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莊子:層次越高的人,越會說「不」

莊子:層次越高的人,越會說「不」

相傳堯已經一百多歲時,想要尋找繼承人,有人向他推薦許由。大隱士許由,是位世外高人,不貪戀世俗權貴。

面對堯的禪讓,許由心裡很不高興,感到自己受到了極大的侮辱,因此,堯走了之後他就到溪水中清洗自己的耳朵。這就是有名的「許由洗耳」的故事。

《莊子》中記載,許由在堯的面前並未表現出不悅之色和傲慢之情,而是通過自己的言辭,不但表明了自己的態度,還讓堯看到了自己極高的人格境界,這就是拒絕的藝術。

其實,高層次的人都懂得「拒絕」的藝術。

態度鮮明——優柔寡斷留後患。很多時候,人們礙於面子,自己明明很不樂意,卻不好意思直接拒絕。

其實這是不明智的,既然滿足不了別人的請求,那麼拒絕就是遲早的事。模稜兩可,含糊其辭表面上給了別人希望,做了好人,而實際上帶來的危害更大。

等到不得不拒絕的時候,往往讓對方措手不及,來不及另作準備,如此一來。你在他人心中的地位也就大打折扣,甚至招致怨恨了。

莊子就是一個敢於說「不」的人。莊子在濮水邊垂釣,楚王派遣兩位大臣先行前往致意,說:「楚王願將國內政事委託給你。」

莊子手把釣竿頭也不回地說:「我聽說楚國有一神龜,已經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竹箱裝著它,用巾飾覆蓋著它,珍藏在宗廟裡。

這隻神龜,是寧願死去為了留下骨骸而顯示尊貴呢,還是寧願活著在泥水裡拖著尾巴呢?」

兩位大臣說:「寧願拖著尾巴活在泥水裡。」莊子說:「你們走吧!我仍將拖著尾巴生活在泥水裡。」

這段對話可謂是態度鮮明,在看到了莊子遺世獨立的同時,我們也讚歎他敢於說「不」的勇氣。

莊子一生從未大富大貴,他鄙視榮華富貴,權勢名利,而在他清靜無為的背後,我們也能清晰地看到他對炎涼世態的強烈悲憤之情。這種敢愛敢恨的精神,給了他不與世俗為伍的勇氣。

曉之以理——言談之中見格局。說到這裡,我們就來看看許由是怎樣說服堯的。

堯打算把天下讓給許由,說:「太陽和月亮都已升起來了,可是小小的火炬還在燃燒不熄,它要跟太陽和月亮的光亮相比,不是很難嗎?

季雨及時降落了,可是還在不停地澆水灌地,對於整個大地的潤澤,如此費力的人工灌溉不顯得徒勞嗎?

先生如能居於國君之位,天下一定會獲得大治,可是我還在主其事,我自視缺乏能力。請允許我把天下交給你。」

許由回答說:「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經獲得了大治,而我卻還要去替代你,我不是為了虛名的呀!

『名』是『實』所派生出來的次要東西,我將去追求這次要的東西嗎?小鳥在森林中築巢,不過佔用一棵樹枝;鼴鼠到大河邊飲水,不過喝滿肚子。

您還是打消念頭吧,天下對於我來說沒有什麼用處啊!廚師即使不下廚,主祭祀的人也是不會越俎代庖的。」

可以看出,許由雖然心裡不快,可絲毫沒有流露不悅的神色。

首先,他表明了自己不圖虛名的立場,有功勞才有大名,我一個沒有功勞的人怎麼能接受這樣的帝位呢。

然後,他又用比喻的手法,告訴堯自己的志向,以及人的境界是不同的,大境界與小境界也沒有好壞之分這個道理。

最後,他又毫不吝嗇對堯的讚頌之情,認為堯已經把天下治理的很好,自己也就沒有必要越俎代庖了。

他的回答很有層次,既讚頌了君主,又沒有放棄自己的堅持。不但達到目的,沒有傷了和氣,同時又展現出了自己極大的心量格局,可以說是很有智慧。

我們為人處世,也要修鍊許由的境界和智慧,這樣才能讓人心悅誠服。

動之以情——言辭委婉事方成。言談是一面鏡子,可以照見一個人的素質和修養。一個人有多少的智慧,多大的格局,也能通過同他談話一一獲悉。

拒絕,是一門藝術。拒絕別人時,談話雙方都很敏感,稍有不慎,就會傷了和氣。

而境界高修養好的人拒絕他人,會讓他人感到舒服,覺得自己受到了尊重,也會覺得你說的有道理,還會在心裡暗自稱讚。

除了剛剛談到的許由的故事,另一個人也可以說是會說「不」的典範,他就是李密。李密是兩晉時期著名的文人,因為國家覆滅,成了亡國奴,因此心存芥蒂不想入仕為官。

可是晉君多次徵召,態度誠懇,如果答應,違背了本心,不答應,則有貪戀舊朝的嫌疑。這可如何是好呢?於是李密作《陳情表》向晉君表明自己的心意。

他傾訴自己一生孤苦伶仃,與祖母相依為命的身世,以此感動君主;又表達了君主對自己盛情難卻,而祖母需要自己奉養的進退兩難之情。

此後,又盛讚君主賢德,政治清明,給予了自己很多的優待厚遇,消除國君疑慮表達了自己的衷心。晉君看了十分滿意,也就默許了他不入仕為官的請求。

做「多情」之人,表明自己的同時不忘表達對對方的尊敬感謝之情,不失為拒絕他人的極好方法。

敢說不,會說不,我們才能坦然面對生活中的矛盾與抉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子道德經 的精彩文章:

郭象深度剖析《逍遙遊》,看他如何理解「逍遙」一詞?
蟬鳴悠悠,道盡人的一生!

TAG:老子道德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