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隊版「紅海行動」,這次他是卧底王中王
有人告訴埃及王說:「以色列人逃走了。」——《聖經·出埃及記》,第14章第5節。
公元前1290年,先知摩西遵循上帝旨意,幫助受壓迫的猶太人離開埃及城。他發揮神力分開紅海,引他們走向「流著奶與蜜」的夢想家園。
1981年,一群衣索比亞猶太人(即貝塔以色列),為了躲避饑荒與戰事,此時正身陷鄰國蘇丹的難民營。
一個以色列美男特工,效仿摩西成為新版「出埃及記」主角,他深入敵國苦心經營,救出超過六千名猶太同胞,接他們回聖城耶路撒冷。
這個創造奇蹟的男人名叫「美國隊長」。
克里斯·埃文斯主演,真人真事改編,電影[紅海潛水俱樂部](The Red Sea Diving Resort),以主角當幌子的棲身地為片名,設定類似於非洲版[逃離德黑蘭]。
儘管題材同樣奇特,本片的完成度卻遭到了影評人的詬病
一個以色列猶太特工,帶著群小夥伴,不遠千里來到阿拉伯國家蘇丹,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多次涉險堅持救人,這是什麼精神?
按箭頭所示的救援路線圖
這是人道主義精神,這是超級英雄精神。
據路邊社消息,滅霸打完響指之後,「復聯三」與「復聯四」的空檔期中,心繫百姓安危的美隊,依然懷抱救人理想。
於是,閑不住的他,為了過把義士的癮,模仿John Wick的造型,潛入特工組織「摩薩德」,參與了場外派行動。
卧底特工「美隊」 vs.[疾速追殺]的John Wick
當美國隊長變成以色列隊長,當復仇者聯盟變成救援者聯盟,他的日常會變成啥樣?以下是他在蘇丹的無碼工作照,看起來緊張又刺激。
▼
衣索比亞猶太人,又叫「貝塔以色列」(Beta Israel),意思是「以色列之家」。當地的非猶群眾愛叫他們為「法拉沙人」,意為「流亡者」或「陌生人」,名字里就透著歧視。
據《希伯來聖經》等資料記載,貝塔以色列一支,是所羅門王與衣索比亞席巴女王的後裔,他們生活在該國貧困的東北部與北部山區,被禁用希伯來語,常年受到政府迫害。
這群黑皮膚的猶太人,是猶太教的堅定信仰者,自覺認同猶太人身份。他們流落異鄉千年之久,這段顛沛流離的遭遇,直到1948年才迎來曙光。
耶路撒冷哭牆旁祈禱的貝塔以色列
1948年5月14日,猶太復國主義者成立以色列國。猶太民族復興的號角響起,遍布世界各地的後裔,只要能證明自己的血統,就可移民到以色列居住。
1980年代初期,貝塔以色列到了危急存亡時刻。此時的衣索比亞,戰火頻仍局勢混亂,萬餘名當地猶太人亡命逃亡,第一站就是蘇丹。
同時,席捲非洲的嚴重饑荒,也是促使他們出走的原因。
1985年,流行天王邁克爾·傑克遜等人創作的慈善歌曲《天下一家》(We Are the World),募捐對象就是這場饑荒的災民。
錄製《天下一家》的美國藝人
當然,族人有難,同胞憂心,真正要讓這歌變成現實,還得靠猶太人母國以色列。
1980年代,特務機關摩薩德(Mossad)多次策劃救援,目標將貝塔以色列人帶回家,其中就包括「美隊」外派的那次。
到底如何去救人?計劃會上,帥氣男子低頭沉思,一開口就把領導給聽驚了。
上圖裝X蓄力,下圖一臉懵逼
▼
「搞旅遊!」
不發達地區的眼裡,招商引資總是喜聞樂見,更何況是最省事的旅遊業。
1981年,面對敵對國蘇丹,「美隊」拋出一計冒險之策,要在它眼皮底下救走同胞。不久,這一計劃正式獲得上級同意,他立刻趕赴救援現場指導工作。
「一把手」的讚賞微笑
第一步:買地皮,豎大旗
財大氣粗的摩薩德,在瑞士註冊了家皮包公司,以它的名義高價買下Arous度假村,供「美隊」大幹一場。
這塊三角形的地皮,位於蘇丹東部海岸,原來歸義大利公司所有,現在已經被遺棄多年。
為了裝出真公司的樣子,以紅海潛水俱樂部為核心,摩薩德不僅帶來了建設工程車,隔三差五地進行翻修整新,還做好了俱樂部宣傳海報,全套功夫做滿做足。
真實事件中的工程車與宣傳單
第二步:招隊員,組聯盟
作為天生的領導者,善於思想動員的「美隊」,找起幫手來總是穩准狠。
姓名Rachel,屬性女戰士,擒拿手十級有餘,飛機色狼不敢放肆。她擅長近戰物理攻擊,屬於強輸出型選手,適合在團隊里處理殺人任務。
姓名Sammy,屬性治療師,外勤醫生佼佼者,強項是野地急救。對於這種專業人士,「美隊」針對性的彩虹屁攻擊,瞬間將他招至麾下。
姓名Jacob,屬性潛水王。作為一名翹屁嫩男,他吸收海之靈氣,光之哺育,實乃度假村必備的關鍵人物,他與「美隊」的深度互動,更是增添了電影的可看性。
姓名Max,屬性神槍手,司職狙擊位,酷愛機械與披薩,他的敏捷天賦點到最高,平常作風機警,一有風吹草動就保護「美隊」,為團隊提供準確的遠程攻擊。
就這樣,一會兒微笑,一會兒嘴炮,「美隊」用心守護,救援者聯盟正式集結。
只是,他的招募令都是忽悠,隊員們以為只是來玩模擬經營類遊戲,玩著玩著就難度增加,成了「潛入+動作+槍戰」的大型真人沙盒遊戲。
第三步:送紅包,假營業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兩手抓的「美隊」,談判處事上都顯示了特工的變通技巧。
既然要假裝做生意,政商關係自然要顧好,剛一進蘇丹境內,「美隊」就去見當地官員。互相試探,討價還價,連受賄都搞得這麼含蓄,「美隊」只好出了殺手鐧。
剛才還橫眉冷對西方列強,此刻卻作心悅誠服狀,黑兄弟的臉像六月天,說變就變。作為一個專業特工,入鄉隨俗時要注意文化養成,而「錢」是最方便的通貨。
本來的安排中,紅海潛水俱樂部只是中轉根據地,救援者聯盟負責在此守株待兔,等猶太同胞們從難民營逃出,承擔協助護衛任務即可。
這時候,一個肥仔帶著旅行團慕名而來,「假俱樂部」被迫真營業。計劃被打亂之際,「美隊」順勢將錯就錯,號召隊員用心運營起度假村,將它「掩人耳目」的功能開到最大。
歷經開業三步走,站穩腳跟的「美隊」團隊,開始在救援中與蘇丹當局周旋。
▼
真實歷史中,「美隊」的這次任務被稱作「兄弟行動」(Operation Brothers),他的原型叫做蓋德·希姆隆(Gad Shimron)。
這位敢想敢做的諜戰牛人,在蘇丹當局眼皮地下帶隊救援了6000多名難民,並且假戲真做地當上了度假村老闆,吸引了大批潛水客光顧,甚至在行動後期實現了盈利。
蓋德·希姆隆與紅海潛水俱樂部
據蓋德回憶,某次夜間救援中,他與同事剛把難民小艇送進紅海,就被20多名士兵包圍。
「這回完了,一切都結束了。」他突然爆發商人本色,開始瘋狂解釋,直到聽見納悶的士兵對潛水的「顧客」放完空槍離去,心裡石頭才落地。
這個驚魂時刻也在電影中出現,「美隊」驚喜交加的慌張表現,生動還原了他當時的心境。
衣索比亞與以色列之間,作為故事發生地的蘇丹,為啥要對難民鄰居緊抓不放?為了查清流失人數,不惜對非洲兄弟痛下殺手?
這背後,除了對猶太人的仇恨,就像電影中揭示的那樣,也有著經濟因素的考慮。
「兄弟行動」之中,蓋德與軍方密切配合,通過陸-海,陸-空兩種方式解救難民。
其後,像這樣的行動,譬如「摩西行動」(1984年-1985年)、「所羅門行動」(1991年)等紛紛展開,以色列營救衣索比亞猶太人,就像是新時代的[出埃及記]。
飛機與輪船上的難民
然而,這次的旅途,其實並沒有救世主摩西,正如蓋德所說:「衣索比亞猶太人是這個故事的真正英雄,不是飛行員,不是海豹突擊隊員,也不是摩薩德。」
救援電影,兩種拍法,真實系與超能系,前者多是智斗,後者常為武攻。
真實系,譬如本片,那些看似不可能的離奇事迹,總是在現實中真實發生。從歷史縫隙中逃脫的緊張感,是真實系救援的最大嗨點。
另一種超能系,譬如[颶風營救],聽上去是人類斗天災,實際上是勇父救女兒。史上最強老爸連姆·尼森勢不可擋,大殺四方的暴力場面,才是它的快感所在。
[颶風營救](2008):豆瓣8.3分,IMDb7.8分
救誰?怎麼救?救還是不救?
生活如此平凡,救援電影中的困境與抉擇,也許正是在幫我們逃離庸常。
TAG:看電影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