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微博上的bot們:當機器人遇上東方互聯網文化

微博上的bot們:當機器人遇上東方互聯網文化

微博上的bot們:當機器人遇上東方互聯網文化

發聲者總會面臨種種解讀,而這些解讀往往根本不受發聲者自己的控制。

對我來說,這一切的開始是古城鐘樓。

「古城鐘樓」是2011年開通的一個微博賬號,頭像是坐落於西安市中心的鐘樓夜景,其個人簡介寫道:「我初建於明洪武十七年……也是五代、宋、元時長安城的中心。」

從開通賬戶到現在,古城鐘樓只做一件事,在每天的整點,發送一條用干支計時錶示的報時微博,再附上相應數量的「鐺~」,代表鐘樓的鐘聲,8年來幾乎從未中斷。

微博上的bot們:當機器人遇上東方互聯網文化

古城鐘樓的微博截圖

它的每條報時微博下都有幾十條評論。有人在這裡發泄情緒,有殭屍號在這裡評論重複的無意義內容,有人對鐘樓道早安、午安或者用「咚」來附和它,還有些人對這裡的每條評論都加以回復,安慰難過的評論、鼓勵表達願望的評論,質疑那些殭屍號「你是不是機器人」?

甚至還有人以「粉絲這麼多,每天發鐺鐺鐺這種無聊微博」為理由舉報了古城鐘樓。當然,最後沒有得到受理。

微博上的bot們:當機器人遇上東方互聯網文化

在六年前我剛剛開始用微博、還根本不知道什麼是bot時,古城鐘樓讓我第一次接觸到了一個典型的bot賬號。

1

社交媒體上的bot最早出現在推特。那時,這些賬號就和bot這個名字的全稱Robot(機器人)一樣,大多是由自動化的程序控制,按照預設的規則發布、轉發一定主題的推文:可能是古城鐘樓靈感來源的大本鐘bot,會在整點發送BONG來報時;JustDiedBot會從維基百科的名人詞條抓取信息,一旦發現哪位名人被確認去世,就立刻發布一條訃告……

微博上的bot們:當機器人遇上東方互聯網文化

JustDiedBot的幾則訃告

直到今天,推特上的bot賬號們大都還是由自動化腳本操控。它們不作主觀判斷,不與他人進行與bot主題無關的互動,定期按時更新……總之,這些bot只是冷冰冰的機器,沒有人格存在。

在國內的微博上,有一批同樣給自己起名「XXX bot」的賬號。相比它們在推特上的前輩,這些微博bot要人格化得多,他們接收粉絲的投稿,篩選後發布——其篩選過程絕大多數是由人類完成的。一些bot還會對所發內容進行帶有情感色彩的評論,像其他微博博主一樣與粉絲頻繁交流。

今天,微博上有成千上萬的bot賬號。他們所涉及的內容從幽默到懷舊再到各種小圈子內的「瓜」,幾乎無所不包,這些人格化的bot已經成為了微博生態的一部分。

2

在微博用「bot」為關鍵詞搜索用戶,搜索結果的第一位就是「千禧bot」。千禧bot有42萬粉絲,排名在它之下的幾個bot賬號粉絲數分別是:810萬、556萬、167萬和258萬。

微博上的bot們:當機器人遇上東方互聯網文化

「千禧bot」主要分享的是千禧年間(1990到2010)的人、事和物,其內容相當廣泛,當時流行過的歌曲、影視、明星和樂隊,銷量很廣的零食、玩具和其他各式商品,只要是在人們記憶中留下過印記的事物,都有可能出現在千禧bot上。

微博上的bot們:當機器人遇上東方互聯網文化

千禧bot微博截圖——「硬幣筒」

還有2000年前後那簡陋而質樸的操作系統、網頁和電子遊戲,在千禧bot的近3000條微博中,最有熱度的往往就是這些有關互聯網的東西。相比地域色彩較重的實體物品,網路似乎在十幾年前,就已經將素不相識的人們連接在了一起,儘管當時很少有人意識到這一點。

微博上的bot們:當機器人遇上東方互聯網文化

今年1月一條關於Windows XP開機音樂的微博得到了不少轉發

餘弦從去年10月開始運營千禧bot,這個賬號的運營者只有她一個人。餘弦告訴我,這個賬號從來沒有接過廣告,一直是她「用愛發電」。

餘弦最初接觸bot是在推特上,但是直到去年微博bot大噴發,她才起了自己也做一個類似賬號的想法。相比之前微博常見的「XXX 君」命名格式,餘弦覺得bot這個詞更直接、更具功能性,而且,她認為千禧年是很有科技感的年代,和bot這個詞更搭一些。

千禧bot極少與粉絲互動,也幾乎從不做主觀判斷和情感表達。除了極小部分投稿會附上解釋性的背景資料防止大家看不懂, bot的所有內容都來自於直接引用投稿人的原話。餘弦對於千禧bot的定位是無機設備,她一直盡量避免加入個人情感——即使是和投稿人溝通時也是如此,對於受理的投稿,她會回復「收到」或者「done」,對於不夠清晰的投稿她會要求更多資料,除此之外再無任何多餘的溝通。

微博上的bot們:當機器人遇上東方互聯網文化

千禧bot的頭像和微博背景都來自與Windows98系統

不過,在投稿內容以外,餘弦本人的趣味和情感還是透過賬號逸散了出來。由於是一個人運營,千禧bot並非24小時工作,每天投稿分享結束時,賬號會發布一條通知微博,這條微博的最後往往會以一個機器的口吻說明分享結束的理由——「正在清理光碟機塵垢」、「正在烘乾受潮的數據」、「正在使用後台挖礦」。

微博上的bot們:當機器人遇上東方互聯網文化

幾天前的「需要提前冷卻」明顯暗示了天氣很熱

這些隻言片語最終還是把千禧bot人格化——準確來說,是機器格化了。在這些通知微博下,總是有人評論「晚安」或者表達感激,就好像他們知道在千禧bot機械式的賬號外殼背後,有一個正在試圖保留住千禧往事、活生生而浪漫的人。

3

「有錢人發言bot」在各個方面都與千禧bot截然不同。這個分享有錢人生活的bot賬號除了分享投稿,還經常自己發起話題或者投票希望大家討論,在轉發一些微博時也從不避諱帶有感情色彩的評論和表情符號。

微博上的bot們:當機器人遇上東方互聯網文化

這已經是賬號運營者克制之後的結果了。在賬號建立之初,一位運營者經常在bot賬號上分享自己與「有錢人」毫無關係的生活日常,遭受了大量「這樣根本不bot」的批評。

「賬號的名字只是我們隨便取的,那個時候其實沒有很清楚bot到底是什麼意思」,有錢人發言bot有兩名運營者,她們都覺得推特式的bot賬號局限性太大,根本不適合「有錢人發言」這個主題。

微博上的bot們:當機器人遇上東方互聯網文化

有錢人發言bot常見的投稿內容

她們曾經嘗試像「真正的bot」一樣,把每個投稿人的投稿原樣發送出去,不做任何審核和評價,結果被人噴為什麼不做審核。左右為難之下,她們一度想要改名,把bot給拿掉,一位運營者坦言:「我們其實就是吐槽君」(吐槽君是一系列營銷號的常見後綴,相比bot要更具個人色彩)。

由於種種原因,賬號仍然保留了bot的名號,但是兩位運營者已經不再試圖去遵守bot的諸多準則,評論、抽獎、「哈哈哈」,這些個人意味濃厚的東西在有錢人發言bot里一個不少。

和投稿人之間,兩位運營者也有不少交流。有些投稿者會對生活抱有疑慮,或者是面臨破產、家道中落,他們大多得到了安慰和「貼心的心理關懷」,這種交往有時會進一步蔓延,成為雙方之間的私人友誼——「有時候我們就像深夜知心大姐姐一樣」。

4

能像「有錢人發言bot」的兩位運營者這樣坦然面對批評的人並不多,尤其是有時這種批評要更加複雜,更加難以化解。

去年年中,一個名叫「意難平bot」的賬號出現在微博上,主要發布文學作品中那些令人難以釋懷和不甘心的故事情節。這類劇情往往能給讀者留下很深的印象,因此意難平bot的很多內容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在當時微博湧現的bot大潮中算是評價和熱度都相當不錯的bot。

微博上的bot們:當機器人遇上東方互聯網文化

一個典型的意難平式分享,由投稿的作品原文和評論區的粉絲感慨組成

「意難平bot」成功後,很多類似的賬號相繼出現,效仿其內容。一年過去了,今天的微博上有很多意難平bot。他們的名字大同小異,無非是後面多個下劃線,中間加個破折號;所發的內容也差不多,只不過是從最初的文學作品擴展到了影視、動漫、遊戲乃至娛樂圈的明星或者組合。

微博上的bot們:當機器人遇上東方互聯網文化

微博搜索中排在上面的幾個意難平bot

這些面容相似的bot中已經沒有最初那個意難平bot的身影了。去年七八月間,由於微博下出現了大量的爭吵和謾罵,意難平bot的初代目刪除了之前發過的所有微博,改掉了名字,宣布bot從此停更。

爭吵最初源於對於某些東西算不上意難平的不同理解。常見的情況是,一位讀者投稿說他對某某作品中的兩名角色最終沒能在一起(而是和其他角色在一起了),感到非常意難平,反對的評論就隨之出現——「在原文里,XX明明已經和XXX在一起了,你現在覺得他沒和XXXX在一起意難平,是不是在噁心我們官配黨?」這種不同理解因為某些圈子內的「默認」規則(比如不拆散原文定下的官配),往往會演化為粉絲們之間的意氣之爭,最終導致大規模的互相謾罵。

而最終擊倒意難平bot的,是某位粉絲投稿說,他沒能買的他家偶像的雜誌,這讓他非常意難平。很多並不粉這位偶像的人認為這根本算不上意難平,這個bot發這個非常不妥,而隨之而來的偶像粉絲們紛紛反駁,表示自己覺得這件事很意難平。

偶像粉絲圈向來是微博上聲浪最大、紛爭也最多的群體,事情很快完全脫離了控制,厭惡這位偶像及其粉絲群體的人、想捍衛這位偶像的粉絲們紛紛趕來。他們在意難平bot的這條微博的轉發和評論里開戰,戰爭最終留下的幾千條轉發和評論,大都已經和這條微博的內容本身毫無關係了。

到底什麼算是意難平?bot運營者自己的想法已經和他越來越多的關注者發生了衝突,在他最後一條微博中,bot運營者說道:「現如今解讀詞語的人多了去了,各人有各人的意難平的來處和理解……江湖再見」。

微博上的bot們:當機器人遇上東方互聯網文化

然而正如其運營者所說的那樣,「以後還會有新的意難平bot的」。這些bot欣欣向榮,就像意難平bot剛剛出現時那樣。

微博上的bot們:當機器人遇上東方互聯網文化

在微博上搜索意難平bot有4頁,也就是近百個結果

5

保持冰冷的表象,還是拋開那些守則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微博上的bot們都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很多時候,這種選擇的意義並沒有運營者們想像的那麼大,就像傳播學中那條永恆不變的定律:發聲者總會面臨種種解讀,這些解讀往往根本不受發聲者自己的控制。

(這篇文章本來還會涉及一個眾所周知的bot,但由於某些原因,它無法出現在這裡。在各種意義上,我都對此表示遺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游研社 的精彩文章:

時隔數十年,微軟把曾經的第一代Windows系統「升級」到了 1.11
Pokemon Go起訴了修改定位的外掛開發者

TAG:游研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