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自學考入廈大,用盡半生心血完成「哥猜1+2」世紀難題,一個你不知道的數學怪人的故事
1 2
不等於3
「花掉一天,等於浪費24個小時。」
在一般人眼中,這樣緊促的計時方式未免太過殘忍,可這句話卻是我國一位著名數學家的人生格言。
陳景潤先生
他就是證實了「1 2」,對「哥德巴赫猜想」做出卓越貢獻的——陳景潤先生,他與數學的故事,就像一首寧靜的抒情慢歌,平凡而真切。
少年求學
1933年5月22日,陳景潤出生於福建福州市臚雷村的一戶貧寒人家。父親是一名郵局職員,工資少的可憐,母親是持家婦人,家裡的收入根本無法支付日常開銷。
因此,吃不飽、穿不暖對陳景潤來說更是家常便飯。
更不幸的是,13歲那年,母親去世,六個兄妹也相繼餓死,而陳景潤堅韌的性格,也許就是從這時開始形成的。
1945年,陳景潤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三元縣中學,厲害的是,他直到畢業都保持了數學成績全優的記錄。
與此同時,他遇到了影響自己一生的老師——曾任清華大學航空系主任的沈元教授。
說起這事,那還是一個美麗的意外......
在一次上課時,陳景潤偶然聽到了沈元教授講的一道世界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這是一道200多年來都還沒有人證實的難題。
陳景潤聽了非常興奮:這玩意有點意思,而「哥猜」也像磁石一樣吸引著他。也是這時,他心生理想:攻克「哥猜」,從此「哥猜」就與陳景潤結下了孽緣。
只可惜,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陳景潤想攻克「哥猜」,而現實卻連學校都上不了,只能在家自學,然而就這樣他都考進了廈門大學數學系。
陳景潤深知學習機會的來之不易,所以在廈大期間他給自己安排了滿滿的學習計劃:一個人從白天做數學題做到深夜才肯睡覺,光華羅庚先生的《堆壘素數論》他都看了30多遍。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陳景潤的大學生活,除了吃喝拉撒,就只剩下「數論」了。
1953年,陳景潤提前從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了北京四中教書,但因為自身體弱多病,被迫停職回鄉養病。
回家後的陳景潤為了賺錢養家,只好擺了個租書攤,一邊守攤,一邊看書。
然而瘦弱的陳景潤口才不好,生意並不好,甚至還有人說他是高分低能。
後來,陳景潤擺地攤的事情傳到了廈門大學校長的耳邊,校長因不忍陳景潤的數學才華被埋沒,就把陳景潤接回了廈大工作。
斗室求證
1956年,23歲的陳景潤在廈門大學發表了他的第一篇題為《塔內問題》的論文,不僅受到了華羅庚的稱讚,還受邀到北京參加當年8月召開的全國數學論文報告會。
之後,他被華羅庚親自點名調往中國科學院數學所工作,陳景潤喜極而泣地說了一句:我太不容易了。
華羅庚(右二)、陳景潤(右一)
在科學院數學所工作期間,陳景潤相繼發表了《給定區域內的整點問題》、《圓內整點問題》等幾篇論文。
而這些論文其實都只是在為他的終極目標作理論基礎而已——攻克哥德巴赫猜想。
關於哥德巴赫猜想的提出,也是十分有趣。
1725年,俄國彼得堡科學院院士哥德巴赫在一次上課的時候,偶然發現了一個問題:任意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質數之和(即1 1)。
哥德巴赫曾多次寫信向他人求助,其中就包括著名數學家歐拉,但歐拉也表示「我也幫不了你。」
哥德巴赫猜想手稿
估計哥德巴赫也沒想到,當時自己偶然發現的問題,直到兩百多年後的今天都沒能解決。
1920年, 挪威的布朗證明了"9 9";
1924年, 德國的拉特馬赫證明了"7 7「;
1932年, 英國的埃斯特曼證明了"6 6";
1937年,義大利的蕾西證明了5 7;
1938年,蘇聯的布赫夕太勃證明了5 5;
1940年,蘇聯的布赫夕太勃證明了4 4;
到1962年,「哥猜」問題開始取得突破性進展:
1962年,我國數學家潘承洞證明了「1 5」,同年,王元、潘承洞又證明了「1 4」;
1965年,布赫斯塔勃、維諾格拉多夫和龐皮艾黎證明了「1 3」。
但他們都卡在了「1 2」這根魚刺里。
從「1 3」到「1 2」,這個看似是一小步,卻是最難的一步 ,它徹底地將「哥猜」證實之路推到了瓶頸期。
陳氏定理
而在這時,陳景潤上場了。
當時,陳景潤還住在中關村88號樓一個6平方米的舊小房間里,整整用了幾麻袋的演算紙,才證明了「1 2」。
談起整個證實過程,陳景潤直言:那真是一番苦戰。
更恐怖的是,布赫斯塔勃等人在1965年證明「1 3」時用的是大型高速計算機,而陳景潤全憑自己用草稿紙純手工計算的。
1966年,陳景潤在《科學通報》上正式宣布自己證明了「1 2」,瞬間引起整個數學界的關注。
所謂「1 2」就是:一個偶數表達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即偶數=素數 素數x素數,(簡稱「1 2」)。
其證明成果被國際著名英國數學家哈伯斯坦稱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並命名為「陳氏定理」。
「1 2」草稿
1973年,陳景潤在《中國科學》上發表了「1 2」的全新證明過程,改進了1966年宣布的數值結果,並被寫進了美、英、法、蘇、日等六國的許多數論書中,陳景潤也因此獲得了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不得不說,陳景潤是真的牛批!
「哥猜1 2」的證實對數學家在努力研究新的工具、新的方法上提供了一定的基礎保證,為我國科研事業的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陳景潤也因此收到了兩次國際數學家大會的邀請。
後來,他先後在國內外報刊上發表了科學論文70餘篇,並有《數學趣味談》、《組合數學》等著作,獲得了何梁何利基金獎、華羅庚數學獎等多項獎項。
曾經有人說:可惜諾貝爾沒有數學獎,不然,這個獎一定是為這個中國人設立的。
答案是肯定的!(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超模君我信了)
而陳景潤只說了一句:「在科學的道路上我只是翻過了一個小山包,真正高峰還沒有攀上去,還要繼續努力。」
未竟之志
不幸的是,1984年,陳景潤在過馬路時被一輛自行車撞倒(那個人是誰,你出來,超模君保證不打死你),後腦著地,當即昏迷,治療中被診斷患上了帕金森氏綜合征。
在陳景潤卧床不起之時,他還時常關心我國的科研事業,醫生給他扎針,「不要扎右手,我還要寫字呢。」
在醫院中,他不僅培養了3名博士生和1名碩士生,而且還與別人合作寫了10多篇論文,即便是在病重期間,他仍拿著數學書在計算數學題。
1996年3月19日,陳景潤先生在北京醫院與世長辭了。
他的墓碑是「1 2」造型:「1」是白色,代表潔白之生涯;
「2」是紅色,代表赤誠之心;
其餘是灰色和黑色,代表一生所受的苦難
他一生中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證明「1 1」,如今哥德巴赫猜想仍是個謎,但這也正期待著新的科學巨匠的出現。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部分資料來源於網路
轉載請在公眾號中,回復「轉載」
購買2件打9折,領券最高減10元!
購買3件以上,私聊小天贈送超模君新書1本!
選購數學科普正版讀物
嚴選「數學思維好物」
送給孩子的閱讀禮物|辦公室神器
有益孩子一生的玩具|居家高科技
走進數學:人物、趣談、科技、發展史
寫在最後
微信公眾號「少年數學家」
提供豐富的數學課外知識
數學人物、數學趣談、科技與數學
想讓孩子懂得更多有趣的數學
記得關注「少年數學家」
※72種玩法放肆玩!培養動手與思維能力,玩出小小機械師!
※中美兩國的數學巔峰對決,竟成為了中國天才少年的內戰?
TAG:超級數學建模 |