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打造金融連接器:中國開放銀行模式與合規路徑探究

打造金融連接器:中國開放銀行模式與合規路徑探究

開放銀行正成為銀行業發展新潮流,國內外傳統銀行機構和新興數字化銀行,都在進行開放銀行實驗。開放銀行不僅是銀行向合作夥伴的單向開放,更應是銀行與合作夥伴之間的相互開放,「連接器」是很多銀行走向開放銀行的第一站,在整個生態鏈中,有眾多的「節點」,不同「節點」的功能不同、戰略不同。

2019年7月30日,零壹財經·零壹智庫聯合吉林億聯銀行在北京召開「開放銀行模式與趨勢研討會」,會上,零壹財經創始人柏亮發布《打造金融連接器—中國開放銀行發展報告(2019)》,報告聚焦「金融連接器」,全方位呈現了開放銀行發展的緣起、模式與趨勢。

本次會議邀請了多位銀行高管與金融科技企業高管,大家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激烈的交鋒,分析了開放銀行發展的路徑問題、合規問題,並對開放銀行的未來發展進行了合理展望。

一、銀行數字化轉型:開放銀行成一種必然方向

開放銀行理念:源於互聯網開放

「開放銀行的『開放』和目前監管方面的對外開放不同,開放銀行的理念起源於互聯網的開放」,柏亮這樣說道。他指出從20世家80年代的「開源精神」到2010年前後谷歌的「G 」和騰訊「3Q」大戰後的開放戰略,整個互聯網生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些大型機構開始通過共建生態開放自身服務,實現互利共贏。開放銀行的理念就是來自這一邏輯,銀行本身是一個強大的業務系統,但銀行服務同質化嚴重,如果銀行能夠拓展外部網路,將服務開放出去,同時將自己的網路開放給外部環境,將外部服務引入進來,就可以構建一個全新的經濟生態,有助於銀行實現差異化競爭。

他表示開放銀行可以推動商業銀行從平台思維向生態思維轉變,銀行間、銀行與第三方企業間通過在數據、演算法和技術標準上的共享合作,構建出新的生態系統,在這個基礎上形成新的商業模式,為銀行創造新的贏利點,從而發現銀行增長的第二曲線。

開放銀行是銀行數字化轉型的組成部分

銀行業協會研究部主任李健從宏觀經濟和銀行主體兩個層面出發,分析了開放銀行的由來。他表示商業銀行的數字化轉型經歷了「數字化是項目」、「數字化是業務」和「數字化是核心競爭力」三個階段,開放銀行是「數字化是核心競爭力」這一最高階段的體現。伴隨數字科技的發展,銀行需要真正以客戶為中心,結合自身的比較優勢打造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

他提到,國外開放銀行發展模式一種是政府自上而下推動數據開放,另一種是企業自下而上擁抱API經濟,從我國的發展實踐來看,一方面,監管政策上尚未出台明確的指導意見;另一方面,市場自發的發展路徑上也與國外有所不同。我國開放銀行是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中的組成部分。

結合億聯銀行在開放銀行建設方面的實踐,億聯銀行行長助理兼CIO鄒幫山也認為開放銀行是銀行實現數字化轉型的一種路徑或方式。他分析到,目前銀行正經歷從信息化向數字化到智能化的跨越,客戶行為習慣發生了變遷,但銀行自身並沒有深層次地理解這種變遷,如何在整個金融服務周期的關鍵時點為客戶提供關鍵的金融服務,成為銀行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在這一背景下,開放銀行一經提出,便成為了各商業銀行遵從的戰略轉型模式。

他表示開放銀行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平台,開放銀行模式對銀行的科技架構、產品、風控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涉及的是銀行整體戰略規劃問題。為適應開放銀行架構,銀行需要將產品、服務和系統服務化、原子化,實現前中後台系統的鏈接及共享能力。此外,開放銀行模式對銀行的風控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輸出產品和服務的過程中,銀行將前中後台的一些功能嵌入到了外部場景中,管理鏈條變得更長,由此帶來的風險也急劇上升。

二、打造金融連接器:開放銀行的主流模式

開放銀行三階段:共享API、打造金融連接器、形成金融生態圈

鄒幫山將開放銀行發展路徑分為三個階段:共享API、打造金融連接平台和形成金融生態圈。他指出在共享API階段,銀行通過API、SDK、H5等技術輸出底層安全技術、產品和服務;在打造金融連接平台階段,銀行基於連接平台對資金端和資產端進行適配,對平台參與方進行金融賦能;而金融生態圈是開放銀行發展的高級階段,在金融生態圈裡,金融服務將無處不在。

柏亮認為目前開放銀行發展仍處於打造金融連接器階段,並介紹了金融連接器的連接形態與層次。他表示連接器是開放銀行生態中的核心要件和樞紐,從連接的形態來看,開放銀行發展可分為項目合作階段(1-1連接)、機構合作階段(1-多連接)、開放網路階段(多-多連接)和生態發展階段(超越線性連接,建立共生系統)四個階段;從連接的層次來看,開放銀行發展可以分為場景連接、演算法連接和數據連接三個層次。目前,從連接形態上看,我國開放銀行發展處於第二、三階段;從連接層次來看,第一、二種形態居多。

同盾科技副總裁李偉東則進一步分析了金融連接器出現的原因。面對大的經濟環境的變化,銀行一方面要進行零售轉型,另一方面要進行數字化轉型,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由於在傳統IT架構下,銀行的數據是割裂的,在數據價值挖掘上有很大壓力,很難通過自建商城去完善生態圈、擴展服務客戶。因此,銀行就需要實現場景化,通過將自身的業務部署到場景中去服務更多的客戶,但在部署中又會出現問題,因為對場景方不了解,審批條件就會變得苛刻,反過來又會影響到客戶體驗,導致流量轉化效率下降。這時就需要中間層的出現,也就是提供各種創新服務的第三方科技公司,他們可以幫助銀行實現與商業場景的連接。

拍拍貸副總裁、人工智慧和大數據負責人陳磊從智慧金融的角度講述了拍拍貸作為開放銀行生態鏈中的一個節點如何利用科技將金融服務變得更加智能。他表示拍拍貸以前更多地是做閉環金融服務,現在已經將閉環打開,利用自身的科技能力、業務經驗、數據積累等優勢和持牌金融機構進行合作,在服務過程中,拍拍貸會將整個業務流程中涉及到的風控、營銷等業務問題產品化,形成一整套的解決方案,幫助金融機構提高金融服務的性能和效率。

他以反欺詐、風險定價和貸後管理三個應用場景為例,進行詳細介紹。在反欺詐上,拍拍貸利用數據和演算法去構建複雜網路識別團伙欺詐;在風險定價上,憑藉對大數據的精準理解構建定價模型;在貸後管理上,通過智能分析,優化分案和人機協同催收。

開放銀行關鍵:主動開放,定位、業務和理念三者結合

包商銀行行長助理、包銀消費金融公司董事長劉鑫提到,在互聯網時代,客戶從來就不屬於銀行,客戶就是客戶,產品能滿足客戶需求,客戶就在,否則就不在。之前的開放銀行是對銀行的服務進行封裝,輸出到外部的渠道或場景中去,對銀行來說,更多地是被動輸出而不是主動開放,經驗表明,與其被動不如主動開放,心態很重要。

新網銀行平台金融部總經理金曉燁則結合新網銀行實踐經驗分析了發展開放銀行的關鍵問題。他表示新網銀行在成立之初便秉承開放的心態,通過技術輸出的方式去接入外部機構,打造核心風控能力、數據處理能力、模型能力和反欺詐能力,在業務上主要聚焦於消費金融。開放銀行發展需要將定位、業務和理念三者相結合,只有將開放銀行作為發展戰略,自上而下進行推動,把開放銀行模式與實際業務相結合,才能產生真正的價值,否則很容易浮於表面。

某股份制銀行北京支行零售行長周承指出目前銀行的數據是割裂的、沉寂的和靜態的,開放銀行更多地是銀行開放自身服務,吸收外部數據進來。開放銀行建設採取B2B2C模式,一方面需要關注銀行開放的服務能力B渠道是否需要,是否有助於其業務提升;另一方面,需要考慮對C端用戶有沒有價值,用戶是否有主動去使用的意願。

三、預判未來:趨勢、方向和監管

發展趨勢:雙向開放,打造生態圈

國有銀行網金部副處長表示發展開放銀行不僅要從銀行自身出發,還要考慮開放出來的能力能否給合作方、平台方帶來價值,能否在不同的場景下給客戶帶來不一樣的金融服務體驗。現在的開放銀行建設強調服務的開放,但金融服務本身的差異有限,有差異的地方更多體現在場景化的服務及數據差異。此外,開放銀行建設不僅是要將自身的金融服務開放出去,也要考慮將外部的能力融入進來,強化自身生態,穩住自己的陣地。

李健也表示傳統金融機構可以抓住開放銀行機遇進行一些逆向跨界,原來更多的是互聯網公司跨界開展金融服務,同樣的,銀行也可以引入外部服務,從各種生活場景深入到客戶的生活中,實現逆向跨界。

打造金融連接器,構造生態鏈是目前開放銀行發展路徑,但開放銀行的最終形態一定是通過雙向開放,構建一個全新的生態圈。鄒幫山認為通過開放銀行模式去覆蓋更多的金融服務場景、互聯網生態場景,基於場景實現從生態鏈到生態圈的演化路徑,是銀行數字化轉型的一個重要方向。

方向建議:多角度全面突圍

某商業銀行專家認為目前商業銀行發展開放銀行仍面臨六大方面的問題:一是文化的衝突和體制的障礙,開放銀行參與主體眾多,會產生較大文化差異;二是客戶隱私和數據安全問題;三是盈利模式的選擇問題;四是參與者的數據割裂問題;五是複雜的風險管理問題;六是專業化人才建設問題。

為此,他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第一,銀行需要從客戶服務思維向用戶服務思維轉變;第二,從線上線下領地意識向金融生態轉變;第三,從單打獨鬥向跨界合作轉變;第四,從單一金融機構風險管理向開放平台的風險合規轉變;第五,構建金融科技服務能力,形成生態圈;第六,構建全面的產品和服務支撐能力;第七,提升一體化運營能力;第八,改善組織架構,實現總分行一體化。

合規展望:保護數據隱私,加強風險防控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博士後陶峰分析了開放銀行的未來發展趨勢。他表示談到開放銀行有必要回顧《歐洲支付服務修訂指令》(PSD2),梳理《支付服務指令》(PSD1)到PSD2的發展脈絡就會發現,開放銀行涉及的不僅僅是金融業問題,還涉及到政治、法律和文化等方面問題。從政治上來看,PSD1的實施是為了構建統一歐洲支付體系,打破成員國之間的支付割裂問題,進而推動歐洲的一體化進程。PSD1出台後,統一的歐洲支付體系未完全達到預期,於是對PSD1進行了修訂,一方面是為了迎合新型支付業務發展的需求,但也是推動歐洲的一體化重要舉措;從法律層面看,PSD2需要各成員國將其納入法律體系,但由於各成員國國慶差異較大,相關法律法規推進進程不一;從文化層面看,歐洲傳統的支付體系以卡支付為基礎,開放銀行模式則可能會改變這一局面,並可能影響用戶的支付認證習慣。

結合國外開放銀行發展模式,他認為國內開放銀行建設一方面需要建立一套消費者隱私和數據保護機制,在PSD2實施後,歐洲也出台了《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對消費者數據的保護有一整套的機制;另一方面,在開放銀行模式下,銀行面臨的風險模式有所變化,在做好金融創新的同時,更要注重風險防控。

李健也指出在發展開放銀行的過程中,銀行的本質性風險特徵是不會改變的。金融與科技結合後,風險將具有隱蔽性、傳染性和系統性,數據泄露和信息安全問題將互相交織,開放平台和操作技術的安全性需要考慮,監管套利問題也需引起重視。

基於此,他從四方面對開放銀行的合規性問題進行了展望,第一,數據共享是開放銀行需要面對的核心問題,在探索相應規範和標準時,需對數據共享範圍做出明確劃分;第二,從客戶認知角度,需要提升客戶對開放銀行模式的認知水平,制定完善的客戶隱私保護機制;第三,從人才角度,開放銀行模式對複合型人才的需求程度越來越高;第四,從參與主體角度,開放銀行涉及眾多參與主體,在開展過程中需要制定統一的、穿透式的監管措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零壹財經 的精彩文章:

網傳陸金所宣布退出P2P,最新回應來了
貨幣互聯網的超級實驗:Facebook Libra 解析

TAG:零壹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