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清軍入主中原成頂級富豪家族,御用皇商為何被乾隆抄家治罪
長城的最大作用不是為了抵禦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而是用經濟的手段羈縻和牽制對手。隆慶五年,明朝對蒙古俺答汗開放互市,「四十餘年無用兵之患,沿邊曠土皆得耕牧」。
萬曆十一年,努爾哈赤的遼東以十三副鎧甲起兵後,明朝其先是「減車價」、「減貢數」,後又採取了「不許貢者二年」的處罰,結果後金人蔘「泡爛至10萬斛」。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游牧民族經濟體粗放,一旦中斷與定居民族的貿易,生活會立刻陷入困頓。用「互市」的手段羈縻北方,明朝已有上百年經驗,然而到了明末卻突然失效了。後金不僅兵強馬壯,而且還有源源不斷的銅、鐵鑄造大炮。
為了打破明朝的經濟封鎖,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一面通過蒙古獲得中原物資,一面又積極招攬張家口等地的商人來遼東貿易。史料記載:
「乃今狼子野心負思反噬,今雖斷絕貿易,而有等細人暗通財利,又聞沿邊諸虜,代奴轉鬻,易粟潛輸,趾錯於道。若不禁止,是明助敵以強盛之資,而誨奸人以通夷之路也」。
萬曆四十六年,努爾哈赤祭天誓師,發布了著名的討明檄文《七大恨》。後金攻佔撫順「時有山東、山西……蘇杭等在撫順貿易者十六人,皆厚貲費。書七大恨之言付之,遣還。」
《七大恨》由商人之手轉交明朝,可見地下走私貿易之盛,而對遼東貿易基本上被張家口的八個晉商家族壟斷。清軍入關後,為了酬謝八大商家,「親自召見,嘗賜朝服,編入『御用皇商』」。清朝歷史上著名的「八大皇商」因此而來,其中又以山西休介的范氏最為顯赫。
明朝建立後,為了抵禦北元殘餘勢力的反撲,明軍沿鴨綠江至嘉峪關先後設置九個軍事重鎮,史稱「九邊重鎮」。為了解決大軍的糧餉問題,朱元璋實行「開中法」,即往邊鎮運糧的商人可憑「倉鈔」換取「鹽引」。山西商人憑藉地理優勢捷足先登,很快壟斷了南北貿易。
范家則是眾多山西商人中的一個,史料記載,范家「始祖志綱公於前明成化年間由陝徙晉,寄居於介休城中。後遷於張原村。」明末傳到第七代范永斗時,因「市易邊成」而「家大起」,成為張家口的八大商家之一。
張家口本就為了羈縻蒙古而「開市」,軍事色彩始終濃重。天聰六年六月,皇太極率領後金軍隊直逼張家口,致書:「我今開誠相告,惟願兩國和好。戢兵息戰,兆庶敉寧。財貨豐足,互相貿易……」
為了避免戰爭的爆發,明朝被迫與後金「大市於張家口」。沒過多長時間,明朝與後金的貿易權就交到了張家口的八大商家之手。
范家的掌門人范永斗與後金合作最早,不僅獲利巨厚,而且與女真人建立了緊密的聯繫。後金政權在與明朝作戰時,大軍所需糧食、鐵器,甚至是情報等很多都是晉商提供的。
由於從龍入關有功,清朝問鼎中原後冊封了「八大皇商」,其中范永斗長期在遼東經商,與後金權貴建立了密切的聯繫,順治皇帝「稔知永斗名,即召見,將授以官,以未諳民社,力辭,詔賜張家口房地,隸內務府籍,仍互市塞上」。
「賜產」張家口讓范家得到了別人無法享有的政治和經濟特權。范永斗也借為皇室採買之利,廣開財路,除了經營河東、長蘆的鹽業外,還壟斷了東北的藥材生意和對日本貿易。
清朝平定準噶爾之亂是范家真正走向輝煌的重要契機。征準噶爾路途遙遠,且多經沙漠戈壁之地,為了確保大軍糧草供應,康熙曾親赴寧夏辦糧。范家世代來往於塞外,當即上奏朝廷願以官家三分之一的價錢承辦大軍的糧草供應。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范家多次為征討準噶爾承擔後勤工作,「力任挽輸,輾轉沙漠,不勞官吏,不擾閭閻,剋期必至」。軍糧貿易讓范家真正實現由商而官,並成為唯一進入《清史稿》的商人。
范家在康乾時期雖然風光無限,但因商業基礎完全依附於「皇權」,一旦清政府出現衰敗跡象,范家必然首當其衝。康熙時期,民間流通的銅錢奇缺,朝廷將從日本進口黃銅的特權賦予范家。經辦對日貿易讓范家的財富更上一層樓,但因只能以固定價格賣於朝廷,到了乾隆時期,因價格太低,黃銅貿易成了范家難以承受的負荷。
乾隆十六年時,朝廷已經察覺范家資不抵債,但因找不到合適的替補,拒絕了范家「棄產變價,告退招商」的要求。范家一直苦撐到了乾隆四十八年,朝廷發現范家已經完全失去了利用價值,果斷將其拋棄,不僅革除了范家在內務府、戶部的官職,查沒所有家財,還將掌舵人范清濟父子從重治罪。
※除了無盡的恐懼和殺戮,蒙古西征為歐洲還帶去哪些文明
※一手捧紅梅蘭芳的東北首富,只因鈔票太多而破產倒閉
TAG:史料不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