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晚清政壇上的洋人除了赫德,這一位作用也很大,在高官中人緣頗好

晚清政壇上的洋人除了赫德,這一位作用也很大,在高官中人緣頗好

文|王學斌

晚清政壇上的洋人除了赫德,這一位作用也很大,在高官中人緣頗好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蒲安臣(Ansan Burlingame)半身肖像照

在來中國前,蒲安臣一直以開明進步的形象聞名於美國政界。他出生於紐約州波士頓市的一個拓荒者家庭,自小接受良好教育,22歲進入美國著名的哈佛大學法學院深造,畢業後成為一名律師。

1848年,蒲安臣進入政界。作為一名熱血青年,他積極投身廢奴運動之中,為反對南方種植園主虐待黑奴而呼籲奔走。1860年,蒲氏為支持林肯競選總統,可謂不遺餘力,甚至因此失去了眾議院的席位。也正因此事,林肯與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所以,派蒲安臣來中國這片未知大陸拓展外交,便顯得順理成章了。

初入中國,蒲安臣的印象並不佳,「當我於1861年抵達北京時,『武力政策』佔據著主導地位。西方人普遍認為中國人是野蠻人,若想納入西方文明之內,按照當時流行的說法,你必須扼住中國人的脖子」。當然,蒲安臣文中所指的「西方人」,是通過兩次鴉片戰爭率先攫取中國利益的英、法等國。作為後來者,美國的政策自然因時制宜,與其不同,時任美國國務卿的西沃德(William.H.Seward)訓令蒲安臣在涉及中國的一切重大問題上,盡量與英、法等國「協商合作」。作為向來頗有主見之輩,蒲安臣把這一「合作政策」進行了修正,擴大為「既與西方列強合作,也與清政府合作」。究其實質,所謂「合作政策」,就是美國在有限制地照顧清政府利益的同時,為自己謀取在華的各種利益。這在三件事情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體現。

第一件事是「白齊文事件」。白齊文是美國人,參加了以華爾為統領的「常勝軍」,協助清軍鎮壓太平天國。華爾被太平軍擊斃後,蒲安臣原本舉薦白齊文領銜常勝軍,孰料白很快就因毆打江蘇糧儲道楊坊而與清政府發生衝突。其後白齊文反覆數次投靠太平軍,故意與清軍作對。蒲安臣對此事極為憤慨。在清軍攻克漳州時,白齊文被生擒。按照治外法權,清政府應將白交由美方處理。但鑒於白對清廷的數度冒犯,本著「合作政策」,蒲氏同意由清政府進行審判。

晚清政壇上的洋人除了赫德,這一位作用也很大,在高官中人緣頗好

蒲安臣與中國代表團,1868 年攝於華盛頓。1868 年,蒲安臣率領中國外交使團出使西方各國,於6

第二件事是「阿思本艦隊事件」。為了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清政府通過時任海關總稅務司的英國人李泰國在英國訂購了7艘兵船。李泰國在兵船造好後,聘請海軍軍官阿思本擔任管帶,並私自與之簽訂合同,大致規定「李泰國將自中國皇帝方面,為阿思本獲取充任歐、華海軍管帶時一切行動所必需之許可權的授予;阿思本承擔依照李泰國徑行傳達至皇帝一切諭旨行事;阿思本並約定對於經由其他途徑傳達任何諭旨可置而不理;李泰國方面約定對於任何諭旨,其合理程度不為其本人認為滿意時,將拒絕居間傳達」。如此無視清政府權威的合同,自然引來了恭親王等諸位大佬的反感,於是雙方就艦隊問題產生了巨大分歧。這時候,蒲安臣在調停中、英兩國政府所處的尷尬關係時,起到了突出的作用。他一方面代表總理衙門向英方轉達遣散軍艦、罷免李泰國總稅務司的要求,一方面又為了避免好朋友英國駐華公使卜魯斯受到牽連,特意請求西沃德將事情始末轉告英國政府,撇清卜魯斯的責任。總算使得中、英兩國擺脫困境,也保證涉事首腦相安無事。

第三件事是「納爾斯頓」事件。1867年,國務卿西沃德訓令蒲安臣,讓一家美國公司承包在華修建街道煤氣燈項目。之前美國商人納爾斯頓就曾聯繫蒲氏能否向清廷引介這方面工程。這次西沃德推薦的美國公司,名義上是納爾斯頓,其實幕後負責人是蒲安臣的岳父。然而蒲氏並未徇私情,公開反對親屬插手中國項目,他致函西沃德,強調:「我堅決反對任何一家公司花錢來冒險。雖然作為一個愛國者,我希望美國公司在中國鋪設第一條電纜,但我堅持我的立場」。此事遂到此為止。

總之,「合作政策」是就美國而言最有力的策略,它可以使美國於列強和清政府之間從容周旋,大搞均勢外交,保障中國始終對外開放,從而便於美國繼續拓展在華利益,抬高在華地位。

晚清政壇上的洋人除了赫德,這一位作用也很大,在高官中人緣頗好

阿思本艦隊,從左到右為「金台號」「一統號」「廣壽號」。

正因為蒲安臣這種看似不偏不倚的形象,使得他在清廷高層官員中人緣頗好。比如蒲氏與總理衙門大臣董恂關係甚篤。為了練習中文,蒲安臣將美國著名詩人朗費羅(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的《人生頌》(A Psalm of Life)翻譯過來,隨後他將譯作拿給董恂審閱,請其指正。董恂一時技癢,加以潤色並改成七言律詩。董恂後來給他寫了不少詩。當蒲安臣於1865年返回美國做短期停留的時候,董恂特意將《人生頌》的中文譯詩寫成扇面,請蒲安臣將其送給朗費羅,以示友好。董恂之所以知道朗費羅的重要性和具體信息,無疑同蒲安臣的大力推介有關,否則其不會貿然請蒲安臣帶禮物給這位美國詩人。蒲安臣顯然成功地履行了這一文化信使的職責,因為朗費羅深為這把寫有其詩句的中文譯文的扇子所打動,他請蒲安臣代他致謝,並轉達對董恂的敬意。董恂在聽到蒲安臣的敘述之後甚感欣慰,當即為此情此景賦詩一首,感謝蒲安臣的功勞。

在一次私人交談時,蒲安臣曾指出,如果將來中國向西方派出公使,董恂可堪大任。董氏雖未置可否,但至少說明:清政府已開始考慮派遣使團事宜,而此事也未對蒲安臣保密,甚或徵求過他的意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薩爾滸之戰除了大明和朝鮮的「合兵圍剿」,還有後金的一個老仇家
他才華橫溢,作品肆意洒脫,但皇室血統成為其出人頭地的阻礙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