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日本「熱死」57人,中暑後該咋辦?

日本「熱死」57人,中暑後該咋辦?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於紫月

據人民日報海外網,日本近期持續高溫天氣,7月29日至8月4日一周內,因中暑而住院的人數近2萬人,57人因中暑死亡。中暑住院的人群中,65歲以上的高齡人士佔54.3%;需要至少住院3周以上的重症患者有729人;發生中暑最多的地方是室內,佔41%。

此前有媒體報道,進入8月後僅4天之內,東京就有19人因疑似中暑而死亡。日本警方稱,他們的年齡在60-90歲之間,都是死在室內,調查發現這些人都沒有使用空調。警方呼籲民眾注意適當利用空調進行降溫。

中暑患者被送往醫院 圖片來源:日本共同通訊社

夏日炎炎,很多民眾自身或者身邊的朋友們或多或少都有些中暑的經歷。作為夏季常見的一種癥狀,中暑為何會引發死亡?

散熱障礙為主因 身體機能易失常

「中暑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中更容易發生,輕者可能有頭暈、無力、嘔吐等表現,重者可發生熱痙攣、熱暈厥、熱衰竭、熱休克等,如果發現或者處置不及時,可能導致嚴重的不良後果。」 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張向陽表示。

「中暑死人是由於高溫引起身體機能失常,從而使人身中樞功能發生障礙,最終導致多個器官功能衰竭而引發死亡。正常人體體溫波動範圍很窄,構成人體的細胞只有在37度左右才能存活和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高溫持續42度以上不退時,就會出現蛋白變性、功能失活,甚至出現細胞壞死。」張向陽指出,「因此,對中暑決不能掉以輕心。」

細胞失活或壞死引發的後果嚴重。比如,神經細胞功能障礙或死亡,就會引發腦水腫,顱內壓增高,腦卒中等,導致人出現意識障礙甚至昏迷直至死亡;心肌細胞出現功能障礙或死亡,會導致心功能衰竭,循環功能衰竭,既不能保證器官組織的血液供應,也降低了通過促進血液流動來散熱的功能,體內熱量更難以散發。

疾病累及到肝臟,會出現轉氨酶升高、黃疸,直至肝功能衰竭;累及腎臟,加上血液容量降低、循環衰竭,可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累及肌肉,加上意識障礙導致的固定部位的肌肉受壓損害,會出現肌肉壞死(橫紋肌溶解綜合征),隨後也會導致腎功能損害和電解質紊亂、酸中毒等等。

「這一切都是因為散熱障礙,超出人體體溫調節範圍,才會導致一系列嚴重的後果。」張向陽指出,上述的各種臟器功能衰竭,以及電解質異常、酸中毒等,彼此相互影響,惡性循環,完全可能將生命置於危險的邊緣。

快速降溫是關鍵 遠離熱濕重預防

中暑了怎麼辦?「中暑治療的核心原則就是快速降溫。」張向陽說。

發生中暑,應迅速脫離高溫、高濕、日晒環境,至陰涼處、通風處靜卧,避免高強度運動和重體力勞動,有條件的要將病人置於空調環境,爭取去掉衣物以幫助散熱。神志清楚者及時補充含鹽清涼飲料,如淡鹽水、冷西瓜水、綠豆湯等,輕者經以上處理即可恢復,重者需要至醫院診治。

中暑高熱者要迅速降低核心體溫(測量肛溫或耳溫),爭取在半小時左右將核心溫度降至39度以下,同時注意生命體征、神志變化及各臟器功能狀況,早期發現並處置併發症。醫生會抽血檢查多種生理指標,以及進行頭顱CT等影像學檢查,其目的就是早期發現、早期干預、早期遏制臟器功能障礙的進一步發展。

降溫多主張採取物理降溫措施,如將身體(頭部除外)浸於4℃水中降溫,但這種冷水會讓神志清楚者感到非常不適,也要避免將體溫降得過低;或者去除衣物,身上灑上溫水,用風扇吹風加強蒸發降溫。目前這兩種降溫方式效果最好。

張向陽強調,中暑的高熱並不等同於炎症的「發熱」(即我們平時說的「發燒」),因此不建議使用常用的解熱藥物,如阿司匹林、對乙醯氨基酚等。另外,也不建議酒精擦浴。

高溫中暑重在預防。事實上,不僅高溫高濕的環境容易中暑,在此條件下進行高強度運動、比賽、勞動也容易發生中暑。老年人、孩童、體弱者即便未進行高強度活動也易中暑;三伏天某些產婦長衣長袖捂被子,也易發生中暑現象。

預防高溫中暑,可改善高溫、高濕的作業條件,加強隔熱、通風、遮陽等降溫措施,外出時注意遮陽;適當多喝含鹽清涼飲料,而不是口渴後才補充水分;注意飲食和休息,休息不足、疲勞和飢餓條件下也容易發生中暑;使用空調降溫,或多次到空調環境降低體溫,即使短時間在空調環境留滯,也會大幅度減少熱休克的發生,尤其是老年人和兒童、體弱者等機體調節能力差的人群,但使用空調時也要避免空調風直吹或者溫度調得過低。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除註明外均來自網路

編輯:張爽(實習)

審核:朱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科技倫理的底線不容突破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