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車長!敵人T34履帶被打斷了,但跑的竟然比之前更快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能看到很多裝甲車並不像坦克一樣選擇履帶式的結構,難道是履帶式結構不好嗎?這個也不能完全說是,也不能說不是,履帶式結構設計本身就像一把「雙刃劍」,既有高速機動的優勢所在,但同時也成為了反坦克作戰時的致命缺陷,一發火箭彈打到履帶上,斷裂後的坦克裝甲車那可真的就成了戰場上的活靶子。
其實人類也意識到這種問題,「克里斯蒂懸掛」系統,通過給坦克加裝大直徑的負重輪來保障坦克履帶在斷裂後依舊可以快速突進,而真正把「克里斯蒂懸掛」系統作用發揮出來的竟然是蘇聯的BT系列坦克,這種坦克誇張的是在履帶正常行駛的情況下,推進速度在53公里/小時,一旦履帶斷裂,推進速度就變成了72公里/小時,可謂是越打越快的坦克。
「克里斯蒂懸掛」系統的研發也是對於坦克究竟使用哪種行進方式更好的一種嘗試,可能履帶式對於野戰尤其是長距離的突襲作戰來說更具優勢,當然這種方式也存在諸多問題,最嚴重的還是在戰時出現問題,想及時更換輪胎都不容易。1911年,美國工程師克里斯蒂想到了一種「論履兩用」的設計,在普通的公路平面路面可以使用普通車輛的輪胎行進,在戰時則可以更換成履帶式,而這個設計首次就實驗在了M1919坦克身上,不過當時因為在設計上還是有不少缺陷,尤其是速度方面實在太差,就被美國軍方給拒絕了。
但克里斯蒂並沒因此放棄,再進行進一步的優化和完善後,終於M1928型坦克誕生,這款坦克算是將克里斯蒂的設計理念給體現了出來,但這還是沒能引起美國方面的重視,反倒是被蘇聯給看上了。1930年,蘇聯採購了兩輛M1928型坦克,拉回國後就開始對「克里斯蒂懸掛」系統在坦克上的應用展開研究。
蘇聯主要還是在解決速度問題,後來蘇聯設計師想到藉助大型的螺旋彈簧讓4個負重輪、履帶和車體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起來,這其中負重輪的作用很大,以保證即使履帶脫落負重輪也能夠起到更好的動力續接能力,讓坦克繼續保持一個較快的行進速度,就是這種設計思路下,終於誕生了BT系列坦克,甚至後來聞名世界的T-34身上還能看到BT系列坦克的影子。
後來各國也看到了T-34的表現,紛紛開始改變在坦克研究上的思路和方法,開創了坦克懸掛系統的新潮流。
※最慘宇航員:國家滅了,他在太空飄了311天,他如何回到地球?
※中國「魚雷之王」,比將軍還要珍貴,對兒子說:我不是你老子
TAG:軍備酷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