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李建春:有感於陳仕彬至正高遠的藝術人生——陳仕彬書畫作品欣賞

李建春:有感於陳仕彬至正高遠的藝術人生——陳仕彬書畫作品欣賞

李建春:有感於陳仕彬至正高遠的藝術人生——陳仕彬書畫作品欣賞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秋浦千重嶺 2019年 90cmX180cm

大道無門

有感於陳仕彬至正高遠的藝術人生

文/李建春 2010年

古今書畫賢明之士,於畫首重畫道,於書首重書道,蓋立高可以矚遠,學深自能臻妙,故宜其彪炳輝煌,震耀千古。陳仕彬先生的書畫作品之所以有強大的震撼力、感染力,是他找准了決定人生意義和價值判斷的依據,找准了創造世界的本源——這就是道

中國書畫,深深浸潤於中華數千年之大文化,而以一言可以統攝中華學術之核心者,即乃道。道是中華文化藝術的核心,亦是宇宙事物之規律與物質之統一的核心。其大也無所不包,其微也無所不在,故致博大盡精微。杜甫云:「風波即大道,塵土有至情。」傅山提出「法無法也畫亦爾」,石濤提出:「無法而法乃為至法」等,都是注重在理性與非理性、規律與非規律問題上執其兩端而貫之於一,這也許是陳仕彬先生自命堂號為「大道堂」的緣故。將藝術人生與筆墨實踐納入到道體之中,從藝術哲學的高度,對書畫美學進行了全新的詮釋,形成了他獨特的時空觀念、思維方式、物我關係、審美理想、藝術構成及創作個性——「大雅、大拙、大美、大境界、大道無門、大象無形、大音稀聲……」

李建春:有感於陳仕彬至正高遠的藝術人生——陳仕彬書畫作品欣賞

陳仕彬先生來自道教發源地天府之國,是一位既感性又理性的藝術家,在藝術的實踐上他沒有盲目地追宗逐派。正如吳昌碩先生在《西泠印社醉後書贈樓村》詩云:「活水源頭尋得到,派分浙皖又何為?」陳仕彬先生常說:「沒有方向就是最好的方向,沒有流派就是最大的流派,沒有道路天地寬廣,是謂大道無門也。」又說:「天地是吾師,我向過往學,人人啟發我。」他走出的正是一條道法自然,以天為師、以古為師,博採眾長,屬於自我的「大道無門」之路。我將其概括為「正、大、高、德」。

正者,也是中國道體之基礎,所謂至正才能高遠。作為一位傑出的書畫家就必須使自己不偏不離,中正於道。要做到中正,則必須兼執兩端,貫通為一。《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陳仕彬先生的書畫取法中國傳統正脈,深吮傳統優秀學殖,蘊含著中正自然之道。黃賓虹詩云:「重道根自然,驪黃牝牡間。」潘天壽云:「無法,畫之始,有法,畫之立,始與立復融結自然,忘我於無間,畫之成,三者一以貫之。」八大也有詩云:「高揮大抹惹寒煙,果熟香飄道自然。」等等,即人是通過天地宇宙萬物來取法道的,在法與無法間感悟天地的本真,求索著至正的方向。陳仕彬先生在創作大景象山水的過程中,廣泛閱讀各種畫論和文學名著,對道家思想作較深研究,以尋求作品的精神支撐。著名美術評論家趙力忠說:「他畫中國畫的時候不是用西洋畫的觀念,而是用中國畫的觀念,考慮得更多的是哲學因素而不是科學因素。」他認真揣摩了中國畫的景象、意象、氣象、心象的表達方式和構成要素,在創作中能達到「筆墨與情感、造化與心源得到了完美統一」的藝術境界絕非偶然。

大者,是相對的,陳仕彬先生在藝術上追求大,其真正含義不僅在於氣象的宏闊,意境的深遠,更在於依據中正道體的宏大精神境象,這種大氣之象包含著「正氣、清氣、和氣」和「盛元之氣」所孕育出的強大生命之象。回顧他一月前在國家畫院展出的作品,規格大多是以六尺、八尺、丈二、丈八為主。像這樣鴻篇巨幅,在近年來是少有的。作品流露出藝術家特有的大抱負、大胸懷、大氣象,其巴山蜀水孕育的拔俗才情也脫穎而出。觀其畫作,既有青藤的豪邁放逸,也有八大的婉轉圓渾,既有石濤的率真朴茂,又有金農的鋯厲奇崛,這正是陳仕彬先生追求「思騖八級、內蘊中正」的「大道」寫照。如劉道醇提出「粗鹵求筆」、「僻澀求才」、「無墨求染……」傅山提出「寧拙毋巧,寧丑毋美,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等等。美的單極追求即是分,兼含對立因素便是合,前者是小美,後者是大美。從陳仕彬先生的作品中,看到的是「歸真返樸」、「大朴不雕」的道境。著名美術評論家孫克評價道:陳仕彬先生的山水畫,較之八九十年代的山水畫又開闊了一個新面目,內涵更加豐富了,氣派更大氣了。著名文藝評論家馬相武稱其畫求大美,沉雄蒼逸、大氣盤旋、至正華滋,獨樹一幟。

李建春:有感於陳仕彬至正高遠的藝術人生——陳仕彬書畫作品欣賞

溪山疊翠 2012 180cmX97cm

高者,高境、高格,境界自古有高低,格調從來分文野。自古書畫以逸格為標高,體現著中國畫最本質的精神。與此相背離的「繪宗十二忌」也正是做人之忌。後人稱「六法精論,千古不移」,求氣韻而見高格,也是中國畫的審美宗旨。陳仕彬先生志存高遠,崇正尚大,直取高格。於精神,他首重品格的錘鍊,踐行著人品不高,畫品也不高的理念;於畫境,他不探奇覓險,於平常之中見功底和境界,心神高遠則筆墨自能深厚,心境曠達則畫境自然高邁;於筆墨,他崇尚筆墨語彙的萃取和純化,追求氣脈不斷,筆不困、墨不澀,元氣安穩大定,揮抹風神洒脫的自在氣象。中國國家畫院龍瑞院長在分析陳仕彬的筆墨時說:「明朗清晰的筆墨結構,並不是一位成熟畫家的最終目的,作為有遠大眼光的畫家,還需從筆墨清晰中遷升到筆墨渾淪的境界。這一點,在陳仕彬的系列作品中,筆墨也更加純化,凸現出至正高遠的風格面貌,充分表現出了陳仕彬的審美追求和遠大志向。」

德者,至道者,首重德,道行不高,其德不彰,反之亦然。唐代大書法家柳公權說「心正字則正」。常言「作字先作人」。悟道一是思維理解,二是身心修養。才學所至,心志不凡。悟道就是為學,就是修身,就是做人。一位書畫家必須德才兼備,若品質鄙劣,其藝再精也毫無價值。所以昔人告誡:「寧可藝以人名,不可人以藝名。」作為一位書畫家,不僅應當表現自我個性情感,反映客觀現實,更重要的是應當具有社會責任感,應當以自己的藝術為人類的文明和進步起到積極的作用。國家畫院副院長盧禹舜先生在開幕式致詞中講道:「陳仕彬先生不僅在藝術上有高深的造詣,而且還是一個有很好文化底蘊和強烈社會責任心和使命感的藝術家,在他身上看到了中國文化人『獨善與兼濟』的人文精神。陳仕彬先生所取得的成績,也再一次證明了只有從心靈到學識、從畫功到生活的兼修,藝術家才能擁有自在的心態、曠達的襟懷和超然物外的林泉高致,才能得以心手相歡、暢快淋漓的旨景以情、旨景以德、旨景以道,在出世與入世間同構著宇宙精神,演繹著『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

李建春:有感於陳仕彬至正高遠的藝術人生——陳仕彬書畫作品欣賞

山根到水平 2012 136cmX68cm

是的,陳仕彬先生作為一名傑出的藝術家,他一直在踐行著自己做人從藝的原則,他心系教育,情牽災區,曾多次向貧困山區學校捐款捐物,就在畫展開展前二十天,曾向河北懷來縣和內蒙古興和縣捐贈價值近十萬元的圖書。此次畫展中又捐出一幅近10米的山水長卷,邀請到場的書畫家簽名共襄義舉。

悟於道者,萬法歸一,得一而兼通。正如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詩人蘇軾詩云:「有道有藝。」對於其他學問事業,均易立功見效。歷代大書畫家多是抱濟世經國之才,有的建功立業,施展抱負,有的學術超群,引領時趨,因而其精神氣魂自然高於常人,寄之於書,便可光耀千古,托之於民,便可名垂青史。時下世界,由於科技的高速發展,物質豐盈,信息滿天,人類精神相對匱乏和混亂。究其根本原因,乃文化發展的滯後,人類精神層面受物質的擠壓已嚴重變形,時代呼籲具有獨立精神力量的文化大家的誕生,特別是從中國傳統文脈中走出的大家,我們期待著……

陳仕彬作品欣賞

李建春:有感於陳仕彬至正高遠的藝術人生——陳仕彬書畫作品欣賞

大瓦山下66cm×132cm 2009

李建春:有感於陳仕彬至正高遠的藝術人生——陳仕彬書畫作品欣賞

雲起亂峰生巧思 2010年 66cm×132cm

李建春:有感於陳仕彬至正高遠的藝術人生——陳仕彬書畫作品欣賞

好山無外形與質 2011 136cmX68cm

李建春:有感於陳仕彬至正高遠的藝術人生——陳仕彬書畫作品欣賞

山根到水平 2012 136cmX68cm

李建春:有感於陳仕彬至正高遠的藝術人生——陳仕彬書畫作品欣賞

汶川新貌系列之四 2013年 68cm×68cm

李建春:有感於陳仕彬至正高遠的藝術人生——陳仕彬書畫作品欣賞

江上春風 2018 90cmX180cm

李建春:有感於陳仕彬至正高遠的藝術人生——陳仕彬書畫作品欣賞

高嶺出奇峰 2019 90cmX180cm

李建春:有感於陳仕彬至正高遠的藝術人生——陳仕彬書畫作品欣賞

李建春:有感於陳仕彬至正高遠的藝術人生——陳仕彬書畫作品欣賞

雲岫庫車 2014年 80cm×240cm

李建春:有感於陳仕彬至正高遠的藝術人生——陳仕彬書畫作品欣賞

憑藉好風度萬山 2015年 84cmX227cm

李建春:有感於陳仕彬至正高遠的藝術人生——陳仕彬書畫作品欣賞

峽江雲影 2016年 97cmX180cm

李建春:有感於陳仕彬至正高遠的藝術人生——陳仕彬書畫作品欣賞

清江雲起 2017年 49cmX173c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