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學者刷新世界紀錄!開發出20量子比特量子晶元並成功實現全局糾纏

中國學者刷新世界紀錄!開發出20量子比特量子晶元並成功實現全局糾纏

全球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科學)2019年8月9日最新一期刊登了中國學者在量子計算研究中的新進展,題為《Generation of multicomponent atomic Schr?dinger cat states of up to 20 qubits》。

中國學者刷新世界紀錄!開發出20量子比特量子晶元並成功實現全局糾纏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這項成果由浙江大學、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自動化所、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等國內單位組成的團隊通力合作,開發出具有20個超導量子比特的量子晶元,並成功操控其實現全局糾纏,刷新了固態量子器件中生成糾纏態的量子比特數目的世界紀錄。

中國學者刷新世界紀錄!開發出20量子比特量子晶元並成功實現全局糾纏

中國量子計算研究處於國際第一梯隊

量子比特數和操縱精度,是當前國際量子計算科研的兩大核心難題。而多比特量子糾纏態的實驗製備是衡量量子計算平台控制能力的關鍵標誌,全球範圍內競爭尤為激烈。

在工業界,谷歌、IBM、微軟、英特爾、華為、阿里等高科技公司都投入大量資源,IBM在這方面發聲較多,今年1月,IBM發布全球首個獨立商用量子計算機IBM Q。學界,包括中國、美國、英國、歐洲多國都非常重視量子計算的研究。

國內,浙江大學物理系的超導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團隊一直致力於超導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的實驗研究。2017年,團隊與中科大潘建偉和朱曉波團隊、中科院物理所鄭東寧團隊、福州大學鄭仕標教授等合作10比特超導量子晶元,實現了當時世界上最大數目的10個超導量子比特的糾纏,打破了之前由谷歌和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保持的紀錄,使得我國在量子計算機研究領域進入國際第一梯隊。

此前,中國科技大學的研究團隊創造了操縱12個超導量子比特實現糾纏的紀錄。如今,這個數字被刷新,人類能夠同時精確操控20個超導量子比特進行工作。

中國學者刷新世界紀錄!開發出20量子比特量子晶元並成功實現全局糾纏

見證人類量子計算研究又邁進一步的187ns

在浙江大學超導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團隊的實驗室,實驗團隊完成了超導量子比特晶元設計、平台搭建、測控工作。據論文作者之一的宋超介紹,整個房間就是一台量子計算機,它的「大腦」在一個直徑80厘米的圓柱形大「冰箱」的底部。

要看到1平方厘米的「大腦」,需要藉助顯微鏡。20個量子比特,均勻分布於中心諧振腔的周邊,猶如由中心樞紐貫通的各個支路。論文的另一作者,也是晶元的設計者之一張敘說:「這是我們實驗室迭代的第四代電路設計方案,目標是讓任意兩個量子比特之間都能進行直接『溝通』,實現全局糾纏。」

全局糾纏,通俗解釋就是讓所有量子比特協同工作。多方糾纏態對於量子信息科學中的眾多應用至關重要。量子操縱是量子計算的技術制高點,而實現全局糾纏是檢驗操縱是否成功的標誌。在完全可控和可擴展的量子平台上生成和驗證多方糾纏仍然是一個突出的挑戰。

論文的另一作者,去年獲得博士學位並加盟中科院物理所的許凱說:「與世界上其他的超導量子晶元相比,我們研發的晶元擁有一個顯著特點,那就是所有比特之間都能夠進行相互連接,這能夠提升量子晶元的運行效率,也是我們能夠率先實現20比特糾纏的重要原因之一。」

實驗團隊利用這一晶元生成並標定了18比特的全局糾纏的GHZ(Greenberger-Horne-Zeilinger)態,以及20比特的薛定諤貓態。宋超表示:「我們確實看到了在經驗世界中看不到的現象,用更形象就是——一隻由20個人造原子構成的『貓』,薛定諤貓態。」

中國學者刷新世界紀錄!開發出20量子比特量子晶元並成功實現全局糾纏

圖:在實驗控制條件下,20個人造原子集體從零時刻起跑後的相干演化動態過程的捕捉。不到200納秒的過程中,人造原子的集體狀態歷經多次變身,在不同時間點出現有不同組份數(對應球中紅色圈的數量)的薛定諤貓態,最終形成2組份(同時存在兩種相反狀態)的薛定諤貓態。A和B圖分別為理論預測和實驗觀察結果。C圖為根據建議在新視角下對5組份薛定諤貓態的重新描繪,球中藍色區域的出現更有力地證明了量子糾纏的存在。

在短短187 ns(納秒)之內(大約是人眨一下眼所需時間的百萬分之一),20個人造原子從「起跑」時的相干態,歷經多次「變身」,最終形成同時存在兩種相反狀態的糾纏態。論文標題中,團隊用了「薛定諤貓態」來描述捕捉到的現象。操控這些量子比特生成全局糾纏態,標誌著團隊能夠真正調動起這些量子比特。

這187ns,見證了人類在量子計算的研究道路上又邁進了一步。

量子計算商用還有哪些難題?

量子計算是上世紀80年代,諾貝爾獎獲得者理查德·費曼等人提出構想,基於兩個奇特的量子特性——量子疊加和量子糾纏構建量子計算。據悉,可操縱的量子比特數量增加將會讓量子計算的運算能力實現指數級增長,從而遠超傳統電子計算機的性能。

因此,量子計算被認為能夠解決當前經典計算系統無法處理的過於複雜的問題。量子計算的未來應用包括尋找新的方法模擬金融數據,隔離關鍵的風險因素以進行更好的投資,或者找到跨系統的最佳路徑,以實現超高效的物流和優化交付的運營等。

不過在把量子計算商業化的過程中,仍面臨不少挑戰。比如,IBM Q就要解決持續保持用於執行量子計算的量子位的質量的挑戰。這是因為量子比特強大但又脆弱,通常在100微秒內(對於最先進的超導量子比特)就會失去其特殊的量子特性,部分原因在於互連機械的振動,溫度波動和電磁波的環境雜訊。

另外,雷鋒網此前也報道過業界也有一些不同的聲音,雖然學界和工業界都在開發各種固態量子系處理器,但到目前為止,哪種通用量子計算技術在商業上可行還沒有達成共識。固態量子處理器基於數十年來硅和大規模集成的經驗,但要求將晶元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並採用積極的糾錯技術來保持量子位的正常運行。

IonQ CEO兼聯合創始人Chris Monroe認為,如果無法改善固態量子計算處理器系統中目前已經展示出的2%的誤碼率,就需要太多的量子比特來進行糾錯,而只有少量的量子比特用於邏輯運算。由於量子位差異和串擾增加,誤碼率也隨著量子位的增加而趨於上升,這就需要更多的糾錯量子位。這是一個非常難的問題。

雷鋒網參考 science、人民日報雷鋒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深信服SSL VPN產品存在注入漏洞,可非法登陸控制台
深度學習的完整硬體指南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