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做人,請嘴下留情;不說,是一種氣度

做人,請嘴下留情;不說,是一種氣度

與人相處,靠的是心,不是嘴。

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做人,最重要的是,心懷善意,嘴下留情。

01

嘴下留情,就是不在背後論人是非。

不傳捕風捉影的謠言,不在背後議論別人的是非,是一種教養。

正所謂禍從口出,管住嘴,守住心,少搬弄是非,少說多做。

有人議論只管聽,不插嘴,不將其當做談資與別人八卦。

這不僅是對自身素質的要求,更是對他人的尊重。

談人是非一時快,造成的結果卻傷人害己。

總是在背後論人是非的人很難交到真心朋友,因為你不知道她什麼時候會在你背後說你的是非。

無論何時,都不要隨意泄露他人秘密,不要成為別人口中嚼人舌根的人。

02

嘴下留情,就是不戳人痛處。

「不就是開個玩笑,你還當真了?」

「就為了這點小事,幹嘛發這麼大脾氣?」

「連個玩笑都開不起,小氣。」

有些人總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打著開玩笑的旗號傷害別人。

當別人表現出不悅的時候,不反思自己的過錯,反而埋怨別人心眼小,這種人不是性格開朗玩得開,就是自私,心眼壞。

每個人都有不願意被別人知道的缺陷,不愉快的往事,當這些事成為別人口中的談資時,不亞於把結疤的傷口生生撕開,痛苦只有自己知道。

做人,請口上積德。

03

嘴下留情,就是不把刻薄當耿直。

凡是以「我說句實在話……」「我說話難聽,你別在意」「我性子直,也沒啥壞心」開頭的話,都不是什麼好話。

耿直沒感覺出來,刻薄卻是實實在在的。

真正有修養的人,說話是含蓄的,就算是挑出你的缺點,也能讓人感覺到如沐春風,心服口服。

而那些打著性子直的人,往往難聽的話隨口就說,不考慮時間地點別人的心情,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自己舒服了,被說的人卻尷尬得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她還覺得自己品德高尚,別人應該感謝她一般。

耿直不代表刻薄,沒壞心也不是你出口傷人的理由。

想好好做事,先學會好好做人,為人處世,最重要的是嘴下留情,不僅僅讓別人感覺舒服,也是為自己積攢福氣。

有句老話:「水深不語,人穩不言。」

無論水有多深,它從不言明,只讓世人去揣測它的深度。沉著穩重的人,從不夸夸其談,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自不必費口舌。

越是浮躁之人,越愛表現自己。越是不穩,越是話多。一個人只有擁有一定的氣度,才會懂得不說。

不說,是一種氣度。

04

食不語

孔子云:食不語。嘴裡嚼著東西時不可說話。

可如今,有些人吃飯時,急急忙忙,或是交頭接耳講八卦,或是推杯換盞勸喝酒,或是爭先恐後說故事。說話一急,唾沫飛濺,自是無禮。

有人以為會說話是一種社交,是一種能力的表現。因而,總是迫不及待地說話,希望能讓更多人聽見自己的聲音。

柏拉圖曾說:「智者說話,是因為他們有話要說;愚者說話,則是因為他們想說。」

別成為一個愚者。口才好不等於說話滔滔不絕,有能力不代表要喊得最大聲。

食不語,不僅是尊重餐食與飯友,更是自己的氣度使然。

再急的事,吃飽了再說。再多的話,慢慢說,不急這一時半刻。

05

寢不言

孔子亦云:「寢不言。」睡覺時,不要發出聲音,也不要吵到別人。

休息睡覺時,切忌話多,腦子易混。

唯有讓身心都在寧靜的狀態里,才能慢慢地進入睡眠中。

其次,在別人休息時不說話,是不影響他人。

世人常犯的錯誤,無外乎是對生人太客氣,對親人太嚴苛。歸根結底,是少了分寸感。

話,不必爭一時之快。有的人影響了別人而不自知,是沒有修養。

話,不必搶一刻輸贏。有時候,搶著要把話說完,是一種求勝心切。可你越急,越想要成功,往往更難。

《荀子·非十二子》里有一句:「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

話說得妥帖適當,是一種智慧。得當的沉默,亦是一種智慧

寢不言,是讓我們懂得不該說時不說,適當的沉默才是明智之語。

06

茶不曰

喝茶,是一個拿起與放下的過程。

有的人喜歡邊飲邊評,侃侃而談。有的人喝了兩口便要詢問,問產地茶齡。

可是,真正的喝茶,當面向自己而喝。在盈盈一杯間,盡享天地之靈氣,草木之芳華。

倒茶,一般只倒七分水。就像說話,切忌把話說得太滿。滿,則溢,則過度。

季羨林曾說:「假話全不說,真話不全說。」喝茶時,亦講究這一杯的分寸。

一人獨飲,靜思己過。幾人邀約,莫談是非,莫論人事。

茶不曰,是一種境界,是讓自己沉下心,專心喝好手上這杯茶。

莊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小溪潺潺,海納百川卻無言。真正的品格,不用喧嘩。

古語云:「智者先思而後言,愚者先言而後思。」說話是一種本能,不說是一種智慧。

不說,更是一種氣度。

深知自己,毋需多言。

心靜氣沉,胸有成竹。

靜觀世間,自在由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喜法師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每個人都需要懺悔?——當收視口碑爆棚的《與神同行》遇見佛法
夢參長老:人家富貴你不要羨慕,你多做好事、莫問前程

TAG:傳喜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