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熟人就想繞道走,一聚會就覺得累,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在您的內心深處,有一處安靜的避難所。任何時間您都可以撤退回去,做回您自己。」——Hermann Hesse
性格內向的人最怕遇到熟人,走在路上遇到了熟人,他們一般會有兩個策略,逃脫和微笑。一般來說,熟悉程度越低,逃脫難度越大,因為會面臨交流尷尬,他們甚至喊不出對方名字。
如果對方沒有看到他,他會選擇繞道逃離或者是突然加速,裝作有急事的樣子。如果目光沒有逃離呢?他會選擇對視微笑著注視對方,輕微點頭然後遠離。如果已經不可迴避的接觸了呢?這個時候,不得不寒暄幾句。
一種沒有靈魂的交流模式:寒暄
然而,對於內向者而言,寒暄(Small talk)是一項艱巨而可怕的任務,他們迴避甚至討厭寒暄,在他們看來,寒暄是一種沒有靈魂的交流模式,根本無法進行真正的情感交流。
在我看來,事實的確如此。美國《哈潑斯》雜誌上的一篇文章中分享寒暄技巧時提到,一個美國人問你:最近過得好嗎?最聰明的回答是「我很好」,而不是其他複雜的回答。原因在於,在美國人心中,他並不期待、並不希望你認真回答,他很忙,他希望你能應付他,因此,「我很好」是最佳的回應。
社交宿醉
很多時候,內向者的寒暄只有幾個字,因為他們想要快速離開,然後你卻表現得非常熱情,感覺有說不完的話,殊不知你讓對方陷入了兩難,他們可能會出現社交宿醉狀態,你會感覺和他們交流困難。
語言學家蕭娜·考特爾(Shawna Courter )在2016年首先提出了「社交宿醉(social hangover)」這一概念,用來形容那些內向者由於承受了自己可接納範圍之外的社交強度,而造成的例如頭暈、眼花、耳鳴、全身乏力等生理癥狀。
在咨訪過程中,很多極度內向者表示自己曾有過不止一次的這種體驗,當他們不得不參與小型聚會,或者是和人寒暄時,會感到莫名的焦慮緊張、呼吸困難,難以應付這種場面。並且在聚會和寒暄之後,他們會感到非常疲憊乏力,彷彿喝醉了酒一般,出現「宿醉」體驗,甚至在第二天也難以緩解。
有學者提出,內向者會出現「宿醉」體驗,可能與他們的「自我概念」有關。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個體對自身存在的體驗,決定了我們怎樣認識自我,如何做出符合自己特徵的行為與處事方式。
在這些極度內向者心中,他們堅信自己是封閉的、不願意與人交流的,進而認定自己的這種人格特質,通過外部行為反映出來。通俗來說,如果你認定自己是一個內向、不愛社交的人,就會儘可能逃避人多的場合,感到疲憊;相反,如果你覺得自己熱情開朗,就更可能去接觸新朋友與新環境,更願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
自我概念又可以進一步劃分為自我感覺、反映評價與社會比較這三方面:
1、反映評價
在成熟前的少年時期,我們很難定義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因此只能藉助於外界的評價來了解自己的個性特徵。如果得到他人肯定的評價更多,便可以形成比較良好的自我概念;反之,如果他人對自己的反應偏向消極,便會覺得自己很糟糕。
比如,在學生時期,由於和班裡同學關係不太好,交不到什麼朋友,變得不怎麼說話。久而久之,周圍的同學會評價這個人孤僻、不好相處。當自己覺察到周圍人的這種反應時,也會逐漸認可他們的評價,認為自己是內向孤僻、不合群的,進而更加自我封閉,形成惡性循環。
2、自我感覺
當自我意識越來越完善、心智更加成熟之後,我們自我概念的形成就不全依賴於外在的評價,而是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與認識,這便是自我感覺。所以,有的人雖然在童年時期內向自閉,不愛說話,但卻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喜歡與人交際,這就是自我感覺起到作用。
3、社會比較
人們還會通過與他人的比較來衡量自己的標準。比如,在一個過於外向的朋友面前,你會覺得自己沒他那麼健談,從而將自己定義為內向性格者。但這種自我定義並不見的是準確的。所以,當我們意識到自己是內向性格者之後,仍能通過一些努力,糾正自我概念中有失偏頗的成分,讓自己的性格變得更具社會適應性。
極度內向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心理學上認為,極度內向是一種危險的人格,原因在於他們從根本上否認社交,逃避一切溝通,總是把最真實的想法壓抑在心中,把自我和外界隔離起來。
和這種人交往時,如果發生了一些小矛盾,他們並不像常人一樣發脾氣,而是裝作一副什麼都沒發生的樣子,將負面情緒壓抑到心中。但由於情緒不會無緣無故的消失,隨著負能量的積攢,終有一天會用更具破壞性的方式爆發出來,這時再去補救就已為時已晚。
從心理學角度看,那些一看見熟人就繞道走,朋友打電話也不想接,聚會能不去就不去的人,都存在極度內向的人格傾向,或者說都有可能由普通內向向極度內向轉變。
「逃避策略」
從這些內向者典型的行為模式中不難看出, 他們在為人處事過程中傾向於採用「逃避策略」。只要避開需要與人交際的場合,就能緩解心中的焦慮不安感。但他們並沒有意識到,正是由於這種逃避行為,使他們與人溝通的機會越來越少,失去了本可以鍛煉自我社交技能的可能性。
這樣下去,只會使他們的生活越來越乏味,越來越孤僻,得不到任何有效的社會支持。在面對負面情緒困擾、或是生活中的壓力事件時,感到更加無助與絕望。所以這種行為模式對自身來說,也是非常危險的。
- The End -
※美國心理學家:那些經常玩手機的孩子,將被同伴甩得很遠
※不好意思拒絕別人、不願意麻煩別人,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TAG: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