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氣量小有多嚴重?這三個人,居然是被「活活氣死」的,你知道嗎

氣量小有多嚴重?這三個人,居然是被「活活氣死」的,你知道嗎

氣量,是個人情緒的刻度尺,最高境界其實不難達到

文/芨芨草

氣量,詞典上是這樣解釋的:指能容納不同意見的肚量,也指容忍謙讓的限度。

我們身邊有一部分人,自己昏昏沉沉、沒有活力,但還不聽別人的勸解,動不動就發脾氣,好像天下人都欠他二百塊錢一樣。究其原因,是因為大半輩子過去,不見有什麼成績,生自己的氣,也生別人的氣,似乎別人不進步了,就不顯得他有多失敗了。

這種人,就是平常說的「氣量小」。

有人說過一個精妙的比喻:一個人如果一旦氣量小,就不可能擁有太多的東西,就像一個瓶子,本身的體積就很少,就裝不下更多的東西了。

我有一個發小,從小愛生氣。我曾親眼見到,因為生氣,他的那個地方迅速膨脹,由一個鴿子蛋大小,變成鵝蛋大小;小臉青紫,好像要不行了。從那以後,我們盡量躲遠他,不是討厭,而是害怕惹禍上身。畢竟人命關天,因為如果他被我們氣死,誰也脫不了干係。

說到氣死,歷史上還真不乏名人大家。光我知道的,就有好幾個。

第一個被氣死的是「書聖」王羲之。

王羲之出身名門望族,無論才學、家世、名望,在當時都是首屈一指的,但有一點他卻始終耿耿於懷。一個叫王述的同齡人,在仕途上一帆風順,並且官職始終比他高。

如果王羲之以平常心看待這件事也就罷了,但他氣量太小,總認為自己應該超過王述。怎奈造化弄人,王述的官職總是在他之上。王羲之感到受到了侮辱,便決定罷官不幹了。

王羲之辭官時已經53歲了,死的時候59歲。據《世說新語》記載:「右軍遂稱疾去郡,以憤慨致終」。

第二個被氣死的是五代十國時期的武將張允。

張允家裡非常富裕,郭威的叛軍攻打到他家附近時,張允倉皇逃竄,根本來不及搬運家裡的財產。待叛軍一走,張允回家查看,發現原來富有的家庭,已變得家徒四壁。張允越想越生氣,當場口噴鮮血倒地不起,沒過多久便含恨而亡。

第三個被氣死的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此人5歲便登基為帝,在政治上也算是卓有建樹。不過,家門不幸,後院起火,自己最寵愛的幽皇后,竟然與宮中的假太監公然通姦,還鬧得滿城風雨。氣呼呼的拓跋宏命人賜毒酒於幽皇后。幽皇后雖然死了,但他還是生氣,天天唉聲嘆氣,看什麼都不順眼,常常無故發脾氣,身體健康每況愈下,沒過多久便鬱鬱而終。

其實,這三個人如果氣量大一點,都會活得很滋潤。王羲之雖然追不上王舒,但畢竟還是朝廷命官,比大部分人要強;張允的財產雖然被搶劫一空,但一家人很平安,錢沒了再賺就行了;皇后與太監辦出齷齪事,作為皇帝,將姦夫淫婦殺了就完了,大丈夫何患無妻?但三人均是心胸狹隘之人,活活把自己氣死了。

佛教有一句話:一念嗔怒,火燒功德林。所以,愛發脾氣、愛生悶氣的人,對自己以後的生活質量是有直接影響的。

況且,愛生氣的人不僅影響自己,還影響別人。因為這類人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總愛去貶低別人,抬高自己,做出很多不尊重人的事情來。

綜上所述,這都是「氣量小」的具體表現,他所謂的「眼裡容不得沙子」,其實是容不下優秀的人,美好的事物,容不下別人的缺點,不懂得理解和包容,以自我為中心,做出損人又不利己的事情來。

有人說了,你說得輕巧,俗話說「脾氣難改性難移」,人家愛生氣,是遺傳,怎麼能改得了?

我們先看一個耳熟能詳的小故事:

有一次,歌德在公園裡散步,在一條僅能讓一個人通行的小路上和二位批評家相遇了。

批評家說:「我從來不給蠢貨讓路。」

「我恰好相反!」歌德說完,笑著退到了路邊。

生活中這樣智慧的人很多,如果你平時多讀書、多思索、多比照別人完善自己,我想,沒有什麼「秉性」是不能改變的。

再者,生氣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使簡單的問題複雜化。如果歌德不是智慧地回答,而是瞪著眼問一句:「你愁啥?」批評家再來一句:「瞅你咋地?」這個故事的結局就是:醫院裡多了幾個纏綁帶的人。而歌德智慧的回答,不僅避免了糾紛,還能有禮貌地「氣死」對方,何樂而不為?

我雖然不喜歡卡耐基的大部分「毒雞湯」,但他的一句話我還是比較認同的:不能生氣的人,是傻瓜,而不去生氣的人,才是智者。

一句話:一生氣,你的陣腳就亂了,未戰先輸了一半。

王陽明說:「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

王陽明還說:「使天下盡說我行不掩言,吾亦只依良知行。」

靈魂的高貴,從來不是天生的,而是自己的修養決定的。

而氣量則是驗證靈魂是否高貴的標尺,不生氣則是最高境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荒原芨芨草 的精彩文章:

老禪師告誡我:要小心這五種人,遠離他們才能得到福氣,有道理
老人說:人懂得低頭,不是自卑,而是避免盲目自大,還真是一個理

TAG:荒原芨芨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