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家居 > 百餘師生走進百年梨園,18天再煥果園鄉土

百餘師生走進百年梨園,18天再煥果園鄉土

編輯:X

2019年8月1日,「2019UIA-CBC國際高校建造大賽」正式開營,本次國際高校建造大賽由國際建築師協會(UIA)作為國際主辦方,泗陽縣人民政府、CBC建築中心、天津大學建築學院主辦,教育部高等學校建築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作為指導單位,全球城鄉創新發展研究中心作為學術支持,中國礦業大學建築與設計學院作為技術支持單位,是目前中國唯一一個獲得UIA官方認可與支持的建造類競賽,也是目前規模最大、級別最高的國際建造競賽之一。大賽以「梨園小屋」為題,首次採用大陸與國際或中國港澳台聯合組隊的「1 1」競賽新形式,通過方案徵集、現場評審、施工深化等近半年的持續性工作,最終從來自23個國家的101所建築高校中甄選15組方案進入現場建造階段。

建造團隊合影 CBC

歷經樓納、德陽、夏木塘三屆建造大賽的沉澱,「2019UIA-CBC國際高校建造大賽」落地泗陽縣果園村。果園村以「泗果園白酥梨」聞名省內外,這裡雖然有著豐富的資源,卻面臨著產業較為初級與單一問題,缺少屬於自己的發展路徑。面對亟待升級的梨果產業、新舊交織的鄉土建築,CBC建築中心以國際高校建造大賽為途徑,圍繞村中的「百年梨園」,輻射周邊地域,讓設計聯合產業同步推行,留住「鄉土基因」。全球15組晉級高校將會用國際化視野,通過設計更新村落公共空間,提升村民的生活質量,塑造鄉村吸引力。《城市·環境·設計》(UED)雜誌社作為協辦媒體,聯合新華社、環球時報、中國日報等數家國內外媒體平台對本次建造大賽展開持續報道。

豐富的產業資源 CBC

國際高校建造大賽

如何讓建築學的教育走出課堂,以實踐的力量和創新的思路,輸出鄉村文化資源,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用文化的力量引領鄉村發展,將是新時代下建築教學面臨的重大課題。CBC建築中心通過國際高校建造大賽,彌補了建築學教育當中的實踐空缺,搭建起了「身體力行」的建築學實踐平台,讓學生們走出課堂,面對真實的環境和問題,以「微介入」的姿態紮根鄉村,通過設計讓最前沿的學術理念落戶鄉村,在切實的建造中更為深刻地理解場所精神,感知建築空間,讓村莊從內部煥發生機。

建造地圖 CBC

本屆建造大賽入選的建造團隊有:清華大學 盧布爾雅那大學、天津大學 美國雪城大學、昆明理工大學 斯洛伐克技術大學、山東建築大學 中國文化大學、安徽建築大學 華夏科技大學、東南大學 都靈理工大學、中國美術學院 希臘國立雅典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 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建築研究院、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米蘭理工大學、北京林業大學 千葉大學、蘇州大學 澳門城市大學、北京交通大學 辛辛那提大學、同濟大學 釜山大學、合肥工業大學 日本芝浦工業大學、中南大學 密歇根大學共15組來自全球不同國家的30家知名高校聯合團隊。

設計 產業,再煥果園鄉土

在鄉村產業面臨資源流失與革新的當下,每一個看似相同的村子都面臨著各自不同的難題,新型鄉村產業的發展更要藉助多平台、多渠道的共同助力,在保有鄉村多元性、差異性、自主性的同時,重新建構能夠使用鄉村形式的基礎設施、公共空間等。這就要求設計的介入不再是浮於淺層的環境提升,而是轉換身份,從使用者的角度分析鄉村,解決生產、生活所需,實現「私人訂製」的鄉村振興。

學生在村內勘測 CBC

「梨」元素是果園村的核心所在,在這樣一個有果樹、果木的特色產業背景下,「如何結合村落產業打造,營造與『梨』關聯的鄉野空間體驗,推動村內第一產業發展,帶動二三產業打造?」是參賽團隊需貫穿方案到建造的一個思考。本屆建造大賽從果園村的梨園產業出發,在不影響基地原有果樹、民居的基礎上,設計並建造出一個約百坪尺度的田園小品,串聯起百年梨園的地圖式流線,讓村民和外來遊客深入體驗梨園探索之趣

高校團隊陸續駐場 CBC

開營儀式

今年的八月,在果園村村民心裡,有兩件值得期盼的事情:一個是甘甜多汁的泗果梨正待成熟,另一個,就是上百名國內外建築學師生要為他們蓋十五個「梨園小屋」。

靜待更新的果園村 CBC

8月1日上午,「2019UIA-CBC國際高校建造大賽」開營儀式正式開始,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劉大威、宿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張先彥、宿遷市交通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史明霞、宿遷市住建局總工程師胡志華、宿遷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張宜球、泗陽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張德順等政府代表,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張頎、南京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丁沃沃、瀋陽建築大學建築與規劃學院黨委書記朱玲、CBC建築中心主任彭禮孝等特邀嘉賓和三百餘名建造團隊師生出席開營儀式。

泗陽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張德順 CBC

泗陽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張德順在致辭中表示,本次國際高校建造大賽落戶果園村,圍繞村中的「百年梨園」展開設計,這將會推動打造鄉村振興樣板、提升泗陽發展美譽度。我們希望以此次建造大賽為契機,讓更多的高級人才走進泗陽、愛上泗陽,讓更多的先進理念紮根泗陽、啟示泗陽,在推動鄉村振興的進程中,創造更多的泗陽模式、泗陽經驗。

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頎 CBC

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張頎認為,建築教育不是要單一地培養同學們成為建築知識的專家,或是創意非凡的藝術家、技藝精湛的匠人,而是要培養具有全面素質的建築師。「2019UIA-CBC國際高校建造大賽」可以讓學生浸入式體驗中國的城鄉發展,以學術的眼光聚焦鄉村文化,以設計的力量推進鄉村建設,改善村民生活環境,帶動果園村的產業復興、經濟發展。

《城市·環境·設計》(UED)雜誌社主編、天津大學建築學院特聘教授、CBC建築中心主任彭禮孝 CBC

作為本次國際高校建造大賽的主辦方,CBC建築中心主任彭禮孝上台致辭。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地位提升,鄉村建設逐漸成為國家、社會和公眾關注焦點。「UIA-CBC國際高校建造大賽」以「微介入」的姿態,開展設計與建造實踐,以新穎、創意的理念對鄉村的場所進行激活,促進鄉土文化與設計共生,從而實現果園村的可持續發展,切實為中國鄉村振興提供「泗陽智慧」。

希臘國立雅典理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康斯坦丁·科斯托普洛斯 CBC

希臘國立雅典理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康斯坦丁·科斯托普洛斯作為國際教師代表上台發言,「今天,百餘高校的師生能夠齊聚這裡,是因著共同的對建築的熱愛,對鄉村的關注,我們作為國際團隊參與中國鄉村的改造與提升,是希望能夠將不同的建築教育文化更好的融合併加以運用,推動鄉村更新與發展。」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講師朱寧CBC

國內教師代表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講師朱寧曾帶隊多屆國際高校建造大賽,他以「哲匠之門」四個字表達對於建築系專業學子的一種期許:作為建築師,不僅要「會幹活」,還有「有思想」。希望同學們在建造的同時將課堂學到的東西加以運用,通過實踐教學和社會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呈現出中國建築教育的新發展方向。

同濟大學建築學院研究生郭岸CBC

作為首屆樓納國際高校建造大賽的參與者,國內學生代表同濟大學建築學院研究生郭岸親身體會到「設計無止境,建造無終點」的含義。在半個月的時間內完成一個公共裝置的搭建是一次對心智、體力和精神的考驗。建造大賽給予參賽學生從設計到建造的難得機會,18天過後,希望我們可以用成果作為回饋鄉村的答卷。

都靈理工大學建築與設計學院學生亞歷山德拉·喬托CBC

能夠親身參與到中國鄉村的建設中,國際學生代表都靈理工大學建築與設計學院學生亞歷山德拉·喬托很興奮。建造團隊在這裡不僅可以體驗實地建造,同時也會不斷提高團隊的凝聚力。雖然同學們的文化背景不同,但是他們對建築的熱愛以及對設計的熱情是相同的,希望通過這次建造,我們能在職業上自己個人發展上有所成長,同時也會好好享受建造生活,這也必將是一段難忘的經歷。

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劉大威CBC

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劉大威在聽取各方發言後總結致辭,「2019UIA-CBC國際高校建造大賽」為參賽師生搭建了創作平台,讓具有創意的優秀作品可以落地實施,挖掘地方鄉愁記憶,突出本土特色。除此之外,還能帶動村民參與到家園建設中,在參與過程中陶冶情操,增強主人翁責任感,同時,吸引更多的專業工作者投身鄉村建設,傳播建築文化,重塑鄉村魅力

揭牌儀式 CBC

最後,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劉大威和宿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張先彥上台共同揭牌,自此「2019UIA-CBC國際高校建造大賽」正式拉開序幕,建造團隊將群策群力,重煥果園腹地活力。

國際化建造團隊 CBC

高校方案搶先看

清華大學

×

盧布爾雅那大學

幕天席地

清華大學和盧布爾雅那大學聯合團隊的作品「幕天席地」,以「幕天席地,縱意所如」作為設計靈感,騁懷天地之間,以八方為域,日月為扃,在該方案中呈現出活動形式的可變性,使用時間的靈活性,使用人群的兼容性是清華與盧布爾雅那學子對於這類鄉村建設的一種解答。

天津大學

×

美國雪城大學

梨圓

天津大學和雪城大學聯合團隊的作品「梨圓」,通過在一片連綿開闊的果園裡為人們創造一個閉合的空間,給人們帶來既熟悉又陌生的梨樹互動方式,將空間消隱融合自然之中。以此方式,回歸自然,回歸人與土地的情感。

昆明理工大學

×

斯洛伐克技術大學

方間梨楔

昆明理工大學和斯洛伐克技術大學聯合團隊的作品「方間梨楔」,位於梨園一隅,裝置由3個4米見方的基本體量組成,其中的可移動單元作為裝置內的一個楔子,可實現不同的空間組合形式,以滿足使用空間的可變性,以及對不同時間不同人群的不同行為需求的兼容性。

山東建築大學

×

中國文化大學

爬梯-Party

露天劇場

山東建築大學×中國文化大學的方案「爬梯-Party 露天劇場」,從環保、可拆卸化視角來出發,思考著梨園的村民農忙與閑適之間的轉換。帶著這些初衷,劇場成為了人與人、人與自然互動的媒介。無論男女老少,年幼與否,都可享受梨園中的樂趣與靈動。

安徽建築大學

×

華夏科技大學

梨生集

安徽建築大學和華夏科技大學聯合團隊的作品的「梨生集」,提取周邊肌理與建築元素,營造庭院以點綴不斷向兩端生長的展銷空間,置入交流場所以促進不同人群之間的交流,打造沿路觀光線,以提高鄉村旅遊的多樣性和體驗感。

東南大學

×

都靈理工大學

芳木為鄰

東南大學和都靈理工大學聯合團隊的作品「芳木為鄰」,源於模塊化結構的概念,針對不同人群和不同時段,均能承載多樣功能,適應鄉村旅遊潮汐化的現象。該設計適應場地、模塊化、靈活可變等特點,給予這種建造方式推廣的可能性,在改變村民生活和遊客體驗方面,有著切實可行的意義。

中國美術學院

×

希臘國立雅典理工大學

暢梨園

中國美術學院和希臘國立雅典理工大學聯合團隊的作品「暢梨園」,是為愛園鎮創造的一個手工藝展廊。這個空間結構本身,即是源於人培育樹,人製作梨樹枝手工藝品的過程中,隨之發生的多重尺度空間、身體體驗。當人們踏入這個空間起,人們就自然地進駐到了愛園的手工藝之中,引發人們感知和探索梨樹和人的多樣空間關係和故事。

華南理工大學

×

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建築研究院

竹里館

華南理工大學和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建築研究院的作品「竹里館」,作品使樹榦和樹枝交錯,用樹冠的高低起伏決定不同使用情景,並與「以板為葉」的設計意象相合。同時,隱藏的節點使上下竹材給人以延續之感,彷彿竹子在生長,更具竹林意境。

西安建築科技

大學

×

米蘭理工大學

邂逅-水岸邊的梨花茶室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和米蘭理工大學聯合團隊的作品「邂逅-水岸邊的梨花茶室」,按照以梨為中心,拓寬產業鏈鄉村激活思路,整合縱向軸線立面。團隊有計劃地拓展基地面積,補償原有路徑,使該設計滿足不同行為模式的空間層次。

北京林業大學

×

千葉大學

梨園垃圾回收站

北京林業大學和千葉大學聯合團隊的作品「梨園垃圾回收站」, 基於重建場地特質、解決場地問題、激發場地活力三條設計策略,切實滿足了設計需求。建造結構方面轉譯了中國傳統抬梁式建築,梨枝編織的維護結構合理利用了鄉土材料,同時是文化展示的重要途徑,實現傳統營造智慧的現代傳承。

蘇州大學

×

澳門城市大學

凳子劇場

蘇州大學和澳門城市大學聯合團隊的作品「凳子劇場」,以產生強烈共鳴文化基因載體「凳子」為靈感,採用極具構成感的搭建形式,注入了時代感的新鮮元素,形成趣味焦點,以設計融入鄉村的生產生活中,激活鄉村可持續發展。

北京交通大學

×

辛辛那提大學

花海一粟

北京交通大學 × 辛辛那提大學聯合團隊的作品「花海一粟」通過輕巧體量輔以模塊化的設計,輕介入場地,讓建築化身為「配角」,從而更好的烘托周邊景象,使得遊人可以浸入式體驗環境中的梨樹、梨花、清風和光影,讓建築與環境共融共生。

同濟大學

×

釜山大學

梨園綻芬芳

同濟大學和韓國釜山大學聯合團隊的作品 「BLOSSOM綻放」 ,以梨花為主題,設計出如花瓣一般自由張合的頂棚,根據氣候陰晴變化調節開啟角度,滿足休憩、售賣等不同功能需要,賦予空間新的生命力。

合肥工業大學

×

日本芝浦工業大學

樹影 · 離合

合肥工業大學和芝浦工業大學的方案《樹影·離合》,以梨枝為靈感,從樹木組織形態對視線遮蔽的角度出發,在不同時間可拆合的多功能小屋滿足了村民與遊客對於村莊的不同需求,賦予空間新的生命力。

中南大學

×

密歇根大學

野梨

中南大學 × 密歇根大學方案《野梨》結合當地文化特色,旨在增加遊覽趣味、改善村民勞作環境,通過設計將果林、村落和村民的消防意識激活,將作品更好地融入林中,為百年梨園注入新活力。

出席嘉賓

政府代表

劉大威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張先彥宿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

史明霞宿遷市交通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胡志華宿遷市住建局總工程師

張宜球宿遷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

張德順泗陽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特邀嘉賓

張 頎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丁沃沃南京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朱 玲瀋陽建築大學建築與規劃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彭禮孝《城市·環境·設計》(UED)雜誌社主編、天津大學建築學院特聘教授、CBC建築中心主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建築 的精彩文章:

城市危機之下,如何遇見未來?

TAG:世界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