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心理學家:學會做權威型父母,三步改造影響孩子行為習慣的微環境

心理學家:學會做權威型父母,三步改造影響孩子行為習慣的微環境

自控力一般只一個人對自己的情緒,行為,注意力,慾望等的控制能力,並且實驗研究表明,有的孩子天生自控力就強一些,另一方面,自控力是可以後天學習培養的。自控力強的孩子在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方面會更強,有更好的人際關係,能達成的學業成績和事業成就也會更高。

什麼是自控力?

朋友小琳的兒子今年15歲,自控力極差,做什麼事都需要催促他:

「趕快起床了,小心遲到!」

「快點寫作業,別又熬夜!」

「別玩了,明早還要上課!」

給他定製的學習計劃也沒用,睡前刷手機,拖延寫作業,小琳不說趕緊寫作業,孩子就在那裡看電腦玩遊戲,不督促他就不知道學習,一看書就發獃......這些壞習慣還是改不了,每天都要催!催!催!孩子心煩我也心累。眼看每天都這樣催促不管用,小琳又制定了一個約法三章,凡是沒達到我要求的,就要接受懲罰,從限制遊戲時間到扣除零花錢等等。即便如此,問題還是沒解決,每天還是照樣作業拖拉、熬夜玩手機,成績也下降得厲害。

這就是典型缺乏自控力的孩子,對於孩子來說,自控力比智商更有助於學習成績,比情商更有助於社會交往。從這個角度來看,自控力就是孩子自我成長的「秘密武器」,雖然我們看不見、摸不著,但時時處處都在影響孩子的成長和發展。

做權威型父母,培養出有自控力的孩子:

1、定規矩可以培養孩子自控力:

在信息化時代,孩子玩手機這個問題是多數父母頭疼的問題,不讓他玩,他就和同齡的小孩顯得不合群,而且有些課程需要手機輔導上課;但放手讓孩子玩,他又管不住自己,沉迷,荒廢學業的可能性更大。其實,權衡二者,父母只需要綜合一下,父母規定時間,每天監督孩子使用手機就好。這樣的約束可以幫助孩子自控。孩子的「自律」首先來自「他律」。

2、權威的教育方式有利於孩子成長:

心理學研究表明,權威型的教育風格是恰到好處的教育方式。在《讓孩子的大腦自由》一書中提到,美國發展心理學家黛安娜·鮑姆林德根據父母與孩子的互動和要求程度,將家庭教育分成了四種不同的風格

(1)獨裁型:低回應高要求。父母對孩子態度嚴苛,許多事情都說一不二,經常反駁孩子的需求,孩子對父母持有畏懼的心情。

(2)溺愛型:高回應低要求。孩子想要什麼就給什麼。為避免讓孩子哭鬧,對孩子訂的規矩也極其少。

(3)忽略型:低回應低要求。這可能是最糟糕的養育方式,對孩子漠不關心,只讓孩子吃飽,然後一句「很忙」打發孩子的所有行為。

(4)權威型:高回應加高要求。父母對孩子有較高的要求,同時也對孩子關愛有加。

3、權威就是做到堅定而不強硬:

父母擔心管教太嚴會養出兩種極端的孩子,一種特別叛逆的孩子,另一種則是毫無主見的孩子。父母可以試著和孩子保持良好溝通,讓孩子多說出自己身的感受,尊重孩子的想法,告訴他想法的可行性。

孩子撒潑打滾,又哭又鬧的這都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不然怎麼叫孩子。所以家長要保持平常心,對待一些事情要有自己的原則。決不能因為見不了孩子哭鬧就一時心軟,這樣只會被孩子抓住把柄。

要注意的是,堅定不是強硬,也不是把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用命令的語氣去指揮他們。而是自己言而有信,堅定自己說出的話。以身作則的行為,去帶動孩子知道說話要算話,規矩不可逾越。

養出有自控力的孩子,家長就要做權威型父母,教育是件非常辛苦的事,孩子要到18歲才成年,這意味著,在這之前的日子裡,基本的品質和技能,我們可能會給他說上許多遍,示範給他看,通過行動告訴他該怎麼做。養一個孩子,不單單是讓他吃飽穿暖,精神上的教育,不是單單靠學校老師的教育,成長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父母怎麼做才能培養出有自控力的孩子?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韋格納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心理實驗:

他告訴參與實驗的學生,可以想任何事情,但就是不要想白熊。這些平時幾乎不會想到白熊的學生們,在被教授特地提示了白熊之後,

韋格納把這個效應稱為「諷刺性反彈」。類似這樣的例子在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很多父母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越是不讓孩子玩手機遊戲,孩子越沉迷;越是不給孩子吃的零食,孩子越渴望。甚至在晚上熬夜的時候,越是想睡覺,反而更睡不著了。

1、越是被禁止的事情,孩子越想做,甚至是忍不住要做。

亞當和夏娃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有聽說過,上帝吩咐亞當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 只有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結果亞當和夏娃從此產生了濃厚的好奇心,毒蛇在此基礎上,稍加引誘就讓他們倆吃了果子。

其實,「諷刺性反彈」效應不僅孩子會有,成年人也一樣。我曾經因為擔心小蘭年紀小,吃甘蔗不知道要吐出來,所以一度是禁止她吃的,沒想到的是,甘蔗在她心裡不僅種了草,還生了根。她連做夢都想吃。後來,她快5歲時,我索性放開,讓她想吃多少吃多少,當然,也提前跟她說明了甘蔗為什麼不能吞咽。她高興壞了,一口氣吃了好大一根的甘蔗。因為忌憚「諷刺性反彈」效應,我眼睛一閉心一橫,全給她買了,想著壓抑了那麼久,乾脆給她一個機會,一次性釋放掉。當天晚上,她就毫無節制地吃完了,而我也無數次克制住了自己想要管她的衝動。

從那以後 ,甘蔗在她心裡就算拔了草了,後來還要求我買過幾次,但漸漸地,甘蔗就從她的零食單里消失了。

想要看到一個有自控力的孩子,前提得是你真的相信他有自控的能力,並給他自控的機會。

2、人之所以能夠有自控力,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人有自我意識。

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對自我意識的定義是:對自身狀態、情緒和動因的感受和認識。簡單來說,就是每個人對「自己是誰」的內在認知。所以,自控力強的孩子,通常也都會有更多的自我意識,以及更高的自尊水平。父母放手讓孩子去探索、去嘗試,甚至去犯錯,孩子才能由此感知自己真正的能力,並建立起更積極的自我意識。

要想讓孩子有自控力,就得先培養他的自我意識,家長要引導孩子,讓孩子自己去尋找,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

3、缺乏自控力不行,可孩子太有自控力也不不見得一定好,其實,自控是一件很耗能的事,如果長期地、不間斷地自控,反而更容易有麻煩。

女兒的同學小菲,是人們口中「別人家孩子」,家長會時跟她媽媽聊天,她說女兒學習成績拔尖、性格隨和開朗,還不耽誤鋼琴比賽拿一等獎,參加各項技能比賽,成績都很不錯,明明已經優秀到讓大部分孩子都望塵莫及了,可她還是覺得不滿意:我女兒什麼都好,就是不愛運動,體育成績不行,得加強鍛煉才好。誰都知道人無完人,可很多父母依然會用完美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就算媽媽不要求,這樣的孩子對自己也會有很高的要求。這樣的孩子過得太累,把自己逼得像緊繃的弦,這樣反而很不利於孩子成長。

父母雖然望子成龍的心情迫切,但是總是不斷地試圖壓抑孩子的想法、情緒和渴望,一切都要按照「應該」、「必須」來做,很可能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培養孩子自律能力:用三步改造影響孩子行為習慣的微環境

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常見的錯誤傾向是,過分關注結果,只在乎孩子的表現。我們作為「執法者」、「監督者」的角色,經常約束孩子。培養孩子自律能力用三步改造影響行為習慣的微環境。

1、保持警醒:「不重要」的時刻,最重要

從小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也不要忽略這點,孩子年紀還小,還沒有到能很好地分辨事情輕重緩急的時候,這時候父母要著重引導孩子,如何去判斷。

孩子不會把每件我們強調過的事都當作頭等大事來對待。起床、穿衣、洗漱等生活中的小事情,其實每一件單獨拿出來說,都十分重要。可是當這麼多事都放一起時。孩子就會迷茫,不知道哪些事需要優先做,哪些事可以先緩一緩。

家長要引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普普通通的時刻,分清事情的輕重程度,把一件件不是生死攸關的事情,也能認真負責的做好。而不是讓一件事成為逃避另一件事的借口。

2、學會理解:孩子面對的誘惑,比當初的我們上升了不止一個級別

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犯這樣的錯誤。在孩子面對一些挑戰,總認為我們幾句話就能點醒孩子,就能獨自面對誘惑。然而家長忽視了環境的區別,相比父母以前那個那個物質相對匱乏的時代,那個時候保持專註並不是什麼難事。

不像孩子現在處於信息、工具極大豐富的時代,誘惑無處不在,對專註的挑戰已經上升了一個數量級。現在是成百上千的動畫動漫,各種手機,平板,遊戲機觸手可及。就連許多成年人都抵擋不住遊戲的誘惑,更何況他們還是個孩子呢?

所以,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去抱怨孩子不如自己當年那麼爭氣,也沒有必要去逼孩子,而是要如何規劃和建立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段和環境,讓孩子能夠靜下心來,做好該做的事。

勞逸結合,適當放鬆,風平浪靜地做好每件該做的事,才是我們真正該追求的成長之路。

3、與孩子一起培養行為習慣

想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父母需要在許多事情上幫助孩子規劃和陪伴。就像我們想讓孩子學會騎自行車,我們不會把孩子放在車上,然後告訴他用腳踩就不管他。而是會扶著車,陪伴他騎一小段距離,讓他適應了之後才放手。

行為習慣其實和學習一個新技能是一樣的,不是簡單的一句「少玩遊戲,多看書」就解決了。比如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我們可以幫助孩子規劃時間,在一定時間內做這一科,然後一定的是時間內寫另外一科。然後在哪個時間段內可以玩遊戲。

想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絕對不是一件輕鬆的事,父母一定要全程陪伴,而不是只在旁邊埋怨孩子為什麼做不到,在和孩子規劃好之後,也要拿出身為父母的權威,告訴孩子,因為是他也是規劃者,所以要嚴格遵守。當然,父母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是必須的。

作為父母,我們無需人人都成為育兒專家,也很難做到育兒專家的級別。但我們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教育方式,先去了解孩子,再找到和孩子溝通的橋樑,這樣育兒之路會走的越輕鬆,越自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蘭芝媽咪 的精彩文章:

鳥籠效應:孩子天生不是學習的料?心理學家:後天打造也能出天才

TAG:蘭芝媽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