中心。
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揚州為什麼會如此繁榮?
隋唐時期的揚州我們暫且不提,我們先來看看明清時期的揚州,在這裡,請跟筆者一起往下看!百年前,詩人陳去病曾寫下這樣一段話「揚州之盛,實徽商開之,揚蓋徽商殖民地也。」在他看來,揚州的繁榮離不開徽商的貢獻。事實上,揚州是一個被商人所改變的城市,歷史上的揚州非常繁榮,這裡匯聚了各地的客商,唯有徽商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可以說,揚州的發展與徽商密不可分。徽商,即徽州商人、新安商人,俗稱「徽幫」,指徽州(府)籍商人的總稱 ,為中國三大商派之一。
起初,揚州並不是一座「城」,而是一個「州」。「揚州」最早出現在《禹貢》所描述的「九州」里,它的範圍相當於淮河以南、長江流域以及嶺南一帶。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揚州的面積在逐漸縮小,發展為「省」,直到大隋時才發展為「城」。唐高祖將揚州從洛陽搬到了江北,自此,揚州才實現了名稱區分以及地理位置的統一。
揚州無論是「省」還是「城」,從來都是熱鬧之地,它的富足繁榮成為士大夫、文人的心之所往。「煙花三月下揚州」恐怕正是對這種心境的絕佳寫照,這些無疑不說明了揚州的繁榮。揚州的發達一方面取決於地理位置,它地處長江和京杭運河的交叉處,而且,揚州地理位置可通海,因此,揚州成為了重要的交通中心。
歷史上南北糧草、錢幣、礦產都是經由揚州分運各處的,甚至送到海外。此外,揚州在一段時間裡都是政治中心,不少高官都曾在此建立府邸。並且,揚州還是中原士大夫們南下必經之地,在北方發生兵災之時,大部分中原人士都會紛紛遷徙至揚州,比如: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就為揚州送去了大量人口。
揚州繁華千年之久,因為鹽巴而達到了鼎盛狀態。揚州的鹽巴被稱為「淮鹽」,這裡是極其重要的鹽策要地,而鹽巴作為古時候重要的戰略物資,一直實施的是國家管控制度。早在西漢時,吳王曾在揚州築造城池,煮鹽鑄錢,從而成為大富豪。而揚州的鹽產自兩淮,並在揚州城內轉運,因此,揚州是國家食鹽管控的重要城市,它能獲得的利潤可想而知。
清前中期,甚至有「揚州繁華以鹽盛」的說法。雖然,揚州鹽商眾多,可是,徽商始終是這裡的主導。揚州因鹽業的發達而繁榮,這在明清時期更是明顯。明洪武年間,國家實施「開中法」,在揚州設立了兩淮都轉運鹽使司。從此,商人通過販運糧草、絲綢到邊境,會得到政府給予的「鹽引」,商人可憑藉這些「鹽引」到兩淮鹽場換得等量的鹽巴,販運各地獲利。
這其中,揚州因地理位置出眾,得利最大。而後,明萬曆之時,朝廷加強了對鹽巴的管控,從自願交易變成了世襲承包的鹽引制度,鹽業交易走向了專賣制度,為商人崛起帶去了機會。因此,徽商來揚州謀生,很自然的就成了鹽商。徽商很快成為了揚州鹽商里的主流人群,據統計,明中期到清中後期之時,徽商一直是兩淮鹽商的主體。
徽商匯聚揚州,自然帶來了大量白銀,其數額之大甚至可與國庫比肩。可以說,康熙六次南巡、乾隆七次南巡,這期間國家所用的銀兩,或直接、或間接都是源自於徽商。揚州因徽商的到來,一時間匯聚了巨額財產,也是它興盛的關鍵所在。可以說,徽商的出現,為揚州經濟發展帶去了正面影響,鹽業的興起就是最好的證明。
而且,徽商的到來也為揚州其他產業帶來了發展,比如:飲食、戲曲、園林、脂粉等產業,這些都是有比較明顯的進步。此外,徽商也為揚州的「市政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由於戰亂一些因朝代更替被破壞的街道、酒肆、碼頭和橋樑等,也因為徽商們的資助,而得到了修復和重建,自此,揚州的「市政工程」建設也逐漸完善起來。
徽商非常喜歡收藏古董和文玩,他們也將這一風潮帶進揚州,並影響了當地的文藝市場風向,為「揚州八怪」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梁啟超在其著作中就曾發表了對揚州徽商的看法,在他看來:徽商把揚州經濟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甚至說,如果沒有徽商的參與,揚州的繁榮就會少了很多,甚至,沒有這番繁榮場景。
可以說,明清是我國商品經濟較發展的重要時期,明清時期的中國,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而這期間,更是徽商的鼎盛之時。
但到了清乾隆末年,封建統治日趨沒落,課稅、捐輸日益加重,徽商處境愈來愈困難。1831年,兩江總督兼管兩淮鹽政陶澍革除淮鹽積弊,改行「票法」,靠鹽業專利發跡的徽商開始衰敗典當業也因左宗棠壟斷及外國銀行的侵入而中落。茶、木兩商則由於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連年虧損。曾國番與太平軍在皖南與徽州的拉鋸戰,徽州十村九毀,生靈塗炭。
參考資料:
【《五石脂》、《明史·食貨志》、《明清徽商與揚州文化》】
※中國麵條是什麼時候發明的?竟然跟桂林的米粉有關
※趙國曾如此的不可一世,為什麼會一戰回到解放前?有一個致命原因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