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唐詩看題目以為是寫景,實際上卻是詩人借題發揮,字字諷刺
古代詩人很喜歡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在詩詞當中浸透情感表達,說明自己對一件事的態度。或許表面上的意義不過是一件寫景的古詩,或者是抒發簡單情感的詩作,但是在這樣詩詞的背後,卻有家豐富的內容表達和情感滲透。
比如今天我們談到的這一首唐詩,看題目以為是寫景,實際上卻是詩人借題發揮,字字諷刺。且看:
盡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
長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
這首唐詩的題目只有一個字,《雪》,作者是晚唐詩人羅隱。看題目,我們還以為是詩人在謳歌冬日裡飄落的雪花,謳歌其潔白,謳歌其輕盈。但當我們品讀這首唐詩的時候卻發現是人,不過是在借題發揮。20個字幾乎沒有寫到雪花有什麼特點,而是字字充滿了諷刺。
詩歌的一開始就是一句充滿問句的詩句。「盡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都在說瑞雪兆豐年,但這樣的狀態下,就算是是一個豐收的年,又能如何?
雖然這兩句詩句沒有提到一個雪字,但詩人的面前肯定是蒼茫大雪。面對蒼茫大雪,很多人都在拍手稱好,說瑞雪兆豐年,預示著來年是一個豐收之年。但詩人借著提出質疑:就算是明年是一個大豐收之年,又能如何?
這兩句唐詩到這裡就結束了,但其實隱藏了詩人沒有表達出的深意。那就是對於普通的老百姓來說,就算是獲得了大豐收,生活的苦日子絲毫得不到改變。這樣有一種批判的意味藏在詩歌當中,凝聚了強烈的批判現實的現實主義精神。
後兩句在更是這種精神的展現。「長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今天在長安城內還有很多貧苦的人,就算是下的這場大雪是瑞雪,但依然希望還是不要下得太大。因為下得太大,這些窮苦人家所遭受的苦會更加的深。
因為貧苦人家吃不飽穿不暖,寒冷實在難耐。
在詩歌當中表現出強烈的關注現實的精神,是古代知識分子最優秀的品格之一。這首古詩雖然很短,但詩人對現實的關注和批判都在其中,值得我們細細的品味。
※20字詩是一個謎語,每一句都是一幅圖,無一個字是風卻字字寫風
※李商隱絕筆之作,14字中有2個「恨」,第三句7字是其一生總結
TAG:老張侃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