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訓很辛苦,我們苦並快樂著」
潔白晶瑩的大米經過清水淘洗,倒入蒸盤中等待進入蒸箱。這是北京市海淀區台頭小學食堂每天都能看到的場景,然而這一次,蒸箱旁卻圍著一群面容稚嫩的六年級學生。他們一邊向食堂阿姨請教蒸米飯的要領,一邊小心地設定時間摁下按鈕。因為蒸盤裡的大米,是他們親手種出來的。
近年來,北京市海淀區通過深入實施城區學生學農實踐,加強勞動教育課程建設和強化勞動教育評價等措施,構建起打通校園內外,銜接中小學段的勞動教育體系,讓數十萬學生體驗到了收穫的喜悅。
學農實踐體驗勞動苦樂
走到田間地頭勞作,走進茶室花吧實操,親自澆水施肥種花生,親自炒菜和面蒸花捲……這是北京理工大學附屬中學初二年級學農生活的一個個瞬間。一周與田野大地、勞作生活親密接觸的時光,讓很多學生獲得了從書本中學不到的感受。一名學生在留言簿上寫道:「同學們幹得熱火朝天,既學會了如何做這些農活,也體會到了農民的辛苦。農訓生活很辛苦,我們『苦並快樂著』。」
2018年,海淀區組織一零一中學、北京理工大學附屬中學等5所學校的初二年級學生參加學農活動。為了讓一周的時間實現利用率最大化,學校和農訓基地聯手,對學生們學農進行了精心設計。北理工附中將課程劃分為農業與生產、農業與生活、農業與生態、農業與創意、農業與文化5個板塊,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學生可以根據興趣愛好提前網上選課。一零一中學則鼓勵學生們用多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收穫,學生們有的寫《學農二三事》,有的編寫《學農說》,還有的學生圖文並茂地展現了精彩紛呈的學農課程。
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思考如何以學農為出發點,將勞動教育滲透到學校日常教育工作中去。海淀區教委副主任趙建國介紹,海淀城區學生學農教育項目的人數和規模未來將逐步擴大,教委將指導學校將學農課程與學校課程、育人目標相結合,切實實現「五天的學習,影響學生一生」。
半畝棉田孕育多彩課程
在清華附中永豐學校小學部,可以看到一方特別的校園空間。為了讓小學生們體會勞動的意義,自2017年起,學校將一片閑置土地開闢成了「半畝棉田」。從春耕開始,孩子們伴隨棉田經歷四季輪迴,親歷勞作。「兩年下來,很多家長感覺到,孩子在家裡會主動幫家人幹活了。因為他們可以感受到勞動不只是體力的付出,也是一種成功,一種非常美好的體驗。」清華附中永豐學校副校長楊瑩說。
為了讓這半畝棉田發揮更大的作用,永豐學校開設了一系列課程,讓學生們不僅學習種植棉花,還能體驗如何將棉花做成漂亮的工藝品,見證耕田、種棉、防線、織染等棉花的生產和加工過程,從課程延伸到實踐。
半畝棉田孕育多彩課程只是海淀區加強全區勞動教育課程建設的結果之一。海淀區教委高度重視發揮課程的整體育人價值,要求各校將勞動技術、通用技術、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科實踐活動作為實施勞動教育的重要渠道。教委規定,各校在嚴格執行勞動技術、通用技術課程標準並充分保障專兼職教師的進修和培訓的基礎上,還要在德育、語文、歷史等學科教學中加強勞動觀念和態度的培養,在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實踐教學中加強動手操作和勞動技能、職業技能的培養。
農場校區踐行知行合一
2018年深秋,海淀區玉泉小學六年級學生第一次走進位於延慶的「玉泉農場」。這是玉泉小學克服校園場地限制的一次嘗試。通過資源合作,玉泉小學在延慶建立了佔地50畝的「玉泉農場校區」。學校在這裡設置了勞動教育基地,並開發了一系列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又綜合了各學科知識的農場稼穡課程:做豆腐、爬樹求生、燒制大鍋飯……
在學校努力創造條件開展勞動教育背後,是海淀區教委評價方式的變化。海淀區將勞動教育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關注學生生活中勤於實踐、積極勞動的態度、習慣和情感表現等情況。關注指標包括學生勞動的次數、時間、技能表現、成果及心得體會,相關事實材料都會被記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
2019年4月,海淀區正式啟動了中小學勞動教育項目研究,目的在於探索勞動教育的新經驗,樹立新典型,切實提高中小學勞動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趙建國介紹,海淀將在勞動教育課程建設、勞動意識和觀念養成、勞動教育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勞動教育資源挖掘及利用等方面開展課題研究。通過項目研究,海淀區將進一步豐富學校的育人模式和育人路徑。
《中國教育報》2019年08月10日第2版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