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趙雲能力出眾,效力於公孫瓚麾下近十年,為何卻始終得不到重用?

趙雲能力出眾,效力於公孫瓚麾下近十年,為何卻始終得不到重用?

公孫瓚是東漢末期北方實力強勁的諸侯之一,特別是在攻滅幽州牧劉虞後,公孫瓚實力堪與袁紹分庭抗禮,不過和袁紹兵強馬壯、麾下大將和謀士眾多不同,公孫瓚麾下真正拿得出手的猛將和謀臣並不多,其中名氣最大的當屬日後五虎上將之一的趙雲,不過趙雲能力雖然出眾,效力於公孫瓚麾下近十年,卻始終沒有得到公孫瓚的重用,其中原因何在?我們來分析一下。

《雲別傳》記載:「雲身長八尺,姿顏雄偉,為本郡所舉,將義從吏兵詣公孫瓚。」不過公孫瓚對趙雲並不感冒,同樣是《雲別傳》記載公孫瓚曾嘲諷趙云:「聞貴州人皆願袁氏,君何獨回心,迷而能反乎?」

這兩段記載其實透露了不少信息:第一,趙雲絕對不是白身出身,趙雲是冀州常山郡人,既然他能「為本郡所舉」,不管是官方的還是民間的,趙雲在當地都是有一定身份之人,否則也不會把義從吏兵交付給趙雲,不說趙雲是當地豪強與否?至少他的地位高過關羽和張飛不少。

公孫瓚雖然出身於貴族家庭,但是他不僅是庶出,而且生母地位低賤,所以他對貴族和豪強子弟有一種天生的反感,反而喜歡結交販夫走卒這種底層人士,史書記載公孫瓚有幾個結義兄弟,「若故卜數師劉緯台、販繒李移子、賈人樂何當等三人,與之定兄弟之誓。」這些都是社會地位不高之人。

趙雲出身不低,又是外來人士,這很可能是他得不到公孫瓚重用的原因之一。

第二,從公孫瓚嘲諷趙雲的話中可以得知,趙雲投奔公孫瓚應該是在袁紹拿下冀州之後的事情,演義中說趙雲在界橋之戰前的磐河之戰中救了公孫瓚,從時間點上來看和正史是吻合的。

袁紹原本只是冀州牧韓馥治下的渤海太守,實力遠不如公孫瓚,不過袁紹拿下冀州後實力突飛猛進,成為公孫瓚的勁敵,兩人之間衝突不斷。趙雲放著袁紹不去投靠,反而大老遠的北上幽州投靠公孫瓚,而且又帶了不少兵馬過來,這由不得公孫瓚不心生疑惑,恐怕他懷疑趙雲是袁紹的人也說不定,按理來說公孫瓚再怎麼樣也沒必要去嘲諷一個千里迢迢來投奔他的趙雲吧?這可能也是公孫瓚不重用趙雲的原因之一。

除了上述原因,其實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公孫瓚任人唯親,他真正信任的是自己的兩個兄弟公孫越和公孫范以及兒子公孫續,當然還有上面提到的幾個結義兄弟,至於其他人,范曄曾評價公孫瓚:「瓚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記過忘善,睚眥必報,州里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

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公孫瓚麾下其實也有才能出眾之人,比如日後威震北疆的田豫,《三國志》記載:「瓚雖知豫有權謀而不能任也。」公孫瓚明明知道田豫能力出眾但卻偏偏不重用他,連自己人田豫公孫瓚都不能好好任用,又何況一個外來戶趙雲?

所以趙雲雖然投效於公孫瓚麾下時間並不短(大概191-199年),但是卻一直未能被公孫瓚視為心腹而得以重用,不過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公孫瓚敗亡後趙雲投奔劉備自此名垂青史。

(原創文章,謝絕轉載!請勿抄襲!抄襲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丈之溪 的精彩文章:

三國二十四名將,智勇雙全者幾人?東吳一人,曹魏三人,蜀漢五人
曹操和陳宮,從相愛到相殺,這中間到底經歷了什麼?和呂伯奢無關

TAG:百丈之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