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中專生到哈工大最年輕博導,他是機械人的驕傲!

從中專生到哈工大最年輕博導,他是機械人的驕傲!

史上最牛機床:最牛機床

驚艷的加工軸表演:軸的藝術

日本數控車床車削金獎作品:日本金獎

數控工作群,驚碎你的眼球:驚碎眼球

數控加工之皇冠寶座:皇冠寶座

原車可以這麼玩:玩轉原車

上世紀90年代,東北一家工廠內,一位工人正在機床旁讀書。書本上沾滿了機床濺出的油漬,三班倒的工作讓他感到疲倦,這個工人就是高會軍。

由於家庭條件不好,他選擇了中專畢業後進入工廠工作,望著工廠里的進口機床等高端設備,高會軍感到知識的欠缺,那時,他的心中只有一個想法——繼續求學。

之後的十年中,他通過了自學考試獲得了本科學歷,並先後獲得瀋陽工業大學碩士學位,及哈爾濱工業大學(簡稱「哈工大」)博士學位。並憑藉豐碩的科研成果和治學成績,成為哈爾濱工業大學歷史上唯一一位由講師直接破格晉陞為教授的學者。

高校教授、博士生導師,「2014年17位世界最具影響力科學家」中唯一的中國人....高會軍身上的標籤在不斷的被刷新著。

10年,從中專生到哈工大博導,他的故事值得我們了解,也分享給你。

高會軍(圖片來源:人民網)

自學成才,哈工大唯一一位講師直接晉陞教授

在高會軍的履歷表中,只能找到中專、自考本科、碩士和博士經歷,而高中和全日制本科教育兩欄均為空白,可他卻是哈工大職稱晉陞名冊上唯一一位由講師直接晉陞為教授的學者,並在30歲時成為哈工大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從中專生到博士生導師,華麗轉身的背後,支撐他的是超乎常人的付出和信念的堅守。

從工廠磨工到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他的青春這樣走過。

高會軍小時候家裡窮,父親靠干體力活掙錢養家,母親沒有工作,靠縫紉手藝掙錢補貼家用。由於工作環境惡劣,父親不幸患上了骨股頭壞死這一重病,使家裡的經濟條件雪上加霜。1991年,他15歲初中畢業時,家境的貧困和父親的重病,使他不得不放棄高中、報考陝西的一所中專學習機械製造,以減輕家裡負擔。

「我1976年出生在黑龍江省集賢縣,因為家裡窮,再加上父親身體不好,初中畢業就選擇了讀中專,打算畢業後分配工作,儘早賺錢。」中專畢業後,高會軍很快有了第一份工作——在工廠里當磨工。

工作不久,由於缺乏工作經驗,高會軍在機床邊工作時,切削出的鐵屑不慎滲入兩個手臂的毛孔,引起嚴重中毒反應,十分痛苦。「當時就下定決心,不管多難,必須得讀本科。」

來自父母及師長的鼓勵也讓他重生了繼續求學的信念,由此他踏上了充滿荊棘的自考之路。「當時生活肯定是艱苦的,工作三班倒,還得抽時間複習,整個人就像繃緊的發條。」

為了自學考試,他常常是在機床邊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書本上沾滿了機床濺出的油漬;他為了節省車費、騎著自行車在古城西安往返於單位、報名點和考點;他那時的生活常常是入不敷出,需要借錢買資料、交報名費;遇到難點問題,他常常徹夜難眠又無人請教,在痛苦與無助面前,多少次想放棄卻又咬著牙堅持下來……

「15門課,我每次考4門課,我要把4門課分散在3個月時間之內,要把這4門課要攻克了,而且當時自學考試沒有任何老師給指導。」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兩年半的時間裡,高會軍自學考試本科要求的15門課程,並一次通過,獲得機電一體化工程專業本科學歷。也正是這段經歷培養了他超強的自學能力。

因為有的科目(數控機床)剛剛過及格線,所以高會軍說自己比較幸運。經過短暫的迷茫期,高會軍毅然又調高目標,決定考研。為此他請了長假,沒有工資,僅靠著一點點積蓄和家裡的支持度過了那段埋頭苦讀的歲月。

當時的高會軍,高等數學只學過上冊,英語的水平連普通高二都不如。經過半年的衝刺,幾經周折,高會軍考取了瀋陽工業大學的研究生。在碩士研究生學習期間,他抓住一分一秒的時間補習英語、學習專業知識。畢業時,同學都在各種高薪職位間選擇,但他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下定決心再繼續攻讀博士學位。這一次,他把目標定在了哈爾濱工業大學。

2001年,他順利進入哈工大航天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在導師的指導下開始做研究。「身邊人給了我太多鼓勵和幫助,指引我一步步找准方向、確定目標。」讀博期間,高會軍憑著對科研的滿腔熱情和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在導師指導下很快取得研究成果,撰寫的論文逐漸發表在一些國際權威期刊上,並開始融入國際自動控制學術圈。經過四年寒窗苦讀,高會軍於2005年順利拿到博士學位。

成果不斷,榮譽紛至沓來

信念的力量是偉大的,非同尋常的坎坷求學經歷塑造了高會軍堅韌不拔的品格和毅力,讓他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博士求學機會。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他針對不確定系統魯棒濾波保守性大的難題,提出了基於參數依賴Lyapunov函數的魯棒濾波新方法,該成果在國際上產生較大影響,被SCI他引300餘次,得到了包括十餘位IEEE會士在內的眾多國際著名學者的引用與好評。他的博士學位論文因此被評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這也是哈爾濱工業大學控制學科歷史上唯一一篇全國優秀論文

博士畢業論文獲評全國百篇優博,也使高會軍成為哈工大控制學科歷史上第一人。由於成績突出,校方有意破格提拔他為正教授,拿到學校大評審團來評議討論。考慮到高會軍求學的經歷、學業水平和後發潛能等綜合因素,最終30多人的參評專家達成了共識。王常虹說:「這些先生認為這個孩子從各方面來講,還是比較不錯的,當時是全票通過的。」

2005年博士畢業,作為年輕拔尖人才得到哈工大教授職稱評定委員會的全票認可,成為哈爾濱工業大學歷史上唯一一位由講師直接破格晉陞為教授的學者。高會軍的研究成果發表在《IEEE自動控制彙刊》、《中國科學》等國內外權威期刊上。目前,他發表的論文被SCI收錄100餘篇。研究成果被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著名學者廣泛引用,並獲得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在內的多項獎勵。

高會軍所獲榮譽稱號

他作為國際程序委員會主席,成功組織了三屆《航空航天系統與控制》國際會議。該會議在國際上產生較大影響,吸引了美國、德國等國家的知名學者,並得到了美國航天宇航協會、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等權威機構的支持與協助。

高會軍青年科學家工作室也很厲害。在網路化控制、視覺檢測等相關領域取得系列研究成果,多項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黑龍江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等國家和省部級獎勵;近5年發表SCI論文529篇、ESI前1%高被引論文83篇、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力國際學術論文11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81項,已獲授權92項;建成高等學校「111計劃」學科創新引智基地、黑龍江省重點實驗室、國際聯合實驗室等多個研究平台。

團隊形成了以國家傑青、長江學者、國家優青、青年長江、中組部拔尖人才、科技部領軍人才、IEEE會士等為骨幹的優秀人才隊伍;在當時,所培養的90餘名學生均在世界知名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其中3人入選國家人才計劃;指導博士生3人獲國家級學會優秀博士論文獎、10餘人獲校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研究生黨支部獲校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團隊所在的智能控制與系統研究所獲校先進思想政治工作集體稱號。

感恩家鄉,毅然回國

「我是中專畢業步入社會又返回校園的,所以比別人更加珍惜學習的機會,更懂得嚴格要求自己。更深深知道,無論有多大的抱負,都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在科研工作中,高會軍深切感受到國外的先進科學技術對我國發展建設的重要性。為了進一步開闊視野,他博士畢業後前往加拿大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高會軍告訴記者,在讀博士後期間,他有三篇論文以長文的形式,發表在領域比較頂級的期刊上,這種經歷非常難忘。

在海外博士後學習和工作期間,高會軍同時還承擔著指導哈工大學生的教學任務。他對國外培養高端人才的機制和做法給予了更多的關注。現在在美國普渡大學任職助理教授的牟少帥,曾是高教授的學生,他給記者講述了當年高老師在加拿大出國期間給在國內的自己指導學習的情景:「他一般是在晚上2點鐘,從他的辦公室做完科研之後,回到家裡來都已經是3點多鐘了,再開始跟我討論,大概討論2個小時,然後5點鐘,對我的一些結果給出意見來,然後他再開始睡覺,大概睡2個小時,又開始起來做新一天的工作。」

高會軍說:「這段經歷,讓我對國外大學的體制和各方面的機制也有了一定的理解,尤其是對人才培養方面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這也是我後期希望把很多精力投入到人才培養這個關鍵的問題上面來。」

2007年,高會軍以優異的成績獲得該校當年唯一的Killam博士後獎,結束了自己海外博士後的學習和工作。這時,他可以選擇去德國作洪堡學者,還可以選擇在北美高校繼續從事研究工作,國外的科研環境比國內優越。但是他常懷感恩之心,心繫祖國的發展,帶著一份感情和一份責任,高會軍義無反顧地回到家鄉。

「這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決定!」他說。

高會軍團隊自主研發的汽車儀錶自動檢測裝備,解決了儀錶出廠人工檢測中監測誤差以及檢測效率低的問題,原來每塊20分鐘的儀錶檢測過程現在僅需幾秒鐘即可完成,大幅提高了檢測效率。

近些年,從高會軍團隊畢業的學生在美國耶魯大學、麻省理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一些國外高校攻讀博士學位。對於這些優秀學生們,他的主張是「我們今天在國外所做的努力,是為了今後在國內更好的發展。」

高會軍希望在國外求學的留學生們,將來能夠回國發展,為祖國貢獻聰明才智。他感慨如今境內有越來越多的好機會、好平台,可以讓優秀留學生建功立業、實現價值。「這是一個雙贏的選擇。」

對於海歸的科研工作者們,他給出的建議是,選准合適的行業領域,保持自己國際化優勢,與國外高水平學者或研究機構開展學術合作,以國家需求為導向,以國際化科研平台為依託,再加上自己的不懈努力,一定會取得突出的成果,為中國相關行業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一步一步走下去,這才是最重要的」,高會軍說。

傾注心血,培養青年人才

在回國後的第二年,他獲得了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的支持,成為當年獲此殊榮最年輕的學者之一。高會軍說:「獲得了國家傑出青年基金之後,我就相對進入了另外一個發展的階段。」

面對自己的學術科研和培養人才兩方面的挑戰,高會軍拿出來的仍然是那股韌勁和拼勁。而學生們感受最多的是責任和關愛。在努力做好研究工作的同時,他嚴謹治學、言傳身教,以培養國家高端人才為使命,在學生培養方面傾注了大量的心血。

一位學生畢業答辯,在浙江出差的高老師提前一天就訂好返程機票。由於天氣等特殊原因,哈爾濱機場所有航班取消,高老師就臨時改變計劃從浙江先飛北京,再趕當晚的火車第二天參加學生答辯。

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教授楊學博告訴記者:「(機場到火車站)中間的時間,也就是一個小時多一點的時間,當時我包括高老師也非常擔心這個事情,就怕銜接不上。」高會軍說:「飛機還沒落地的時候,我就跟乘務員說了,你讓我坐在前排一些的位置,我要早去趕火車,所以飛機一落地,我應該是第一個跑出去的,我就拖著箱子就開始跑,趕機場快線。」最後在開車前兩分鐘,高老師登上了開往哈爾濱的夜班火車。坐了一夜的硬座,高會軍第二天早上七點鐘回到哈爾濱,直接趕到答辯現場。

經歷過求學路上的坎坎艱辛,他深知莘莘學子渴求知識的願望,他用自己閃光的智慧和無私的奉獻引領一批批學子抵達成功的彼岸。高會軍指導的學生中,有黑龍江省第一位獲得耶魯大學全額獎學金的牟少帥、獲得麻省理工學院全額獎學金的沈慎、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全額獎學金的張文龍等同學。他們成功的背後都有著一位甘為人梯、無私奉獻、默默無聞的領航者——高會軍。這麼多年來,高會軍帶領團隊,培養出了20多名博士生和眾多研究生,他們後來都在各自的崗位上成為骨幹。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安實說:「應該說在國內同齡人中的學者中,帶出這麼多優秀的學生的學者並不多。」

吳立剛是高老師的師弟,也是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研究團隊的核心。除夕那天,他還接到高會軍的電話:「上午給我打電話,說有個論文要修改,說現在趕緊行動,晚上要把改好的稿給他返回去。當時我心裡也是很生氣,都回家過年了,我已經5年沒回家過年了。我們這個團隊從建立之初,最開始養成一種習慣,至少我們很勤奮、很拼搏,這種習慣慢慢就變成一種實驗室的文化了。」

在美國南加州大學就讀的趙宇同學感慨道:「從論文的撰寫到研究工作的發表,沒有高老師的悉心指導簡直無法想像,更別說達到現在的高度,是導師讓自己明確了方向,是導師的人梯作用讓我登的更高。」耶魯大學的牟少帥對他的評價是:「高老師對科研的執著和熱情影響了我,而他嚴謹踏實的態度更是讓我養成了一個好習慣。」

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王子才說:「真正的科學家,他在自己發展歷程,在追求個人東西的時候,相對來說要少一些,而我們現在要培養人,特別注意一點,要注意青年人培養過程的奉獻精神,這個是特別重要的。」

自然科學獎全國最年輕的獲獎者

不僅是在教學培養人才上,在學術科研上,高會軍也是帶領團隊繼續針對魯棒控制及濾波、時滯系統、網路化控制系統的相關理論及應用問題進行研究,並將部分成果應用於複雜生產製造過程式控制制、光機電一體化以及飛行器控制等工程領域。

回到祖國後,他緊密結合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研究計劃,開展了高超聲速飛行器方面的研究工作;他面向載人航天中的重大任務需求,研究了航天器自主交會對接和編隊飛行中的關鍵問題;他針對航天測試轉檯的精度瓶頸,採用魯棒濾波思想提出了提高慣性測試系統精度新方法。經過多年的努力,他所在的「航天飛行器的魯棒控制理論與應用」團隊被評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所在中心榮獲了中組部等五部委聯合頒發的高技術武器裝備發展建設工程突出貢獻獎。

憑藉一系列突出的成績,高會軍兩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14年,作為第一完成人的他是當年自然科學獎全國最年輕的獲獎者。

高會軍曾入選2014年世界最具影響力科學家榜單

高會軍用短短十年的時間完成了由一名中專生到教授的跨越。這一切,都需要付出常人難以想像的汗水,也正是他坎坷、曲折的求學經歷培養和鍛煉了他堅韌不拔、勤奮踏實、刻苦鑽研的工作作風。他的事迹為身邊的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樹立了榜樣。

「常懷危機感,腳踏實地行動;秉承細節決定成敗的態度,細心做事;對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有信心,執著不放棄。」總結多年的科研經驗,高會軍感慨道:做人、做事、做學問都要像哈工大校訓說的那樣「規格嚴格,功夫到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機械大世界 的精彩文章:

突發:新買的挖機陷車,老闆當場崩潰!
晶元困境之根本原因:人才缺失!缺口超30萬!

TAG:機械大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